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讀書思考 > 正文

重讀經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作者:

若想做到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到第二象限的活動上,需要以下四項關鍵步驟:

①確認角色

作為一個個體你有屬於自己的各種角色,先寫出你自己的關鍵角色,再列舉自己想要持續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做的事情,只要考慮下一周的角色和任務

②選擇目標

就是思考下一個周計劃中每一任務欄下你最想做的一兩件要事,作為你選定的目標。

③安排進度

為每一項目標安排具體的實施時間。

④每日調整

根據突發事件、人際關係的意外發展及嶄新機會對每天的要務安排進行適當調整。

如果能夠建立以第二類事務為中心的思維定式,就能提高安排生活的能力,能夠真正做到要事為先,言出必行。從此,就可以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實現個人的獨立,不必再求助於他人。

03公眾領域的成功:從獨立到互賴

習慣四:雙贏思維

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境,目的是爭取更豐盛的機會、財富與資源,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敵對競爭。

雙贏不是什麼技巧,而是人際交往的哲學,是六個交往模式之一,這六個模式分別是:

①利人利己(雙贏):為自己謀利也不忘他人

②損人利己(贏/輸):攀比、競爭、追求地位、權力欲

③損己利人(輸/贏):委曲求全、討好他人

④兩敗俱傷(輸/輸):總是嫉妒或批判他人

⑤獨善其身(贏):一心求勝,不顧他人,自我為中心

⑥好聚好散(無交易):買賣不成仁義在

以上6種交往模式,哪一種最好?

最好的選擇是視情況而定,如果贏要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為代價,以至於得不償失,那麼還是「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好;如果你十分珍惜某一人際關係,而牽涉的問題又無足輕重,那麼偶爾以輸/贏模式來肯定對方也無妨。

但實際上,大多數情況都只是相互依賴的大環境的一部分,於是只有雙贏模式才是唯一可行的。

雙贏的原則是所有人際交往的基礎,包括5個獨立的方面。(見下圖)

「雙贏品德」是基礎,接着建立起「雙贏關係」,由此衍生出「雙贏協議」,需要「雙贏體系」作為培育環境,通過雙贏的「雙贏過程」來完成。這也是雙贏思維的5個要領。

對於我們個人來說,形成雙贏思維的一個重要方式便是,培養雙贏品德。雙贏品德有以下3個基本特徵:

①誠信

意即自己的價值觀。如果我們不了解「贏」的真正含義及其與我們內心價值觀的一致性,那麼就不可能做到「贏」。沒有了誠信的基礎,雙贏不過是一種無效的表面功夫。

②成熟

這是敢作敢為和善解人意之間的一種平衡狀態。成熟就是在表達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時,又能體諒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下圖為不同人際觀的成熟度:

在敢作敢為和善解人意之間找到平衡點,才是真正的成熟,這是雙贏的基礎。

③知足

即相信資源充足,人人有份。

牢記一點:當你超越環境、態度和行為,將觸角探到自己的內心,會發現雙贏和所有其他正確原則一樣,本就深植在我們的生活中。

雙贏並非性格魅力的技巧,而是人類交往的一種模式。雙贏來自誠信、成熟和知足的人格,是高度互信的結果;它體現在能有效闡明並管理人們的期望和成就的協議中;在起支持作用的雙贏體系里蓬勃生長;經由必要的雙贏過程來實現。

習慣五:知彼解己

若要用一句話歸納我在人際關係方面學到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則,那就是:知彼解己。首先尋求了解對方,然後再爭取讓對方了解自己。這一原則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

如果你想養成真正有效的人際溝通習慣,就不能單靠技巧,首先你要「知彼」。這一點是交往模式的一大轉變,因為我們通常把讓別人理解自己放在首位,大部分人在聆聽時並不是想理解對方,而是為了做出回應。

因此,「知彼」的關鍵在於移情聆聽,這至少包括以下4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複述語句,這至少能使人專心聆聽。

案例:

子:「上學真是無聊透了!」

父:「你已經受不了了,覺得上學太無聊。」

第二階段加入解釋,純用自己的語句表達。

父:「你不想上學了。」

第三階段滲入個人的感覺,此時聽者所注意的已不止於言語,也開始體會對方的心情。

父:「你覺得很有挫折感。」

第四階段是既加以解釋,又帶有感情。

父:「你對上學有很深的挫折感。」

關於傾聽,精讀君此前已寫過相關微課,請點解閱讀為什麼傾聽如此之難?有這4大障礙

此外,表達自己也是謀求雙贏之道所不可缺少的,了解別人固然重要,但我們也有義務讓自己被人了解。

古希臘人有一種很經典的哲學觀點,即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請注意這個順序,首先是你本身的品德,然後是你同他人關係,最後是你表達自己的能力,這是另外一種重要的模式轉換。

習慣六:統合綜效

通常來說,溝通可以簡單地分為以下三層次:

①低層次的溝通

此層次源自低度信任,其特點是人與人之間互相提放,步步為營,經常藉助法律說話,為情況惡化作打算,其結果只能是贏/輸或者輸/贏。

②中間層次的溝通

此層次是互相尊重式的,他們可以理性地理解別人,卻無法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真正理解他們的模式和設想。這種溝通層次在獨立的,甚至在相互依賴的環境中尚有立足之地,但並不具備創造性。

③統合綜效

這意味着1+1等於8或16,甚至1600。源自高度信任的統合綜效能帶來比原來更好的解決方案,每一個參與者都能認識到這一點,並全心享受這種創造性的事業。

簡單地說,統合綜效就是整體大於部門之和。它的基本心態是,如果一位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同,那麼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的奧妙,值得加以了解。精髓是判斷和尊重差異,取長補短。

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當有人不同意你的觀點的時候,你應該試着尋找統合綜效的第三條道路,一般條件下它總是存在的。如果你堅持雙贏模式,確實願意努力理解對方,你就能找到一種能讓每一個人都受益更多的解決方案。

04自我提升和完善

習慣七:不斷更新

如果你在森林中看到一名伐木工人,為了砍一棵樹已辛苦工作了5個小時,精疲力竭卻進展有限,你想必會建議他:「為什麼不暫停幾分鐘,把鋸子磨得更鋒利?」

然而對方卻回答:「我沒空,鋸樹都來不及,哪有時間磨鋸子?」

看到這個答案,大部分人都會瞠目結舌。但事實上,很多人在人生路上就如同這位鋸樹的人,只顧着一味往前趕路,卻忘了「更新自己」。我們要明白,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鍊自己,因為生活與服務人群都得靠自己,這是最珍貴的工具。

自我更新有以下4個層面:

①身體層面

通過正常適量的營養、運動、休息及壓力管理來維持生理健康。

②心智層面

通過閱讀、寫作,思考完成心智更新。

③精神層面

通過閱讀啟發性書籍、接觸大自然。

④社會情感層面

通過持續增加情感投資來更新。

以上四個層面的更新都很重要,因此只有平衡好四個層面的更新進度,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每天的個人領域的成功」(每天至少用一個小時實現身體、精神和智力層面的更新)是培養七個習慣的關鍵。

05總結回顧

本書共闡述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七個習慣符合成長規律,共分為三個階段。(見下圖)

第一部分,由依賴進步到獨立,屬於「個人領域的成功」範疇。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需要培養的是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這3個習慣。

第二部分由獨立到互賴,屬於「公眾領域的成功」範疇。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需要培養的是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這3個習慣。

第三部分,自我提升和完善,則涵蓋了其他6個習慣,談的是第7個習慣自我更新。通過這一習慣來統合前6個習慣,實現7個習慣的良性循環。

這幅「成熟模式圖」可以說是貫穿整本書的精髓,希望各位在關掉此頁面後,還能記得這幅核心圖。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知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114/1695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