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滴滴的謎團

作者:

2022年5月23日晚間,滴滴出行發佈公告,稱公司股東特別會議已批准一項決議,將公司股票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在另一份新聞稿中,滴滴表示,下架是「為了更好地配合網絡安全審查和整改措施」。在退市整改完成之前,公司的股票不會在其他證券交易所上市。

對市場和觀察者來說,這些消息不意外—但也有點意外。

說不意外,因為過去一年以來的各種風暴,已經打破通常心理閾值,極端一點說,任何事情發生在滴滴身上—哪怕破產或被勒令停業,都不讓人意外。

2021年6月30日,滴滴在紐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為14美元,募資總額達到了40.3億美元,成為自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以來規模最大的中國公司,市值一度達850億美元。

然而自從滴滴上市之後,其厄運就開始了,某種神秘螺旋不斷把滴滴推向危險境地。

過去一段時間,明面上滴滴遭遇的政策錘打就有:

2021年7月2日,國家網信辦官網發佈公告,國家網信辦聯合公安部、國家安全部、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進駐滴滴,對滴滴出行啟動網絡安全審查。

為配合網絡安全審查,防範風險擴大,審查期間「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戶註冊。隨後幾日,25款滴滴旗下APP下架整改,新用戶無法再註冊,

2021年9月,中國政府投資滴滴競爭對手曹操出行。

2021年11月——中國監管機構宣佈了針對拼車公司的新規定,包括對費用的限制和司機的額外福利。

2021年12月-滴滴宣佈計劃從紐交所退市,並在香港發起新的IPO,不過後續有消息稱因未能滿足監管機構的數據安全要求,暫停赴港上市計劃。

在這一連串重錘之下,作為行業巨無霸的滴滴開始出現頹勢,根據其業績報告,2021年全年,滴滴公司營業收入達1738.27億元人民幣,淨利潤方面,該公司全年虧損幅度較上年擴大,為493.34億元。

政策錘打,巨額虧損,香港上市前景不明,再加上其他或有或無的神秘因素,導致滴滴股票大幅下滑,目前滴滴股價為1.5美元左右,較上市時發行價下跌近90%,市值只剩70多億美元。

然而,說滴滴最近遭遇多少有點令人意外,是因為最近政策層面,暖風吹拂,人們或許有種不自覺的期待,認為利空出盡後,可能有否極泰來的某種可能性?

所謂政策暖風,主要來自兩個方向。

一個是中美證券監管合作有望打破堅冰。

2020年12月,美國兩院投票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並由當時總統川普簽字生效。其主要條款是,外國公司必須證明不受外國政府控制和擁有;其次是要遵守美國上市公司會計師監督委員會的審計標準。2021年12月2日,美國證監會宣佈已通過修正案並出台《外國公司問責法案》(HFCAA)細則,細則明確了3年退市的計算點,確定了實施《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中有關材料呈交和披露的具體內容。

外國公司連續三年未能提交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所要求的報告,SEC有權將其從交易所摘牌,即從2021年報披露開始計算,2023年報披露後,即2024年初,中概股就會面臨退市的風險。

在這監管風暴之下,200多家中概股經歷血雨腥風,市值跌去了1.5萬多億美元。阿里巴巴,京東,滴滴是其中的大戶。

就證券監管合作,中美雙方早已展開密集談判,而在這種壓力之下,中方展示了一定的靈活性。

今年3月16日國務院金融委專題會議表示,目前中美雙方監管機構溝通良好,取得積極進展,正在致力於形成具體合作方案。中國繼續支持各類企業到海外上市。

4月2日,中國證監會會同財政部、國家保密局、國家檔案局發佈《關於加強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相關保密和檔案管理工作的規定(徵求意見稿)》,其中刪除了原《規定》關於「現場檢查應以中國監管機構為主進行,或者依賴中國監管機構的檢查結果」的表述,為中美監管合作掃除了部分障礙。

今年4月,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博鰲亞洲論壇表示,當前中美審計監管合作談判進展順利,相信不久將達成一個合作協議。

迄今為止,中美證券監管合作協議雖然沒有實質性進展,但市場普遍預期雙方將會最終達成協議,絕大部分中概股公司會保留在美國的上市地位,因此阿里巴巴,京東等公司股票有所反彈。

政策暖風更重要的來源是本土。

同樣在3月16日的金融委專題會議上,關於平台經濟治理,有關部門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針完善既定方案,堅持穩中求進,通過規範、透明、可預期的監管,穩妥推進並儘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紅燈、綠燈都要設置好,促進平台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

在中國政策語境下,這被認為是官方對互聯網巨頭尤其是平台公司釋放的積極信號,當天下午資本市場報復性上漲。

尤其引人矚目的是5月17日全國政協召開「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專題協商會,高層官員強調要努力適應數字經濟帶來的全方位變革,支持平台經濟、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支持數字企業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市,以開放促競爭,以競爭促創新。

5月18日,李克強表示,支持平台經濟、數字經濟合法合規境內外上市融資,打造穩定透明、公平競爭、激勵創新的制度規則和營商環境。

這些表態被認為平台經濟專項整改已經完成,接下來會進入常態化監管階段。外界認為,陷入困境的中國科技巨頭將從嚴厲的法律和監管打擊中獲得喘息之機。

在這些政策暖風之下,人們難免會有所聯想,或許只要滴滴能整改到位,沒準當局也可以網開一面,讓滴滴繼續保持紐交所上市地位呢?或者很快在港交所上市?在靴子沒有最終落下來之前,人們總是會有點奢望的。

然而近期消息表明,春風不度玉門關,滴滴依然看不見曙光。

去年7月2日開始的「網絡安全審查和整改措施」迄今沒有任何進展。即使考慮到中國官僚機構的辦事效率,多部委聯合專門針對一家公司的審查,歷經近一年還沒有公佈任何進展,也是令人吃驚的。

整肅滴滴的主要出發點是非法收集公民個人信息。迄今為止,滴滴公開表態都很謙卑和順從,沒有以任何形式進行公開辯解,因此人們無法知曉滴滴非法收集公民個人信息具體情況如何。滴滴商業模式並不複雜,基於通常理解,其所收集信息很龐雜,這個信息收集過程肯定並不光彩,但絕大多數應該都是人們日常出行數據而已,其中肯定有過度收集部分,或許也有部分牽涉到國家安全的部分,通過政策或立法程序約束限定一下,劃定一個邊界並不困難。

有意思的是,滴滴被整肅的同時,很多同樣非法或過度收集公民個人信息的軟件和公共監控設備,卻大行其道,毫無約束。

考慮到滴滴股東其實都是名門巨富,在中國影響力非凡,這種反差尤其令人困惑。更詭異的是,在輿論空間裏,在意識形態或國家主義話語裹挾之下,滴滴管理層和主要股東都陷入到某種嚴重的輿論風暴中。

都說信心比黃金重要,而信心來自規則的公平透明,來自政策的可預期性。當政策無法預期,政策不透明的時候,市場自然有其一套應對機制,那就是以最高風險對不確定性進行賦值,滴滴的股價基本就是這種機制的反應。然而,更重要的是這種風險賦值的溢出效應。甘迺迪說過,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一人被奴役,所有的人都不自由。同樣,市場是不可分割的,一家公司的遭遇,會影響所有市場參與主體。

監管風暴中,滴滴的獨特遭遇,使得其成為市場風向標,而這個風向標迄今還被謎團籠罩。

不過當一個謎團長久都無法得到答案的時候,其實也就等於有答案了,因為大家都已經心照不宣地知道背後是什麼因素在起作用。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微信公號「稻草和飛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525/1753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