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企憋屈!被美國攪黃了,還要倒賠4億

牆內自媒體正解局文章:中國也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審查美國企業的收購案。

前段時間,中國智路資本收購韓國美格納半導體公司,宣告失敗。

失敗是因為被美國阻撓,這其實也在「意料之中」。

沒想到的是,中企還賠償了4億元人民幣。

這又是為什麼?

美格納早期是從半導體企業海力士中拆分出來,被花旗風險投資收購後,正式命名為美格納。

美格納的主營業務是顯示驅動晶片,大客戶為三星和LG Display。

根據Omida的數據顯示,2020年,美格納(Magnachip)在OLED顯示驅動晶片(DDIC)市場的份額為33.2%,僅次於三星電子,位居世界第二。

業績看起來,還行。

不過,近年來,晶片行業越來越內卷,美格納的業績增長乏力。美格納2020年的營業收入為5.071億美元,和2004年差不多。

中國智路資本想收購的,是韓國的半導體公司美格納。

全球OLED顯示驅動晶片供應商數據來源:Omdia

16年來,沒啥進步。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智路資本伸出了橄欖枝。

智路資本豪擲1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9億元),溢價54%收購美格納。

收購一旦成功,對兩家企業來說都是雙贏:

中國晶片市場巨大,智路資本收購美格納,能夠彌補中國產業鏈的不足,獲得巨大收益;美格納也可以藉機打開中國市場,擴大業務。

這筆交易,引起了韓國民眾的擔憂,後者擔心「泄露國家半導體核心技術」。

韓國政府在評估後,認為不會影響韓國半導體在全球的地位,便同意了這筆收購。

美格納股價的變動趨勢來源:東方財富

最大的變數,來自美國。

作為一家韓國企業,美格納所有生產、研發活動都發生在韓國,絕大部分銷售都供給韓國。

美格納在美國沒有員工,沒有資產和知識產權,美國本無權干涉。

但是,美格納在美國紐交所上市。

收購失敗相關報道

美國想管還是能管的。

今年5月26日,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發出郵件,要求美格納與智路資本的收購交易要向其提交申報,接受審查。

迫於壓力,美格納只好暫停收購案,配合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審查要求。

8月27日,美國財政部在給美格納半導體公司法律顧問的信中說,這項收購會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並呼籲總統拜登出面解決此事。

10月下旬,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表示對該交易的審查延長至12月13日。

最終,在美國的阻撓下,這筆收購黃了。

此次收購失敗,智路資本損失不小,不僅白忙活了半天,還賠償了美格納7020萬美元(約合4億元人民幣)。

這筆賠償金,又是怎麼回事?

如果將併購比作「結婚」,最後沒「結成」,提出「婚約」的一方,是要給另一方付「分手費」的。

這是行業慣例。

2014年11月,世界第二大油服公司哈里伯頓宣佈將以346億美元的對價收購世界第三大油服公司貝克休斯,以更好地與世界第一大油服公司斯倫貝謝展開競爭。

歷經18個月,由於美國司法部將兩者告上法庭阻止交易,以及歐盟的反對,收購計劃終告破滅。

為此,哈里伯頓支付了35億美元的分手費。

這可能是併購史上最高的分手費了。

近幾年比較高的分手費,是高通豪擲44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一案,前者向後者支付了20億美元的分手費。

併購失敗為什麼要付「分手費」?

最主要的原因是,併購這事兒,太複雜了。

一項併購,特別是數額大、跨國的併購,往往充滿了不確定性:股東大會有可能不通過,各國政府有可能不批准,市場有可能劇變……

不確定性帶來的是時間跨度長,併購如果最終流產,可能會給併購參與者帶來巨大的損失。

因此,併購中,被動的一方,一般會要求主動的一方承擔「分手費」,以增強併購的可靠性,降低風險。

併購有風險,亦有成本。

假設,甲公司接受乙公司的併購請求。甲公司的人員,有可能因併購而流失,市值也有可能波動下跌,這些都是成本。

最後,設置「分手費」,也是防止不正當競爭。

如果沒有「分手費」,有些公司會故意提出併購邀約,藉機刺探其他公司的經營情況。

有報告研究了從2009年到2013年這5年裏的130起大型併購,結果顯示:大型併購的分手費通常是從1%到10%不等,均值為3.5%。

按這個比例計算,智路資本支付的7020萬美元的「分手費」,不算太高,只是有點冤枉。

這已經不是美國第一次阻撓中資收購半導體企業。

2015年,清華紫光欲以230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二大DRAM晶片製造商美光科技,被美國政府阻撓。

美光科技

2016年,中國福建宏芯基金計劃以7.15億美元收購德國半導體氣相沉積設備製造商Aixtron AG(愛思強)。德國經濟部批准,卻被美國攪黃。

2017年,中國私募基金Canyon Bridge Capital Partners報價13億美元,收購美國晶片製造商萊迪思,最終被美國政府給叫停了。

 

即便如此,即便受挫折,只要機會合適,收購還是要繼續。

畢竟,收購成熟的外國企業,是補足中國產業鏈的有效方式。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正解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218/1684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