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家庭生活 > 正文

新的一年開始了,用拖延症公式算算你還有救嗎?

新的一年開始了,用拖延症公式算算你還有救嗎?

你為什麼總是逃避一些重要的任務?拖延是一種病嗎?拖拉公式真能計算出自己下一步會不會拖拉?

拖到最後才動手寫稿幾乎是記者的通病,似乎不到最後就沒有靈感。作為一個記者,我也不例外,甚至不需要知道拖延症的確切定義,就可以判斷自己是一個拖延者。我每周都想早點交稿然後周末和朋友去郊區爬山,但是十有八九都因為寫稿而泡湯。每周交完稿都要告訴自己,下次要早點寫就不會焦躁不用熬夜,但是下回一準還會焦躁還要熬夜。

我問《拖延心理學》一書的作者簡·博克(Jane B.Burka):「我到底怎麼了,是不是被互聯網害了?」

簡·博克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資深心理諮詢師,她說:「全世界拖延者的數量越來越多,互聯網是罪魁禍首。1973年本書第一次出版的時候,還沒有互聯網,電腦也沒有普及,我們用筆寫作,用打印機打印稿子,用聯邦快遞傳遞稿件。25年後,我們修訂了這本書,因為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拖延的原因也變化了,網絡越來越成為人類逃避工作的首要藉口和避風港。網絡觸手可得,一天24小時一周7天永不停息,隨時可供打發時間,任何時候都可以在上面衝浪、聊天、看電影、玩遊戲,這比工作要容易得多。」

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和卡爾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北美不同地區平均年齡29.4歲的308位志願者,其中198位是女性,結果發現50.7%的人有互聯網拖延症,而且上網時間的47%不是用來工作而是用來拖延工作。「互聯網具有它的雙重性,一方面是重要的工作工具,一方面也是娛樂和解壓的工具,這種看起來近乎矛盾的屬性讓人們在面對它的時候,很容易陷入難以自拔的境地。」簡·博克告訴我。有些人覺得,採用傳統的遠離網絡和電腦的工作模式,注意力會更集中,效率更高,但是現代人的工作很多時候無法離開電腦。

不過你也不能什麼都怪電腦,如果沒有電腦,有些人照樣也會拖延。簡·博克在接受採訪中告訴我:「拖延症自古有之。我對拖延症開始感興趣是因為我自己拖延,我花了4年時間修完臨床心理學的課程,花了6年才完成學位論文。」畢業後,她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生心理諮詢中心工作,為那些拖拉完不成學業的學生服務,她叫這個小組為「拖延症小組」,很快便在學生中流行開來。《拖延心理學》一書的共同作者萊諾拉·袁(Lenora M.Yuen)和她一樣也是小組負責人,她們被問道能否寫一本關於拖延症的書,於是她們用4年時間寫了《拖延心理學》。

「其實誰都有過拖拉作業,不想工作,一天下來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事情的時候,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拖延症。」簡·博克說。那麼什麼樣的人才算是有拖延症?拖延症又是什麼?

她在書中寫道:「在字典中,動詞『procrastinate』(拖延)的定義是『推遲、延後、緩慢、延長』,由兩個拉丁詞合成:『pro』的意思是『往後』,而『crastinus』的意思是『屬於明天』,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往後挪到明天』,也就含有『以後再做』的意思。拖延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問題,埃及有兩個詞都可以翻譯成『拖延』,這兩個詞都跟生存有關。其中一個詞暗指拖延是一個有用的習慣,可以避免不必要做的工作和因衝動而犧牲的經歷,從而達到保存能量的目的。拖延能保護脆弱的自尊,讓你感覺沒那麼低落。它的好處只是短暫的,和它帶來的壞處沒法比。」

「如果你長期覺得拖延不僅影響到你的工作,而且讓你產生負罪感、無法勝任、自我厭惡、緊張和憂鬱的感覺,那十有八九可以被稱為拖延症了。」她告訴我。美國德保羅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約瑟夫·費拉里(Joseph R.Ferrari)研究了美國、澳大利亞、西班牙、委內瑞拉、秘魯、土耳其、加拿大、意大利、沙特阿拉伯等國的情況,發現慢性拖延症者的比例達到20%,各個國家沒有什麼特別的不同。

他在接受採訪中告訴我,這些人知道自己需要儘快開始工作,但總是拖延,他們去做一些有趣甚至有益的事情來逃避工作,他們甚至還會去做一些平時討厭的事情,比如洗衣服、打掃房間、修窗戶等等。

「逃避工作時所感到的擔憂和焦慮會給你帶來壓力,壓力能引起嚴重的後果,比如高血壓心臟問題,比如拖延的學生更容易感冒。當他們拖延着不去看病或者遵醫囑,身體就更危險了。」他說,「壓力大真的沒什麼好處,很多人覺得非得拖到最後一刻工作才會高效,這真是自欺欺人。比如你們記者,每月、每周、每天都有截稿期的壓力,很多人拖到最後才覺得自己思路豁然開朗寫得更好,其實人在壓力下並不會表現出最好的狀態。」

為了證實這一點,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學家布魯斯·土庫曼(Bruce Tuckman)曾在他的課堂上做過一個試驗。首先,他給116名學生一個問捲來測量他們的拖延傾向,得分越高拖延傾向越大。然後,他追蹤每一個學生在216個課程中的活躍性和任務完成情況,大多數任務需要在特定的時間裏在線完成,並且以電子方式遞交。那些在問卷中得分較低的人有一個固定的節奏來完成任務,4分滿分的情況下平均成績是3.6分。而問卷中得分較高的人,平均成績只有2.9。後者得分低並非簡單地因為他們沒有同齡人聰明,拖延的學生僅僅滿懷希望地認為截止期會讓他們表現更好。土庫曼說,如果他們不拖延,他們真的不知道應該怎麼做。

「其實拖延的人真的不是所謂的懶惰或者沒有責任心,拖延從根本上來說並不是一個事件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複雜的心理問題。拖延症背後的心理學因素很複雜,比如害怕失敗,害怕成功,害怕被控制……太多了。」簡·博克告訴我。

拖延是不是一種病?

約瑟夫·費拉里告訴我:「拖延症是一種精神疾病,20多年來的研究表明,強迫症、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多動症)、被動攻擊型障礙和其他障礙的患者都會有拖延的情況出現,拖延症已經成為這些症狀的一部分。」費拉里在拖延症領域研究了20年,今年底即將出版自己的新書《還在拖嗎?》。

對拖延生理根源的研究大多圍繞前額葉皮層的作用。這個腦區負責大腦的行政職能,比如規劃、衝動控制、注意力,就像一個過濾器,減少因來自其他腦區刺激而造成的分心。如果這個部位受損或者不活躍,篩選讓人分心的刺激的能力就會降低,從而導致管理能力較低,注意力缺失,結果拖延加重。前額葉皮層不活躍和額前葉活力低下相似,後者在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者中很普遍。

但簡·博克不認同這種看法,她告訴我:「拖延有它的生理學基礎,但我不認為這是一種精神疾病或者成癮。抑鬱的人可能會拖拉,因為抑鬱讓你缺少精力和動機做事情。那些有焦慮障礙的人也可能會拖延,因為他們很焦慮能否集中精力來做完事情。而睡眠障礙患者更容易拖延,因為他們缺少睡眠,就不那麼容易集中注意力。在這些例子裏,拖延是一個潛在精神問題的症狀,主要的精神問題需要儘快處理,以便有精力處理拖延。」

所以她認為拖延只是一種行為,與其被稱為可「治癒」的,不如被稱為可「管理」的。「你可以通過了解拖延症背後的心理因素來管理拖延的趨勢,讓你的目標更明確、更合適,把目標分成一小塊一小塊,每一小塊分配一點時間來完成,逐漸改變你的做事方式。」

在動手整治拖延這個壞習慣之前,還需要認真考慮一個問題:你是否走在一條錯誤的路上?「拖延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每一個拖延者都需要認真考慮,或許他真的不應該做他拖拉着不碰的事情。或許他正走在一條不適合自己的路上,拖延警告他需要重新評價自己。我們遇到過很多學生,他們學了父母期望的專業,但是自己一點也不感興趣,或者是和他們的長處沒有任何關係。結果他們就拖延學業,拖延是發現自己有沒有走錯路的重要提示。」

但是對一部分沒有走錯路的人來說,他們為什麼也在拖延?

之前人們認為拖延是因為完美主義、害怕失敗、個性反叛造成的,現在研究人員從更寬泛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心理學家皮爾斯·斯蒂爾(Piers Steel)花了很多時間來研究這個問題。他整理了553個研究,包括出版論文、學位論文和檔案櫃中的文件,發現70個研究中涉及拖延和完美主義的關係,一些研究說二者有很緊密的聯繫,一些研究說沒有。為了解釋衝突,斯蒂爾檢查並評估了每一項研究,逐漸建立起一個很大的資料庫。

他在接受採訪中告訴我,他發現,並沒有證據表明反叛、神經質或完美主義使人拖延。事實上,完美主義者比其他人少拖延,即便他們有更多的擔心。此外他還發現有一些人更容易拖延,男人比女人稍好一點,年紀大的人比年輕人好一點。為此他開玩笑說,年紀越大的人離最後期限越近,所以他們不能再拖延下去。

儘管任何職業的人都有可能拖延,但是費拉里告訴我:「拖延還是有一些職業上的差異的,比如記者職業更容易拖拉。我們小樣本的研究表明:白領的拖延情況比藍領嚴重;被僱傭的白領比自由經營的白領,比如醫生和律師拖延情況嚴重;僱傭情況下,銷售人員比經理拖延情況嚴重。」

斯蒂爾還考察了以下幾種情況:一個自信的人如何完成一項特殊的工作,一個容易分心的人如何完成一項工作,一個任務是很無聊還是很令人愉快,工作完成後即時的獎勵如何。他發現,如果你對成功的不確定性更大或者容易轉移注意力,就可能更加容易拖延。相反的,令人愉悅的工作,更直接的回報,更大的機會,就會讓你有動力完成得更快。一項能夠立刻帶來回報的工作,相比日後回報更大的工作,我們更喜歡前者。

「這些研究說明拖延症不能僅僅歸結於一個因素,它開始於不同人的不同個性以及所處的特殊的環境。」斯蒂爾說。他總結了和拖延最密切的4個因素:對成功信心不足,討厭被人委派任務,注意力分散和易衝動,目標和酬勞太過遙遠。

斯蒂爾甚至用他的資料庫建立了一個數學公式,來預測拖延什麼時候會發生。「拖延至少能夠通過數學模型被理解或者被總結。」他說。這個模型有4個主要變量,每一個都可以通過量表來測定:你對任務獲得成功的信心(E),你對整個任務感到愉快的程度(V),你有多容易分心(I),你多久會獲得回報(D)。於是他得到了一個辦事拖拉公式(U=EV/ID)。在這個公式中,U代表效率。「這個公式能夠讓自己通過分析分子分母的大小,來幫助拖延者把他們的拖延方式降到最低。」他告訴我。

「如果你理解了拖延的成因,然後採取有效的方式,就有可能戰勝它。人們不能通過拖延來保護脆弱的自尊,你要發現自己為什麼缺乏自信,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我希望能幫助人們更好地接受自己,不要生活在拖延的壓力和恐慌之下。」他說。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117/1697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