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深圳市長陳如桂(左)落馬江蘇省委副書記張敬華(右)雙開
中共中紀委這兩天再出手,曾經擔任深圳市長的陳如桂落馬,江蘇省委原副書記張敬華涉及經濟數據造假等被「雙開」。陸媒紛紛以「中紀委打虎」當標題。分析人士認為,20大前打貪反腐未鬆手,要對外表明習近平的權威、對人事權的掌控,不容質疑。
根據中紀委網站發佈的信息,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陳如桂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調查,陳如桂成為今年以來第23名被查的中管幹部。
據南方網報道,5月27日,是陳如桂最後一次在公開場合露面。陳如桂在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擴大會議和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上作學習交流發言。
除了陳如桂之外,江蘇省委原副書記張敬華也因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根據中紀委披露,張敬華對共產黨不忠誠,為謀求個人進步搞經濟數據造假,違規干預插手市場經濟活動;喪失紀法底線,大搞權錢交易,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在企業經營、工程承攬等方面謀利,並非法收受巨額財物。
江蘇省委原副書記張敬華涉及經濟數據造假。(截圖自南京大學-南京生物醫藥研究院官網)
中共中層官員查貪清洗未鬆手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接受本台訪問時解讀,今年以來反貪打腐仍持續,江蘇確實是今年重災區。查糧部分抓了不少人。中共領導人在20大之前還是沒有鬆手,除了借反貪打腐順便清除政治異己,一方面進一步清洗過程。
「第二個範圍從一般官員貪腐,到金融貪腐,現在連糧官也查貪,代表側重的領域也有差別,所謂的糧食安全是他現在關注的部分。」王智盛說,「這個時間點還有不斷的被中紀委披露反貪的查辦,一部分要對外表示習的權威、對人事權的掌控性,不容質疑。」
中共從去年起查貪揪「糧倉碩鼠」。今年4月新華網江蘇頻道指出,截至今年3月底,江蘇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查處涉糧問題710件、781人,處理處分516人,其中重處分94人,移送司法機關88人。而張敬華去年12月被查,成為第一個落馬的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
以陳如桂和張敬華涉案層級而言,資深媒體人秦先生(要求匿名)對本台表示,這是中共20大前,各派系相互卡位之際,習近平以下的中層官員之間相互揭發、爭鬥所導致的結果。他說,因為體制內幾乎無官不貪,但是要選擇從哪個官員開刀時,處於中層各派勢力之間相互卡位,最終有人要下台,空下的位子有人頂替,不至影響到習政權,但是對下面中層官員的利益有直接的影響。
台師大東亞學系教授范世平接受本台訪問時也同樣提到,中階層級官員的更換,不像省級以上的領導,較能系統性地看出派系鬥爭的脈絡。至於是不是20大之前加強清理,范世平說,「這到底是政治性鬥爭,還是常態性的打貪反腐,這還無法完全確認。以這種層級發生貪腐進行查辦是很正常。如果要講權力鬥爭,應該是要談更高層次,例如政治局常委、委員變革。」
天津前市長廖國勛猝逝引發權力鬥爭聯想。(截圖自維基百科)
天津前市長廖國勛猝逝引權力分配聯想
日前天津前市長廖國勛猝逝,天津官場有相關人士向財新網透露,廖國勛去世「非常突然」。中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工上個月空降代理天津市長,有輿論解讀為江派奪取習派地盤。
「廖國勛的死亡有討論跟判斷的空間,到底是壓力太大、疾病還是被自殺,天津這幾年事情非常多,中間是否有貓膩可探討。」王智盛認為,若是因此要聯繫到習派與江派的鬥爭,可能過度解讀。
台灣韜略策進學會副秘書長吳瑟致對本台表示,加強黨內紀律,是習近平上台後所立下的規矩。最近官員的晉升以及紀律的考核,不至於是反習力量的反撲。是不是能解讀成北戴河會議前的地盤之爭,吳瑟致認為從習近平角度看,有權力讓渡的動作,但是實際上北戴河會議可能涉及議題會是20大人事,尤其是入局、入常的權力分配。
吳瑟致:「未來20大應該還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政權模式,只是習近平要走向毛澤東一人統治的強人態勢,畢竟要讓出部分權力,才能維繫政治地位長治久安。不管是中央或是地方的人事變動,可以看成黨內權力博弈過程。」
王智盛表示,中國經濟下行、堅持動態清零,加上俄烏戰爭等問題,對於習近平權威有一定程度挑戰。但挑戰頂多釋放部分的人事權。但不是「1或0」的零和問題,精準地說是程度或是範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