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特權害死人 17位蘇聯將軍數秒後無一生還

大規模軍演是個燒錢的活兒,蘇聯人卻樂此不疲。進入1981年,轉眼又到了一年一度海軍聯合作戰指揮演習的時間,高層一聲令下,在時任海軍總司令的戈爾什科夫一聲令下,四大艦隊精英齊聚列寧格勒海軍基地。領導們都眼巴巴盼着逮個機會弄個大新聞,給自己肩膀上添個花呢,自然是絲毫不敢懈怠。演習搞得氣勢如虹,西方國家看得膽戰心驚,一周的功夫轉眼度過,演習圓滿結束,各部隊官兵也該收拾細軟各回各家了。

按照規格,將軍們不與艦隊的官兵同行,他們將搭乘專機先行返回司令部。考慮到安全與通勤效率等因素,這樣的安排無可厚非。於是在1981年2月7日,太平洋艦隊的高級將領們按計劃登上一架圖-104A雙發動機噴氣式中程客機,準備返回位於海參崴的艦隊司令部。包括時任艦隊司令安杜爾特·斯比利德諾夫海軍上將、艦隊航空兵司令戈奧爾基·巴甫洛夫海軍中將以及一名陸軍將軍在內,這架專機共有乘客17人。誰料僅不到一分鐘後,這群高級將領居然被一鍋端了——飛機一頭栽向地面,全機人員無一生還。

要知道,二戰打得那麼慘,蘇聯一共也「僅」報銷了458位將官;這會兒一下子就損失了17名將星,事故之影響簡直堪稱一顆核彈。蘇聯高層當即下令嚴查,克格勃立馬介入。正所謂「堡壘最易從內部攻破」,他們的首要調查方向便是看看有沒有不長眼的敵特在飛機上動手腳。克格勃辦事的效率還是挺令人佩服的,但他們也沒有發現任何間諜活動的痕跡。

莫非是飛機出問題了?值得一提的是,圖-104客機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在圖-16轟炸機的基礎上設計的,其誕生有一定「炫富」的目的。1956年,赫魯曉夫搭乘圖-104噴氣式客機訪問英國,此事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另外,早期的圖-104配置比較簡陋,但在幾輪升級後,由圖-104衍生出的圖-104A、圖-104B型客機都十分豪華,前者可搭乘70名乘客,後者更是達到了100座。當然,圖-104系列客機貿然地追求「大」,強行在轟炸機的基礎上做改造,有些因素多多少少地影響了飛機的性能,例如發動機緊靠機身,噪音較大,噴氣流對機體衝擊也比較大,但一架70座的圖-104A搭載17位將軍還是綽綽有餘的。調查人員最終發現,害死這些領導的並非敵特或是飛機故障,而是他們自己,準確地說是「特權」。

眾所周知,若用一個字形容後期的蘇聯,「窮」這個字恐怕最貼切了。咱來講個小插曲: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蘇聯表面上看國力尚且說得過去,軍力依舊強大,但粉飾之下的蘇聯稍稍有些舉步維艱了。那會兒,一名退休的部隊工程師一個月十幾盧布的津貼都常常發不出來;時任國防部長的亞佐夫訪美時參觀了美國空降兵的訓練,這位很傳統的蘇聯元帥當場扭過臉跟手下唱雙簧,嘲諷美軍的訓練像「耍馬戲」。然而,當得知美軍官兵的收入時,亞佐夫笑不出來了,低聲說道:好傢夥,我要是有這收入就好了。

身處亞佐夫這種職位,說窮得揭不開鍋是絕不可能的;蘇聯人的窮還不單單指沒錢,而是其社會生活資料極度匱乏,有時候可能手裏有票子也買不到東西。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蘇聯經濟發展愈發停滯,大城市尚且還說得過去,像海參崴這樣的「邊陲小城」,恐怕還不如咱們現在的四五線城市呢。將軍們在小城市裏憋屈久了,好不容易逮到了去列寧格勒這樣的大城市出差的機會,一個個就像過年過節一樣,牟足了勁盤算着好好快活一番。

於是,本着「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的原則,將軍們白天指揮演練,晚上就跑出去瘋狂購物。領導不差錢,在列寧格勒大街上晃悠,新式家電、漂亮衣服等等看到就買。光買稀罕玩意兒也就罷了,更令人費解的是,他們居然還採購了不少並不難獲得的貨品。根據調查,失事飛機上居然載有好幾噸打印紙——將軍們覺得列寧格勒的打印紙品質比海參崴的好得多,量大還不貴,於是便搞了幾整件。結果在返回當日,各種貨品一股腦地被塞上飛機,整個機艙滿滿當當。

正如咱們剛剛所說,圖-104是在轟炸機的基礎上改造的,機體外形、發動機艙等設計更多考慮的是迎合作戰飛機的需求;沉重的貨物被塞得到處都是,這對飛機的性能與平衡均造成了嚴重破壞。海軍將領或許不懂飛機,但飛行員不會不懂。起飛前,有人曾再三提醒領導,這樣做可能會帶來可怕的後果,將軍們對此卻嗤之以鼻。值得一提的是,蘇軍在這方面並非沒有紀律:按照規定,每名乘客所攜帶的行李不能超過20公斤,但這些將軍是凌駕於規則之上的「特權階層」,誰又敢斥責他們?

更諷刺的是,將軍們來列寧格勒本是為公事,但經調查發現,失事的圖-104A客機上還有若干家眷。不僅如此,飛機上還裝着幾個沉重的保險箱,它們本應用來保管重要文件,但其中一些箱子幾乎就是空的——只有高級將領才配有保險箱,將軍們甚至連這點身份的象徵都不願放棄。

失事的圖-104A的飛行員是蘇軍中萬里挑一的精英人才,飛機剛試圖爬升,他們便察覺到了危險。為了裝下更多的貨品,一些沉重的東西被強行塞入尾部,這直接破壞了飛機的平衡性。飛機好不容易爬升到50米左右的高度,一股強側翼氣流恰好襲來,飛機立馬開始失控。此時,縱使飛行員想要補救也來不及了:飛機在快速爬升的過程中受到氣流的影響越來越大,而飛機巨大的質量也使它變得無法控制。數秒後,飛機便徹底失控,一頭栽向地面。據調查報告顯示:從飛機離地到墜毀,整個過程僅8秒。

本來以為是啥了不得的大事,蘇聯高層查了半天卻得到這樣一個結果,竟一下子有些發蒙。一次性損失17位高級將領無疑十分可惜,但他們卻恰恰咎由自取。然而,假若如實通報「內情」,將特權體制下的弊端暴露出來,這又無疑是自己打自己的臉。蘇聯高層好面子,這種事自然不會做,最終,官方給出的解釋是「飛機由襟翼開啟的不對稱性導致機體傾斜而墜毀的」,一起人禍「大事化小」,成了「事故」。

更有意思的是,既然是事故就該有人為此負責吧,遠在另一端的遠東航空師運輸機團團長雅克列夫上校莫名其妙地吃了處分。最大的輸家當屬蘇聯太平洋艦隊,自此以後,該艦隊在蘇聯海軍之中的地位下降了不少,連圖-104A也在不久後匆匆退役。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審度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130/1702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