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耐人尋味!國務院發文高調喊三個字 黨媒新華網緊跟

—國務院發文高喊三個字 中共經濟持續衰弱

作者:
黨媒新華網5月31日在題為「國務院印發《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的報道中,再次高調喊出習思想。中共高層各派權力的此消彼長、內鬥紛爭的潮起潮落已經成為高層權力終極保衛戰的一道風景。這似乎透露出兩個信號,一是習的清零政策仍然是當前不可動搖的最大最前置的政治任務,並且取得了黨中央的一致同意,二是,「黨中央」集體領導和「習思想」之間存在着微妙的鬥爭,但習核心的地位沒有被根本上動搖。

5月29日,上海重磅推出《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涉及8個方面50條。但仔細看看方案,基本是屬於雷聲大雨點小,實屬官宣手冊而非民惠版本。

比如,方案稱對餐飲、民航等五個特困行業實施階段性緩解社保單位繳納部分,是緩繳而不是減免,為何不能減免?是不是上海將歷年結存社保基金偷摸着用於支付核酸費用了?另一方面,其實,餐飲、零售、民航目前最大的困境應是人員工資發不出來,各種租賃費缺口大;方案還稱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可申請緩繳住房公積金,還是不減免;對減免房租這塊,只是對承租國有房屋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免除6個月的租金,這能有多大的受惠面?方案還提到給予製造業、電力熱力水生產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等6個行業的留抵退稅,可是這些企業國有居多,大企業居多,這和中共目前要大力扶持中小微民營企業似乎不符……

話又說回來,上海經過3個月的折騰,財力幾乎盪盡。上海2022年一季度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518.2億元,支出2095.5億元,結餘422.7億元。4月、5月目前沒有數據,收入銳減和防疫支出造成的赤字是大概率,重振經濟的留抵退稅、穩崗補貼等都需要費用,只能靠中央轉移支付和地方發行債券了。

中共五月製造業數據再次落榮枯線以下

中共日前公佈了5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為49.6%,而前兩個月:4月為47.4%,3月為49.5%,連續三月都在經濟景氣的榮枯線50%以下。但5月數據比3月數據還高出0.1%,所以中共稱製造業在回升,釋放積極信號。

但是我們將製造業PMI的分項指標稍加分析,便能看到一些不合理的數據比對和實際經濟景氣。PMI共有13個二級分項指標,但計入PMI只有生產指數(佔30%),新訂單指數(佔25%),從業人員指數(佔20%),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100減去該指數×15%),主要原材料庫存指數×10%。其他新出口訂單數、在手訂單指數和產成品庫存指數等8項不計值,但可以印證供需結構和製造業經濟景氣趨勢。

從中共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來看,5月生產指數為49.7%,新訂單指數為48.2%,即供大於求1.5%,而3月生產指數為49.5%,新訂單指數為48.8%,即供大於求0.7%。從數據來看,3月經濟運行比5月要合理。

再看5月的產成品庫存指數為49.3%,比3月的48.9%要高0.4%。5月的產成品庫存指數和5月的新訂單指數剪刀差為1.1%,而在3月產成品庫存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剪刀差僅為0.1%,5月剪刀差拉大,未能消化掉庫存,也能印證5月產能過剩。

假設數據真實,中共5月發力主要體現在供給端,而不是需求端。這大概是為了完成政策性的復產復工要求而產生的數據,是否有造假,我們不得而知,如果有的話,生產指數造假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因為在新訂單指數上造假,就像淘寶刷單一樣,哪天中共一不認賬要求企業根據訂單指數補稅,那企業就虧大發了,所以企業在新訂單指數上或許不會配合造假。

原材料庫存指數5月為47.9%,比3月高0.4%,比4月高1.4%,說明企業在佔用現金流備原材料補庫存,是需求在擴張,預期回暖了嗎?前面分析了,產能過剩。企業是趁原材料價低時多進些貨,5月主要原材料進購價格指數要比3月低將近10個百分點,而企業的產品出廠價格也比3月的低7.2%,說明商家都被封城封怕了,一有機會,趕緊就低價去庫存,虧了的錢低價進料,能回補部分。

還有兩個反映PMI的分項指數比較詭異。一個是從業人員指數,5月是47.6%,只比4月多0.4個百分點,但生產指數比4月多5.5個百分點,新訂單數比4月多5.6個百分點,難道工人一直被關在廠子裏,4月不怎麼幹活,5月就拼命加班加點?其實,整個3-5月,全國幾乎半壁江山都輪流處於靜默狀態。

另一個是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5月為44.1%,4月為37.2%,3月為46.5%,說明3、4、5三個月全國整體運輸業非常不好,這和疫情防控封城造成交通運輸堵點能對上號。李克強在10萬人大會上講5月運輸量用電量都呈負增長。那麼,5月的製造業49.5%的回暖景氣到底是如何升上去的呢?

另外一點,中共統計局製造業PMI對3000個大型主要是國企進行抽樣問卷調查,數據本身就是即便是真實無誤的,也是反映國企等大型企業經濟景氣。眾多的民企、中小微企業不是已經註銷,就是在註銷的程序辦理之中。

張敬華雙開罕見一罪狀當局經濟數據造假欲蓋彌彰

外界對中共的統計數據基本都是持懷疑態度的,這個中共自己也清楚。為了讓人相信它的統計數據,中共也會打打假。

6月1日,央廣網報道國家統計局消息,國家統計局召開統計造假不收手不收斂問題專項糾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黨組書記、局長康義表示,要真刀真槍與統計造假作假行為作鬥爭。他同時指出,個別地方統計造假不收手不收斂問題仍然存在,鬥爭是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的。

5月31日,中紀委通報江蘇省原副書記張敬華被雙開。張敬華是2021年落馬的江蘇首「虎」,也是19大以來繼江蘇省原副省長繆瑞林,江蘇省委原常委、政法委書記王立科之後的第三「虎」。張為本土江蘇人,歷任江蘇省政府副秘書長,徐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鎮江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兼南京市江北新區黨工委書記,2021年11月20日調任省政協黨組副書記,履新省政協才11天,12月1日被查。

從其履歷上來看,江派色彩很濃。江澤民貪腐治國,好大喜功,經濟數據造假是底下官員高升的秘訣,張敬華被雙開,多家陸媒關注了中紀委通告中的一個罕見罪狀,「政績觀偏差,為謀求個人進步搞經濟數據造假,違規干預插手市場經濟活動」。

官出數字、數字出官。遼寧省曾是經濟數字造假曝光度較大的省份。2017年1月17日,遼寧省12屆人大會上,時任遼寧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求發首次對外確認,遼寧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財政數據造假的問題。遼寧落馬老虎王珉2010年擔任省委書記半年後,半月談就發表《揭秘地方統計造假亂象:數字出官官出數字》,直指遼寧。

其實,中共的統計數字造假從來就沒有斷過,凡是影響黨的光輝形象的真實數據都是國家機密。2020年武漢疫情死亡數據、七普人口真實數據和近年來的GDP數據,這些涉及到中共政權維穩和官員晉升的項目數字,造假是常態,不造假是稀奇。

在中共內外交困的當下,經濟統計數字關係到黨國命運,非同兒戲,中共經濟下行得厲害,對其執政合法性已經造成衝擊,使其處於一個兩難狀態,完全公佈真實的經濟數據,很多基層官員的烏紗帽連帶中共政權都會玩完。

任憑地方和基層官員上報造假統計數據,不但會導致中共對經濟形勢的誤判,而且助長地方政府和官員欺君罔上上的大逆不道之風。怎麼辦呢?偶爾打打假騙取民心,同時也有助於摸清實際經濟情況,在與地方官員博弈中掌握主動權。

有網民說,中共說的話,連半個標點符號都不要相信。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603/1757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