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命的長短和人的生活習慣、環境、健康、飲食、遺傳基因有很大的關係,排除基因的因素,任何人都可以通過養成良好的習慣保養身體,減少疾病的發生率來幫助自己獲得長壽。近年來,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已經達到了77歲左右,其中不乏一些百歲老人,細心的人會發現,這些百歲老人在年輕的時候,走路的時候有以下四種共性。
一、走路呼吸平穩。中國有句老話說: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其中,行如風說的就是人們走路的時候像風一樣快而有力。若是人在平時走路的時候一直都保持勻速、快速,不會出現氣喘吁吁的現象就代表心肺功能不錯,心臟和肺臟保持健康狀態,壽命自然有機會更加長久。如果只是走了一小段路就感覺到身體疲憊、呼吸加速,在運動之後更是疲憊不堪,大家就要警惕是心臟和肺臟功能比較差。
二、走路步伐大。健康的人在走路的時候通常會邁出大步伐,只有極少數的人因為個人習慣經常走小步伐。如果發現自己走的步伐屬於剪刀步或者小碎步,看起來特別彆扭就要警惕是大腦或者下肢血管、骨骼等部位功能不好,比如大腦的神經受到了損害之後有可能引起運動障礙;下肢血管出現問題之後容易引起腿麻、腿痛;骨骼出現問題之後也會引起腿部疼痛、麻木,使人在走路的時候步伐不均衡,容易摔倒。
三、走路速度快。根據研究發現,一個人若是在每秒鐘走路的速度可以超過0.9米就有長壽的潛質,走路的速度可以看出人的身體處於健康狀態,走得速度快,代表肌肉、骨骼還是心肺部位都保持正常功能,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身體的骨骼、心肺都會隨着年齡的衰老而逐漸老化,功能也會越來越弱,在走路的時候速度相應變慢,如果和同齡人相比,走路的速度偏快,也代表身體更加長壽。
四、走路時腿不麻、不痛。人體在健康的狀態下走路一般不會出現腿麻、腳痛的症狀,如果患了下肢血管、腦血管疾病或者腿部受到了外傷就會使人的腿部發麻、疼痛,在走路的時候麻木和疼痛症狀更會加重。尤其是,出現小腿抽筋或者在走路的過程中出現間歇性跛行的現象,也要警惕是出現了問題,比如腦中風、下肢靜脈栓塞。
如何讓自己更加長壽?
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讓身體保持健康,所以任何人都應該要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規律作息時間,每天晚上按時睡覺,早上按時起床,讓自己的睡眠時間保持充足,還要適當的鍛煉身體,注意勞逸結合,這樣才可以提高體質,增強免疫力。
二、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所謂民以食為天,健康的飲食習慣可以讓人體攝入充足的營養,減少腸胃受到的損害,身體保持充足的能量就能更好的維持機能運轉,疾病的發生率也可以大大降低。如果平時經常挑食、暴飲暴食、吃刺激和生冷的食物都會損害消化系統的健康,人體無法更好的攝入營養物質,身體的能量供應不足就會使免疫力下降,疾病頻繁發生,使壽命縮短。
想要讓自己更加長壽,大家就要從生活和飲食上着手,比如平時注重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微量元素的攝入量,多吃少油、少鹽、低刺激的食物,平時多喝水,少喝酒和抽煙。在生活上要保持樂觀心態,注意勞逸結合,每天少熬夜,多運動;生病了也要及時到醫院接受正規治療,不要盲目用藥,儘量將小病治好,避免其發展為大病,使身體受到更多的損害。只要身體保持健康,長壽自然不是一件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