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富裕的中國和空蕩的工廠

作者:
別看他們錢少,養的工人可不少,廠里少則三五十人,多則數百人,貢獻了中國大量的就業崗位。至於這些工廠的工作環境和技術水準,你可想而知到底有多差。連招工都要親自出馬,你覺得這樣的老闆會養技術員研究技術麼?這樣的工廠,當然是血汗工廠,但並不怪老闆黑心, 因為他自己都快成血汗老闆了。

上世紀80年代,能進工廠當工人,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情。

為什麼榮耀,因為當工人太賺錢了,尤其是在沿海地區當工人。

1990年深圳工廠的工人,月工資少的有四五百元,多的甚至可以達到800~1000元,深圳凱達廠的女工,加班多的甚至可以拿到1700元。

而那一年,北京市的人均月工資,是221.08元。

在很多縣城和鄉鎮,很多人一個月能領取的薪水,才幾十塊錢。

這時候,哪怕你沒有任何學歷,只要你敢離開家鄉,到深圳工廠里打工,一個月就能拿到手四五百元,甚至1000多元的工資。

你對這樣的工廠有什麼感覺?

當然是極其強大的幸福感和歸屬感了,你恨不能在這樣的工廠里呆一輩子,萬一廠子不在了,你的幸福生活也就隨之沒了。

那個時候,台灣的工人工資破萬元人民幣,美國的工人工資破2.5萬,資本家覺得到大陸開個廠,用四五百元就能招到一名合格的工人,真的是上天的恩賜。

但是對大陸的農民工來說,能找到一份四五百元的工作,同樣也是上天的恩賜,因為在其他地方,他們根本找不到如此高薪的工作。

人的幸福感,是比出來的,我只要比周圍其他人的收入高,我就很幸福。

在深圳工廠打工一年,回老家就可以蓋新房、買彩電,在同村人羨慕嫉妒恨的眼光中,你的自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在模範效應的帶動下,大量的農民工潮水一樣的湧入了深圳。

那個時候,工廠招工可嚴格了,外面一堆工人排着隊等着進廠。

進個工廠,還要長的好看!招工條件比很多國家的招兵還要嚴格。

只要25歲以下的,只要長相端正的,不能近視,必須有健康證明,不能有乙肝,女不能低於1.55,男不能低於1.65。

在都沒有學歷的基礎上,應聘人數又過多的情況下,只能憑外貌去刷人了。

那時候的工廠,裏面有好多20歲左右的漂亮小姑娘當女工,吃苦耐勞。

每天工作12小時,30天無休,照樣一堆人湧進來應聘。

招工難?不存在的,而且來的工人都非常優質,特別聽話,特別好管理。

這樣的日子,至今仍然被很多工廠主所懷念。

1

今天的中國,工廠很多,工人卻不夠了,大量的工廠開始抱怨招工難,這樣的新聞,每年都刷屏。

為什麼招工難,因為待遇低啊。

很多企業招聘時給出了4000~7000元的工資,實際背後有個潛台詞就是「計件,不交社保」,熟練工每天工作12個小時不眠不休才能拿到這麼多工資,新人根本拿不到這麼多。

而且就連這樣的工作機會,也不是月月都有,旺季的時候才有那麼多活,淡季的時候,一個月能拿到3000就謝天謝地了。

一位年輕的求職者認為,工作好找,但好工作難找。

什麼叫「好工作」,工作時間從早上10點到晚上12點,每天加班別太長時間,給自己一點休息時間,這就叫「好工作」了。

這已經遠遠超出996的範疇了,而且從事的還都是體力活。

這是一家典型的深圳工廠招聘通知,每月22天工作,有雙休,每天干8小時,這些法律規定的權利我都給你。

但你的工資只有2200元,想要更高收入也可以,加班就行。

工作日加班17.5/小時,周六周日加班24/小時,月綜合工資4000-6000元。

當然,肯定是沒社保的,如果還額外給社保,招聘通知里一定會鄭重的寫上,而且還要黑色加粗,這是行規。

我粗粗算了一下,每個月差不多要加班100個小時,工資才有4000元,如果要6000工資,那要加班200個小時。

很多人不知道加班100小時和200小時是什麼概念,來我給你算一算。

假設一個月30天無休的話,加班100小時代表你每天加班3.3個小時,加上本來的8小時,你要工作11.3個小時。

如果加班200小時,那代表你每天要加班6.6個小時,加上原來的8小時,你要工作14.6個小時。

當然,周末沒有那8小時,可以把數據給拉平一點,但綜合起來,想拿到無社保的5000收入,一天工作12個小時是跑不掉的。

這是另外一家深圳工廠,開的工資高了不少,但大家的2200底薪是不會變的,唯一漲價的就是加班工資。

以上這些收入,有活的旺季才能拿到,沒活的淡季,無法加班,工資自然就下去了。

招聘通知上給的工資,是理論上的全年最高月薪,而不是一定給你的月薪,這也是行規。

與此同時,當一個外賣小哥,每個月拿到4000以上是非常輕鬆的,勤快的人甚至可以拿到八千甚至一萬的收入。

同樣是計件工資,當外賣騎手,明顯好過去工廠當工人,至少當騎手不存在淡季還是旺季,一年到頭都是旺季,這份收入很穩定,因為天天都有人在吃吃吃(說的就是你)。

因為外賣騎手的崛起,工廠招工明顯難了,招不到人了。

2

由於長期以來,中國靠工廠賺到了太多的財富,所以很多中國人認為去工廠當工人才是正道,而去當外賣騎手則是歪門邪道,甚至連大型媒體也都抱有如此傾向。

但實際情況,可能和大家想的不太一樣。

我們看看招工現場就知道了,你看看下面這張圖,你覺得圖裏面的是老闆還是打工仔。

圖中的這些人,是正兒八經的工廠老闆,手裏拿着的是工廠的成品衣服,舉着的牌子上寫明了要招的工種。

工廠不願意培訓生手,哪怕是簡單的流水線培訓都不願意做,只要熟練工,所以手裏才會拿成品衣服,意思是我只要做過這種衣服的工人,進廠就必須能用。

這就是你們印象中的「嗜血資本家」的招工現場,他們的身家,可能還不如互聯網公司的一個程式設計師。

在互聯網大廠里打工,比這些工廠的小老闆活的爽多了,這就是中國現實。

別看他們錢少,養的工人可不少,廠里少則三五十人,多則數百人,貢獻了中國大量的就業崗位。

至於這些工廠的工作環境和技術水準,你可想而知到底有多差。

連招工都要親自出馬,你覺得這樣的老闆會養技術員研究技術麼?

這樣的工廠,當然是血汗工廠,但並不怪老闆黑心,因為他自己都快成血汗老闆了。

技術能力低,盈利能力差,他只能這麼幹,沒別的辦法,給工人的工資,已經是他能承受的極限了。

中國近些年謀求的產業升級轉型,實際上就是要發展高科技工廠,淘汰掉這種低端工廠。

靠給歐美代工,前途註定是有限的。

3

給歐美當代工廠發家,最後前途停滯的典型代表,就是中國台灣。

1990年,台灣區區一個小島,GDP居然達到了整個大陸的44%,換算成人均,那差距簡直大的恐怖。

很多台灣人看不起大陸人,就是這段時間養成的優越感。

1996年,台灣勞工的平均薪資就達到了43000新台幣,當年的匯率是27新台幣兌一美元,也就是說月薪差不多相當於1592美元。

隨後的20多年裏,台灣的GDP逐步增高,但勞工薪資增長並不大,甚至可以說趨於停滯。

2018年,台灣的勞工平均薪資居然只有49989新台幣,漲幅之低令大陸人瞠目結舌。

2018年的匯率是31台幣兌1美元,台灣勞工的平均薪資是1612美元,和22年前相比幾乎沒有差別,結合美元自身的貶值,台灣勞工的生活水平可以說是越過越差。

1612美元,差不多相當於11284元人民幣,中國沿海發達城市已經快要接近這個水平。

你可以認為,這個水平就是給歐美代工的薪酬天花板,極難被突破,台灣已經用了22年來證明這個事情。

這是台灣一家便利店的招聘通知,位於最繁華的台北,服務員月薪28000新台幣,約合6500人民幣,組長32500新台幣,約合7549元人民幣。

而中國大陸一家普通的便利店,月薪則是3500-6500,公司還給繳納社保,這種薪資級別的便利店招聘通知,大家的小區門口應該都經常見到。

可以說,中國台灣和大陸的薪資差距,已經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誇張了。

1996年,台灣勞工平均工資破萬,北京的平均工資為798元,全國平均更低,雙方的薪酬差距是10~20倍。

但2018年,全國隨便一個城市拽出來,月薪低於3000都基本招不到人,雙方的平均薪酬差距,已經縮小到30~50%,如果只把中國沿海發達地區拿出來和台灣比,那差距更小。

台灣這22年來的勞工收入並沒有退步,但是大陸人的薪酬漲的太快了,雙方的差距,已經要被拉平了。

現在中國的工廠,開出了五六千的工資,依然招不到人,那這些工廠有能力開更高工資麼?

不能,盈利能力決定了他的工資上限。

實際上,中國人現在看不起工廠開出的四五千人民幣月薪,但這份收入已經很高了,在中國僱傭1名工人的價格可以在泰國僱傭1.5人,在菲律賓僱傭2.5人,在印尼僱傭3.5人。

你天天羨慕美國人的時候,可曾想過,泰國人其實也很羨慕你。

4

在90年代,出租車司機每個月的毛收入能有上萬,扣掉上繳的1650元份子錢,扣掉修車和加油的費用,一個月淨賺到手能有七八千。

在那個年代,你去工廠打工能發財,開出租車,更能發財,為什麼?

因為在那個年代,工廠代表了中國最先進的生產力。你現在眼裏所謂的低端工廠、血汗工廠,放到上世紀90年代,那就是最頂端的高級現代化製造業。

在中國最頂級的高科技工廠里上班,工資能不高麼,肯定遠遠高於其他行業啊。

那時候的工人幸福,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收入有多高,而是因為其他行業的收入太低了,襯托出來的幸福而已。

而出租車司機為啥能有那麼高的收入,很簡單,那年代沒幾個人會開車,會開車這門技術就代表了高端生產力,他當然能拿到高收入。

只有最先進的技術,才能帶來高收入,只有手握最先進技術的人,才能拿到高收入。

所以,中國不惜一切代價,都要轉型高端製造業,因為目前低端製造業的增長已經到了天花板了,換神仙過來管理都沒用。

碼農為什麼那麼高收入,直追歐美平均薪酬,很簡單,整個行業能賺錢,具備極高的生產力,會的人又不多,從業人員的工資當然高。

如果我們每一個工廠,都能像下面這個自動化碼頭一樣,只需要配備少量的操作人員,那整體生產力必然大幅提升。

生產力上去了,盈利自然就上去了,有了盈利,自然可以發更高的工資。

但是普及了機械人,低端崗位不就沒人了麼,連工作都沒了,哪裏還有工資。

那種在流水線上像個機械人一樣不斷擰螺絲的低端崗位確實是沒了,但是你想過沒有,生產機械人的工廠卻需要大量研發人員崗位了。

這就是製造業轉型,這就是高端製造業的產業升級。

中國人不應該像個機械人一樣,天天待在流水線上不斷擰螺絲,而是應該從事高端製造業的研發工作。

通過一代代的教育投入和產業升級,慢慢淘汰掉低端工作崗位,同時把大量的中國人培訓成高薪的,手握尖端技術的研發人員。

很多新聞吐槽中國工人的工資高,說中國民眾日益增長的工資水平,正在削弱中國經濟的競爭力。

這一點我非常不同意,在我看來。

正是中國經濟日益增長的競爭力,才抬高了中國民眾的工資水平。

責任編輯: 江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116/1672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