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丁咚:置身「懸崖」邊上,克里姆林宮的勝利焦慮

作者:
儘管事實上無論是「頓涅茨克」還是「盧甘斯克」,俄軍不僅未能有效佔領,而且攻勢也已停滯,但在紹伊古看來,俄軍已經解放了「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烏克蘭領土,並正在恢復和平秩序。考慮到前述諸多因素,不能排除克里姆林宮會如法炮製對第一階段攻勢的做法,在5月9日舉行的「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慶祝儀式上延續紹伊古對外聲稱的基調。

隨着「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將要來臨,克里姆林宮陷入「勝利」焦慮之中——在俄烏戰爭中渴望贏得一場「可見」的勝利,為紅場閱兵式「獻禮」。

然而俄軍在烏全線戰略收縮,集中兵力於烏東和烏南之後,整體攻勢差強人意,乏善可陳,特別是俄軍方最高領導、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親赴前線督戰挨炸受傷回國,更令其陷入停滯。

因此,在整個戰局中,俄方很難如願在5月9日前取得什麼了不起的勝利,以至於深知前線狀況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公開否認俄羅斯將在任何特定日期前結束戰爭。

但為對烏戰爭中屢遭敗績而深感痛苦的克里姆林宮毅然決定保持在「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舉行閱兵式的傳統,反映出其極不希望自身在俄羅斯人民面前表現出一個失敗者的形象,極力向人民展現他一直、總是、永遠是一個勝利者,並為實現此目標而付出一切。

對於依靠個人威權維持強力統治的克里姆林宮來說,失敗是一個不可接受的結果。從三個方面因素來判斷,俄羅斯總統普京很可能會利用「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閱兵式這樣一個盛大的場合宣佈一場「可見」的勝利,並以此證明俄方在「解放頓巴斯(即俄方自稱的第二階段的目標)」行動中取得了階段性成功:

擊敗馬里烏波爾的守敵,佔領該市,打通了頓巴斯地區和克里米亞半島的陸上通道,為整個戰爭勝利奠定了基礎。

第一個值得考慮的因素是,俄軍在第一階段的戰爭中先後採取了「閃電戰」和全面攻勢,但均告失敗,導致俄無法達成其對烏開展「特別軍事行動」的「初心」目標,但彼時克里姆林宮仍然將其描述為「成功」,將其解釋為克里姆林宮主動謀劃的結果,目的是為了開啟第二階段攻勢——「解放頓巴斯」。

基於此,儘管俄軍第二階段的攻勢沒有任何有價值的勝利,即便是俄軍對馬里烏波爾接近於全面控制,也主要得益於俄方在第一階段的行動,但克里姆林宮仍然可能將對馬里烏波爾市攻勢的重要進展,歸結為第二階段「特別軍事行動」的成功戰例。

第二個值得考慮的因素是,伴隨着第二階段攻勢的整體停滯不前,克里姆林宮近期在對馬里烏波爾持續進攻和停止進攻之間兩次出現搖擺,並最終仍決定在烏軍和部分平民困守亞速鋼鐵廠的情況下,堅持進攻,凸顯出克里姆林宮的微妙心態:

在這段時間,尤其是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督戰期間,普京是希望前線出現「奇蹟」,奪取「可見」的勝利的,但情勢的發展令其不得不作出判斷,除了俄軍已總體控制的馬里烏波爾市之外,俄方不可能5月9日前不可能在任何地點取得像該市那樣的「成功」。

第三個值得考慮的因素是,俄羅斯國內外形勢的發展已經把克里姆林宮推到懸崖邊上,其亟需在早早公佈要舉行的「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閱兵式這個關鍵時間節點上,通過宣佈一個「可見」的勝利,既向國內提供一個其對烏「特別軍事行動」進行這麼久取得何種成果的「交代」,也為克里姆林宮長臉,維繫其無往不勝的威權形象,而這關係到其執政是否穩固。

事實上,克里姆林宮為此已有所鋪墊,開始宣揚其對該市的全面「控制」及其在該市的「勝利」。

懸念是將馬里烏波爾市的勝利視作第二階段的階段性關鍵「勝利」,還是宣稱包括馬里烏波爾市在內的第二階段的全面勝利。

比如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5月4日在一場會議上稱,馬里烏波爾市處於俄羅斯軍隊的控制之下,該市的和平生活正在改善中。

他說,「從民族主義分子手中解放出來的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烏克蘭領土,正在恢復和平生活,其中包括亞速海岸邊最大的工業和交通樞紐馬里烏波爾。它在俄羅斯軍隊的控制之下。」

儘管事實上無論是「頓涅茨克」還是「盧甘斯克」,俄軍不僅未能有效佔領,而且攻勢也已停滯,但在紹伊古看來,俄軍已經解放了「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烏克蘭領土,並正在恢復和平秩序。

考慮到前述諸多因素,不能排除克里姆林宮會如法炮製對第一階段攻勢的做法,在5月9日舉行的「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慶祝儀式上延續紹伊古對外聲稱的基調。

在開啟對烏戰爭進入第71天之際,俄軍在前線損耗嚴重,同時西方的制裁、限制和孤立行動也日益加劇,內外相逼之下,使克里姆林宮越來越難以支持一場長期的戰爭,持久戰更有利於基輔

正因如此,在戰前和開戰之初,對和平談判不屑一顧的克里姆林宮,即便基輔當局變得三心二意,也仍然對談判持開放態度,並反過來指責烏克蘭態度前後不一,在談判方面「缺乏可信的工作意願」,抱怨西方大國無視烏克蘭對俄羅斯所控制領土的攻擊。(是不是特別不可思議?)

三個「不信任」正愈益強烈地困擾着克里姆林宮,並使置身「懸崖」邊上的俄羅斯更趨危險,使最高領導人日益陷於「孤島」之中。

從對「布達佩斯安全備忘錄」的背棄、戰前反覆否認俄羅斯將會「入侵」烏克蘭到戰爭前期談判中態度多變,烏克蘭及其西方關鍵盟友都已無法再繼續信任普京當局,不相信通過談判能維持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持和平,不相信在達成協議的情況下能履行協議。

無論「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是否確出自普京之口,但這顯然是過去二十多年維繫其與俄羅斯人民之間信任契約關係的核心因素。但克里姆林宮不惜一切,包括經濟崩潰、中斷發展進程及人民困苦的前景,也要堅持俄烏戰爭的做法,已經使人民越來越難以信任克里姆林宮的承諾——戰爭之後經受西方史無前例的制裁、限制和孤立的俄羅斯將面臨經濟和社會危機,不大可能是「強大」的俄羅斯而更可能是一個「廢墟」的俄羅斯。

第三,西方對俄制裁、限制和孤立行動有意識地針對過去二十多年支撐普京政權的忠誠體系、精英階層,他們的完美合作,在民選制度下共同創造了普京長期執政的「神話」,但俄烏戰爭與克里姆林宮此前發起的任何一場戰爭或軍事行動都不同——它將從根本上動搖克里姆林宮的親信分子、俄羅斯精英階層的利益,動搖其忠誠體系。

這些因素導致克里姆林宮「高處不勝寒」,在戰爭持續發展下去的情況下,拖得時間越久,三大因素越考驗克里姆林宮統治的韌性。

一個緊迫的現實選擇擺在克里姆林宮主人面前:

是像對第一階段一樣,以草草地宣佈達成目標,贏得勝利,結束第二階段,甚至結束整場戰爭,或者至少為其作出鋪墊,還是在懸崖邊上毫不動搖、不惜一切,並冒着三個不信任聯合勒緊其脖子的風險,繼續「熬」下去?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亞歐視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506/174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