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活得通透的人,都放下了三樣東西

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對於幸福的人來說,他們當下擁有穩定的生活、喜歡的工作、和諧的家庭關係,偶爾能和朋友小聚。

而對於不幸福的人來說,他們通常會有一個想要而不得的東西。

要麼是錢不夠花,想要一份收入更好的工作而不得;

要麼是家裏總是不得安寧,不是父母身體出了問題,就是孩子學習出了問題;

還有工作里瑣事重重,同事間勾心鬥角,辛辛苦苦卻沒有相應的成就感……

幸福是什麼?

為什麼越想追求幸福的人,越難獲得?

為什麼有些功成名就的人,反而覺得不幸福?

《幸福的科學》一書的討論,就針對高壓力、快節奏生活狀態下,我們如何獲得持久的幸福力。

作者是一位管理學教授,他接觸過很多聰明而成功的人,發現他們不幸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自卑、二是感覺自己不被愛、三是缺乏掌控感

他提出,幸福絕對不是虛幻的概念,要獲得幸福感,就要找到是什麼削弱了你的幸福。

優越感

我們總想要比別人優秀,事事做到最好。

一個孩子很小就知道,自己能得到多少愛和關注,取決於自己與同齡人相比有多優秀;一個成年人也知道,自己能得到多少尊重和讚美,取決於擁有的東西是否比同齡人更多……

孩子第一天進幼兒園,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表現得更好。

作者回憶兒子第一天進園時,他透過門上的玻璃看到,所有小孩都圍坐在音樂老師的旁邊,跟着老師的結他一起唱歌。

在所有唱歌的孩子中,有一個小孩唱得尤其好,這個小孩出色的歌唱能力,吸引老師把更多關注放到他身上。

幾分鐘之後,其他小孩注意到了這種變化,而作者的兒子唱歌聲音越來越小。

當天晚上,兒子說他對唱歌不感興趣。

而我們每個人都曾像他一樣,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在類似的場景里學會了和別人比較,在比較中獲得激勵或者變得沮喪

追求優越感,原本是推動我們努力的動力,但是如果一個人將自己的價值與「比人強」這一目標關聯在一起,他就可能會被無數不能實現的目標所困擾,變得焦慮、自卑、脆弱。

研究證明,你越少關注自己比別人做得好還是做得差這件事,你就越容易感到幸福,或者反過來,你越是和別人做比較,就越不幸福。

掌控欲

假如你剛剛結束一項重要的考試,你正焦急地等待考試結果。

這個時候,朋友邀請你在考試結果公佈後跟他一起去旅行,他現在就想做安排,想要你立即答覆。

你不會立刻答應呢?

或許你會想,如果通過了考試,就可以開開心心去度假。但萬一沒有考過呢?不知道有沒有心情去玩。

其實,就算是考試沒有通過,你也可以去散散心、充充電,好為下一次考試做準備。

無論考試結果如何,如果你想和朋友一起出去,就一定會有出去的理由,但是在結果出來之前,我們卻很難做決定,因為你想知道自己到底是為了慶祝,還是為了重整旗鼓。

這就是潛藏在我們內心的掌控感。

如果不明確自己做出決定的原因,你很難給朋友一個肯定的答覆。

買彩票的時候,大部分人會選擇自己精選,而不是隨機出號,同樣是相信自己的決定,比機器更可靠。

掌控感是一件好事,但一旦變成掌控欲過強,就會成為一場災難。

行使掌控權的方式有兩種:一是控制他人,二是控制外在環境和事情的結果。

想去一所好的學校,想要一段美好的戀愛關係,這是基本願望,無可厚非,但如果過分執着於取得想要的結果時,變成了掌控欲過強。

也就是說,當掌控欲望過強時,並不是你在控制着自己的欲望,而是你被自己的欲望所控制。

生活本身充滿了不確定性,對結果的過分追求就註定要經受失望的折磨。

研究顯示,掌控欲強的人更傾向於冒險,更容易飆車,更容易迷信,更容易在賭博中輸更多的錢。

不過度思考

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讓志願者在兩種巧克力中進行選擇,一個是另一個的四倍大,但是它的形狀看起來像個蟲子,小的就是正常巧克力的樣子。

這種情況下,理性的選擇是選擇比較大的巧克力,但是情感上卻很難接受它。

理智上具有吸引力的選項與情感上具有吸引力的選項,該如何選擇呢?

最終,68%的實驗參與者選擇了更大的一塊。

「人不可貌相」、「操之過急,後悔莫及」、「三思而後行」,這些俗語警告我們在做決定時,不要相信情緒和直覺,要縝密思考。

乍看之下,這好像是一件好事,但是過度思考,低估情感和直覺的力量,卻會削弱我們的幸福。

首先,過度思考會讓人們傾向於貶低幸福。

就像那塊巧克力,人們已經意識到,像蟲子一樣的巧克力,吃起來會讓心理上有所負擔,但還是選擇了它。

其實,你並不需要那麼大的巧克力,一塊正常巧克力,才是營造幸福感的最佳選擇。

其次,過度思考會阻礙我們對情感和直覺的認知。

多項研究結果表明,情感和直覺並不是隨機的,而是一個集合了過去眾多有效信息的資源庫。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老師曾經讓學生憑着汽車銷售員的照片,判斷他們的長期銷售業績。

結果,學生們的預測和銷售人員的銷售記錄,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係。

根據情感和直覺做出的判斷,有時是十分準確的。

但這並不是說思考不重要,有的事情,追求量化的目標,比如要讀多少書、減多少體重,就需要在選擇書和食物的時候做理性的思考;但是一些沒有量化目標的事情,比如選擇伴侶,更多的就是出於情感和直覺。

理性上認為「合適」,但是直覺上「不喜歡」的人,其實是你的潛意識在替你選擇,他並非良配。

不過多地依賴思維,而是相信內心,能幫我們解決很多讓人糾結的難題。

積極心理學的開創者之一泰勒·本·沙哈爾說:「幸福絕不是源於某一件重大的事情,而是累積而成的,無論是那些刻骨銘心的經歷,還是點點滴滴的瞬間。」

它並非虛幻縹緲,而是觸手可及。

當你用心在生活中發現幸福的瞬間,就會發現,幸福原來無處不在。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十點讀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528/1754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