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丁咚:最後一刻,普京選擇「剎車」

不急於進攻,而以持續封鎖的方式應對頑強抵抗的馬里烏波爾市軍隊,只要假以時日,烏方彈盡糧絕之後,同樣可以達到攻克的目的,普京當局作出這一決定是非常不容易的,相對於其過往的政治風格來說,但莫斯科明顯已經感受到西方的制裁、限制和孤立行動的效果,而其在對烏戰爭照目前的勢頭,也不大可能贏得勝利。很大程度上說,對馬里烏波爾市反抗力量「放過一馬」,也是避免更大血債,為自己留一條後路,為最後出現全面潰敗局面,保留一條和平解決的通道。

作為俄羅斯改變對烏戰爭戰略、轉向「解放頓巴斯」的關鍵一役,對馬里烏波爾市連續一個多月的爭奪戰今天嘎然而止。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一場電視會議上向國防部長紹伊古大將下達命令,要求取消對位於烏克蘭港口城市馬里烏波爾的亞速鋼鐵廠的襲擊。

這位總統以其一貫的粗魯但自認為很酷的語言說,(俄羅斯士兵)沒有必要爬進工廠的地下墓穴,並爬過地下工業設施。「把這個工業區封鎖起來,讓蒼蠅無法通過」。

他的公開理由是,這一決定出於保障俄羅斯士兵的生命。

莫斯科利用3月下旬與基輔達成「伊斯坦布爾共識」,就坡下驢宣佈為了配合談判進展從基輔撤出部分軍隊,以對軍事攻勢進行「降級」,但事實上卻撤離了其在烏北陷入窘境的全部軍隊,並在經過整訓後,重新部署到烏東地區。

日前,頓巴斯戰役全面打響,對烏克蘭境內重要戰略目標的轟炸仍在進行,而馬里烏波爾以其連接烏東和克里米亞的關鍵樞紐的地理位置,在俄烏戰爭中具有特殊意義。

俄烏在此地已經鏖戰了四十餘天,極為殘酷,特別是俄方對該地以無差別轟炸方式進行的「焦土」戰術,使其變成一片廢墟,同時亦是烏方軍隊和平民傷亡最嚴重的地區,駐紮這一地區的烏軍一半陣亡,平民犧牲人數保守估計也逾3000人。

但即便兵員大幅減少,固守城池希望渺茫,面對數十倍於己的俄軍,當地殘留的2500名左右的烏方駐軍和僱傭部隊在近期也連續兩次堅拒莫斯科的「最後通牒」,誓與國土共存亡。

與馬里烏波爾市的激戰同時,俄烏之間的頓巴斯戰役正式全面開場,前線的戰鬥十分激烈,俄軍繼續在靠近烏東的邊境集結兵力,強攻盧甘斯克地區的魯比日內市和波帕斯納亞市,並悄悄對東南部的扎波羅熱地區發動攻勢。但在東北的哈爾科夫地區,烏方正在展開反攻,解放了一些城鎮。

4月20日到訪基輔的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向澤連斯基當局保證,歐盟將盡其所能支持烏克蘭,「確保你們打贏這場戰爭」。

截至目前,歐盟三大機構的領導人都已相繼訪問烏克蘭,從歐洲議會議長、歐盟委員會主席到歐洲理事會主席。

米歇爾的這句保證的最大意義是,它是迄今為止西方首次以如此明確而肯定的語氣向基輔、莫斯科和全世界發出清晰信號:

歐盟將以一切可能的方式幫助烏克蘭贏得莫斯科。

歐盟的表態之不同尋常就在於,由於其同莫斯科安全、經貿、地緣政治及能源的關係如此密切,因此其在默克爾和薩科齊主導下形成的對俄綏靖主義氣氛下很難表現出與莫斯科決裂的姿態。

然而烏克蘭人民的頑強抵抗不僅抵禦了莫斯科的進攻,而且扭轉戰局迫使莫斯科自找台階,宣佈第一階段目標「成功完成」,首要目標是「解放頓巴斯」。

歐盟的姿態背後是其成員國立場的轉變。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殘酷戰爭以及烏克蘭朝野團結一心抗戰並取得階段性勝利的現實,激勵了歐盟特別是其兩架馬車法國和德國從搖擺中朝着偏向基輔的方向大幅邁進。

 

 

馬克龍政府支持並推動對俄實施石油禁運的制裁,柏林公開表明將支持澤連斯基當局打持久戰,歐盟三大機構領導人接踵訪問基輔,傳遞堅定支持的信號。

歐美團結意味着整個西方的團結,意義非同尋常,將帶動整個世界加入到孤立莫斯科的行列。在俄烏戰爭爆發後首度召開的重大國際會議——G20財長和行長會議上,莫斯科初嘗滋味。

聯合國甚至開始討論限制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權,象徵着戰後世界秩序的變革艱難啟動。

對俄制裁、限制和孤立行動的真正的領導者是華盛頓。它正在依託北約、七國集團、美國-歐盟及其他一系列多邊和雙邊機制,加強領導和協調,克服西方內部由來已久的多層次的分歧,推動在對俄方針政策方面的團結一致和強大有力。

在俄烏之間發揮斡旋的伊斯坦布爾當局明顯感到,「北約一些國家希望戰爭繼續。它們希望俄羅斯變得更弱。」

基輔當局作出正面回應,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周二表示,俄烏衝突將在戰場上解決,而不是在談判桌上決定。

西方的反應並不奇怪,冷戰結束特別是新世紀後,普京當局選擇走了一條與葉利欽開創的道路存在重大區別的發展路線,與最初的蜜月期相比,與西方利益漸行漸遠。但總體來說,普京在他當政的前二十年裏保持了明智的風範,難得作出對烏戰爭這樣致命的誤判和決策,機會難得,機不可失,在基輔成功扭轉戰局,陷莫斯科於極其不利境地的情況下,美國、北約和西方感到自身的戰略機遇來了。

向基輔當局升級支持,對莫斯科施與升級的制裁、限制和孤立,並以此為基礎重塑世界秩序,成為美國、北約和西方的戰略抉擇,不足為奇。

從這些背景來看,在經過長達四十餘天的慘烈進攻,將馬里烏波爾夷為平地,造成重大傷亡並引發國際側目的馬里烏波爾之戰,突然被普京宣佈終止,順理成章。

按照其公開宣稱的,作出停止強行攻擊的理由是為了保障俄羅斯士兵的生命。這當然冠冕堂皇但卻並不真實,假如他真的愛惜士兵生命,就會審慎決策對烏開展的戰爭,至少不會發動全面的戰爭攻勢。

也許一個細節能反映實情。普京在對紹伊古的命令中同時強調,俄羅斯將給予亞速鋼鐵廠尚未投降的剩餘烏克蘭戰士尊重,並為傷者提供醫療援助。

它們是明顯向基輔和西方釋放積極的信號,此項命令絕不至於保障俄羅斯士兵的生命這麼簡單,而是有着複雜的政治和外交意圖的。

首先,它是普京當局宣佈第一階段「成功完成」,並提出首要目標是「解放頓巴斯」的意圖的一部分,是自找台階、尋求對烏戰爭「最不壞」的結果以結束戰爭的策略。

其次,假如繼續推進對馬里烏波爾的戰鬥,勢必造成十分血腥的場景,使「布恰事件」以來在國際上十分狼狽的莫斯科形象和聲譽進一步被破壞,臨時「剎車」,無疑是普京當局意識到,即便靠血腥的傷亡奪取了馬里烏波爾,會徹底激怒烏克蘭朝野,進一步激發其抗戰意志,同時也為西方實質性全面改變當前仍顯保守的對烏支持、對俄限制措施,提供由頭,莫斯科將更顯孤立。

叫停殘酷的進攻,在政治上可以為克里姆林宮爭取一些迴旋餘地。

第三,不急於進攻,而以持續封鎖的方式應對頑強抵抗的馬里烏波爾市軍隊,只要假以時日,烏方彈盡糧絕之後,同樣可以達到攻克的目的,普京當局作出這一決定是非常不容易的,相對於其過往的政治風格來說,但莫斯科明顯已經感受到西方的制裁、限制和孤立行動的效果,而其在對烏戰爭照目前的勢頭,也不大可能贏得勝利。

很大程度上說,對馬里烏波爾市反抗力量「放過一馬」,也是避免更大血債,為自己留一條後路,為最後出現全面潰敗局面,保留一條和平解決的通道。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亞歐視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422/1738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