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鶴崗化的房子 正在包圍北上廣深

—國家急了!鶴崗化的房子 正在包圍北上廣深

在東北靜靜流淌的阿凌達河畔,曾經努爾哈赤點將出征的地方,是一座名為鶴崗的小城。2019年,「5萬塊錢在鶴崗買一套房」的新聞火遍大江南北。鶴崗化,也成了房子「白菜價」的代名詞。

誰能想到,短短5年之後,鶴崗化的房子已經遍佈大江南北,甚至開始「包圍」一線城市!

北京到廣州、深圳,乃至成都,周邊不到100公里的範圍內,都出現了總價極低的房子,最低甚至只要幾萬元一套,堪稱打工人的「天然保障房」。

如果說,以鶴崗、玉門、雙鴨山為代表的資源枯竭型城市,人口流出、經濟衰退,房價越來越低並不意外。

那麼,為什麼乳山銀灘、惠州大亞灣、北海黃金海岸等遊人如織的熱門文旅景區,房價也讓人大跌眼鏡?

為什麼最富庶的大灣區、長三角城市群,也出現了淮南、肇慶這樣的「鶴崗化」城市?

為什麼就在北上廣深的「家門口」,也出現了6萬塊一套的房子,難道是送給年輕人的時代新福利?

就在昨天,重磅會議宣佈,要着力推動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繼續研究儲備新的去庫存、穩市場政策措施。

國家急了,出手拯救房地產。

鶴崗化的城市,還有希望嗎?被鶴崗化包圍的北上廣深,能否重新成為打工人的「樂園」?

1

不知不覺中,「鶴崗化」竟然已經蔓延到一線城市的家門口了。

最新的一個被放在聚光燈下的「新鶴崗」,是——張家口。

很多北京人想必會感到詫異,畢竟這裏距離首都並不遙遠,前兩年剛剛和北京共同舉辦冬奧會,迎來巔峰的高光時刻。

資料圖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現在在張家口市下花園區,花6萬元的確可以買一套建築面積60平方米的兩室一廳,花8萬元能買一套78平方米的兩室兩廳。

中介的態度透露出滿滿誠懇:「價格都還可以再談。」

好傢夥,這真的是距離北京僅僅100公里左右的城市區嗎?要知道,北京北二環的房價,那可是10萬/平米起步啊!

不過,經過一番搜索,更令我驚訝的是,這兩套房子並不是個案。貝殼找房平台顯示,在張家口,總價10萬元左右的房源足足有數十套。

來源:貝殼找房

也就是說,現實中「白菜價」房子的數量,可能還有更多。

這些房子,很多都是以前的單位家屬樓,可能存在不能過戶的情況,但價格是真的便宜啊。

聽說,看到新聞後,不少在北京工作的人,發現了張家口這個「房價窪地」,開始計劃在這裏實現自己的安居夢。

有網友驚訝地發現,從張家口到北京,坐高鐵居然只要40分鐘。評論區一水的吐槽:住在北京通勤都沒那麼快,更何況張家口,真的假的?

來源:小紅書

我專門去12306看過了,是真的。

《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稱,從下花園到北京每天有超20班高鐵直達。如果是從海淀區的清河站出發,最快41分鐘就能直達下花園站。

以新聞中提到的「馬車社住宅樓」為例,距離下花園站1.2公里,騎個小電動幾分鐘就到了。然後坐高鐵到海淀區的清河站,最快只要40分鐘。然後再搭地鐵去上班,理論上的通勤時間,甚至能控制在60分鐘左右。

比如從清河站到大廠雲集的西二旗,地鐵只有1個站。去到小米未來產業園所在的朱辛莊,地鐵也只需3個站。

如果不想擠地鐵,從昌平朱辛莊地鐵站乘坐899路直達下花園,差不多2個小時。

如果你把這套房子,當北京給大家發的廉價保障房福利,是不是「真香」?

可別嫌棄通勤時間長,對北京「極限通勤」一族來說,還真不算什麼。

兩年前發佈的一份《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顯示,全國超1400萬人口承受60分鐘以上極端通勤,光是北京就佔了600萬。不少人甚至要忍受單程1.5小時的超極端通勤。

住在環京「鶴崗」,還真不一定比北京遠郊差。

2

不僅北京,千里之外的廣州、深圳,乃至於中西部「一線城市」成都,統統都發現:

「鶴崗化」的房子,已經逼到了家門口。

在大灣區的廣州,距離廣州市中心僅僅90多公里的地方,房價也跌到了讓人驚掉下巴的程度。

清遠恆大銀湖城,今年年初成交了一套113平毛坯三房,單價僅僅2813元/平。

這個價格,怕是比很多十八線小縣城都要低了。然而,這個小區在幾年前,還是炙手可熱的臨廣板塊。

來源:貝殼找房

現在,它已經成了一個令賣房人「絕望」的小區:

掛牌量456套,近3個月成交量只有14套。按照這個速度,8年時間才能賣完。

當下的清遠臨廣板塊,掛牌2000+、3000+的房源比比皆是,恆大銀湖城只是的一個縮影。

房子的「鶴崗化」,在深圳「家門口」也是如此。

臨深的惠州,最近每一年都能「喜提」熱搜。全國人民都知道了,要想白菜價買房,北有鶴崗,南有大亞灣。

下面這張截圖曾經在網上瘋傳:150多方的精裝修4室2廳,總價只要25萬。

後經媒體證實,這其實是一套「雙證房」,其真實總價應該在65萬元左右。

儘管如此,大亞灣確實早已變得「鶴里鶴氣」。

據《第一財經》報道,走在惠東海邊的街道上,房產中介門店隨處可見,門口清一色地立着廣告牌,上面寫着在售的二手房源信息,有的小區大門口也有類似的牌子,兩房、三房戶型總價20~50萬不等。

中介平台上一套號稱「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3室2廳,而且是東南朝向,總價只要35萬。

在中西部「一線城市」成都家門口,同樣有「鶴崗化」的跡象。

天府新區是成都的房價高地,但很多人不知道,天府新區還有一部分,包含了成都隔壁的眉山市。

這裏是絕對的「家門口」地帶——距離成都市區1小時,到興隆湖僅有20分鐘,房價卻出現了「斷層」。

單價三五千一平,總價三四十萬一套的房子,遍地都是。

來源:貝殼找房

東南西北中,鶴崗化已經遍佈神州大地。

從北方的張家口下花園,到南方的清遠臨廣,從東部惠州大亞灣到西部的眉山天府新區,這些「新鶴崗」正在包圍一線城市,成為奇特的房價「塌陷區」現象。

這樣的「塌陷區」,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們理性客觀地來分析一下。

3

正如羅馬不是一日建起來的,鶴崗也不是一天跌出來的。上面這些「塌陷區」有個共同點:

它們都曾經輝煌過。

2015年7月,獲得冬奧會舉辦權的好消息傳回張家口,房價應聲而漲。據公開資料顯示,張家口市主城區房價巔峰時期達到過1.3萬/平左右。

2014年10月,四川天府新區正式獲批為第11個國家級新區,房價開始蠢蠢欲動。

2017年3月,成都開始執行的「史上最嚴」限購政策,大批的「炒房客」湧入眉山。房價一度「飄」到1.8萬/平。在當時,同樣價格都能在成都主城區挑一挑了。

2018年的時候,清遠臨廣新房一度賣到1.2萬/平,可以跟廣州郊區比肩。惠州大亞灣也有過「萬元時代」。

開發商瘋狂拿地,恨不得每個月都有新項目開工。炒房客裹挾着剛需瘋狂下單,生怕下一次加推價格就漲起來了。

賣地蓋房的速度,遠遠快於產業和人口的引進速度。短短几年時間,庫存量迅速水漲船高。

更何況,超級城市的能量再怎麼巨大,輻射範圍也是有限的。「藍圖」畫着畫着就成了「畫餅」。

環一線城市,距離一線城市中心往往超過了50公里,甚至近百公里。親生的娃都還沒喝幾口湯呢,遠房親戚就想着吃肉了?

想得美。

來源:高德地圖

輝煌,正是衰落的開始。

房子已經蓋好了幾十萬套,幾十個億的產業配套並未兌現,幾十萬個來接盤的人也沒有出現。

號稱「廣州北上置業第一站」的清遠臨廣美林湖片區,2018年公佈的規劃人口是28萬。然而直到去年,一個樓盤廣告卻殘酷披露,目前在美林湖片區長期居住的人口僅1.3萬人左右:

還不到規劃的1/20。

事到如此,原本手拉手一起賺錢的好鄰居,早已成了競爭關係的死敵。房多客少,誰降價最狠,誰割肉最多,誰就能最快跳出這個泥潭。

價格戰一旦開打,就不會輕易停下。

4

不過,遍體鱗傷的環一線「鶴崗」當中,我發現有個例外:環滬板塊的嘉善。雖然經歷過房價暴跌,但目前依然能守住1萬/平,實屬不易。

如果說巔峰期給嘉善房價「撐腰」的是上海。那麼低迷期給嘉善房價「兜底」的是自己。

去年,嘉善縣GDP總量為908.11億,這樣的體量放到中西部地區相當於一個地級市水平,常住人口也保持着正增長。

來源:嘉興市統計局

嘉善還是全國唯一的縣域發展示範點,被寄予厚望,通訊電子、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裝備等產業發展不錯。去年蘋果CEO庫克訪問中國,就專門來了位於浙江嘉善的立訊智造(浙江)有限公司工廠考察。

可見,真正支撐房價水平的是產業和人口,而非一線城市的光環。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智谷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09/2065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