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應對孩子磨蹭的最好方法,根本不是催催催

前幾天,我去樓下鄰居家借雞蛋

剛進門,緊張的氣息撲面而來。

「你寫不寫,已經九點了,你還不寫!」

「就一個作文,你拖到現在?」

「到底怎麼回事!你聽不見嗎?」

鄰居大姐與老公雙劍合璧,試圖讓孩子執行指令。

可兒子,不為所動。

拿到了幾個雞蛋後,我就走了。

第二天,又在小區碰到鄰居大姐。

據說當晚快11點了,孩子也沒寫幾個字。

她老公急得自己動手幫孩子寫好了作文,可孩子連照着抄都拖。

她老公給惹急了,把孩子給打了一頓,攔也攔不住。

「這孩子這麼磨蹭,真讓人頭痛。」

她問:「整天跟催命似的,孩子一點也沒變,該怎麼辦?」

說起這屆家長的痛點,

孩子磨蹭絕對能上榜單之首。

不少家長表示,自從當了媽,生活就像開了2倍速,孩子,是0.25倍速。

每天從起床到睡覺,都要不斷地催,急死了。

難道是孩子天生性格有問題,

到底為什麼會有拖延這回事啊——

一起來看看拖延的真相,

和相應的應對策略吧。

01

大腦發育受限導致磨蹭

針對孩子學習上的磨蹭,育兒專家田宏傑曾表示:

「其實孩子上小學碰到問題是必然的,

因為整個小學階段孩子的大腦神經的額葉沒有發展好。」

額葉是掌管什麼的?

神經的控制功能,和語言的調整功能,都在額葉。

額葉沒發展好,孩子就沒辦法專心,

就容易興奮和走神,

寫作業時,就顯得磨蹭。

所以,尊重孩子的大腦發育特點,不苛責,很重要。

請記得,大人眼裏孩子是「磨蹭」、「胡鬧」,

其實孩子正在長大腦。

譬如,小孩兒蹲在那裏綁鞋帶,好奇地研究,

他花點時間會知道,還有什麼方式可以把鞋帶綁得更好,

這是他的樂趣與探索。

假設大人不斷催促,孩子就會失去探索樂趣,

連同專注力、控制力都會被破壞掉。

這樣的小孩,讀小學以後愛跑神、效率低,也就不意外了。

所以請多些耐心,多鼓勵和引導孩子專注過程和效率,比如多說:

「哇,你做事真專心!」

「你拼拼圖真認真!」

「這次你用了10分鐘,比上次快呢(提醒:3歲以後可給孩子配鬧鐘、沙漏玩具等時間工具了~)」

慢慢地,你就會看到孩子的進步。

02

有些氣質類型更容易磨蹭

心理學認為,每個孩子生來氣質類型不同。

有些氣質類型的孩子,的確更容易磨蹭。

拿身邊認識的兩個孩子為例。

一個屬於打小就比較難養、規律性差的小孩。

哄睡難,吃飯難,性子散漫,缺乏時間概念,

讀書、寫作業少不了爸媽催催催。

還有一個小孩倒是好養,

是我們常說的那種慢熱小孩,

他做什麼事都不緊不慢,

只是從一件事切換到另外一件事需要的時間,

總比別的孩子更長一些。

他的父母,也常為了他做事磨磨蹭蹭頭疼。

如果你家娃碰巧是上述兩種氣質類型中的一種,

那麼首先平復心態,咱得接受現實。

孩子他不是故意這樣的。

如果希望孩子生活、讀書表現能更好一點,

父母的引導很重要。

譬如,父母陪孩子堅持規律的作息。

起碼每天幾點吃飯、幾點去散步、幾點讀睡前故事、幾點睡覺,

都有一定的計劃性和儀式感。

尤其注意,哪怕放假了,

也不要一下子就放任孩子,打亂作息。

可以稍微晚起一小時左右,

但該吃飯、遊戲、讀書和到點關燈睡覺的步驟,不要輕易更改。

堅持給孩子輸入有規律的生活節奏,

孩子會更有時間觀念,更能適應學校生活。

03

性別差異,導致磨蹭

很多父母會發現,男孩普遍比女孩更「沒耳朵」。

做什麼事情,都要催上很多遍,才可能動彈一下。

其實,這種「磨蹭」跟性別有關。

心理學研究表明,

女孩對聲音敏感,男孩對動作敏感。

所以,家有女孩,如果行為磨蹭,你可以用聲音溫柔提醒。比如:

「寶貝,再過10分鐘,我們就去洗漱了哦!」

剩餘5分鐘時,再提醒一次。

剩餘1分鐘,再提醒。

最後一次提醒的時候,走到女孩身邊,帶她去衛生間就好。

但是,對男孩,只是聲音提醒是不夠的。

你最好要有動作,再配上聲音。

比如:溫柔地走到男孩面前,摸摸他的腦袋,撫摸他的背,

撓撓他的小肚子,或者抱抱他,

並且要確保和他有眼神接觸,

因為男孩對觸覺和視覺信息更敏感。

然後再告訴孩子:再過15分鐘,我們就要洗漱了哦。

為什麼給男孩的時間比給女孩的長呢?

因為男孩大腦胼胝體體積小,連接比女孩少,

同一時間段只能做一件事,但投入度也會更高,

需要更長的啟動時間,去切換到另一件事上。

04

父母要求太嚴,導致磨蹭

如果說,上面幾種磨蹭,是孩子能力問題,

那麼接下來這幾種磨蹭,則跟情緒有關。

Timothy Pychl博士的一項研究發現,

家裏要求比較嚴格的孩子,容易拖延。

拖延是孩子的一種被動攻擊,

用來反抗別人對自己的控制。

正如文章開頭那個鄰居大姐,

她是對孩子要求比較高的家長。

我問她,兒子上初一了,你們還盯着他嗎?

她說,孩子從小磨蹭,我們要一直盯着他,哪怕上初中了,也要盯着。

她不知道問題的因果關係。

從小被盯着,才會越來越磨蹭。

寫作業寫慢了,催;

遇到不會的,停下來思考,催......

孩子很被動,只能用磨蹭來反抗。

只有這樣,他才能感覺自己是有那麼一點主動權的。

哪怕這個反抗的行為,得到的總是打罵,

但起碼我反抗了,雖然我不爽,你們更不爽。

時間久了,磨蹭就成為習慣。

我跟鄰居大姐說:

「試着對孩子的要求降低點。多看到他做得好的地方,多鼓勵和信任他。」

「假如他做不到呢?」大姐反問。

剛開始,他肯定做不到,

讓他去承擔自己做不到的自然後果就好。

這不代表父母撒手不管。

我們可以去幫孩子分析利弊。

孩子不求助時,不干預。

平時多陪孩子做他喜歡的事。

讓他知道,自己在家裏是有主動權的。

這樣一來,孩子就不至於用「磨蹭」表達反叛。

05

怕犯錯,導致磨蹭

一朋友的孩子,15歲,很喜歡畫畫,

他的作品,是能達到讓人驚艷的程度。

有一次,我叫他幫我畫個簡筆畫,

以為很快就能完成的,

沒想到,兩個小時過去了,他畫了擦,畫了再擦。

我走過去,說:

「我要求很簡單的,你剛才畫得就很好看了,不用擦掉。」

他小心翼翼地看着我說:

「你在這邊,我有點心不在焉,不知道怎麼畫。」

我走開,再回去,他還是沒畫出來,

不是磨蹭不想畫,而是害怕,

擔心自己畫出來的東西讓人不滿意,所以遲遲完成不了。

長期處於被否定的環境裏,

哪怕否定他的人不在身邊,

但否定的聲音早已定格在他的大腦里了。

做事時,他很容易擔心結果。

生怕自己一旦做得不好,就會驗證了「我很失敗」。

甚至不惜用迴避和拖延,來逃避糟糕感受。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催眠大師,

孩子會在我們的暗示里,變成我們暗示的那種人。

既然暗示的力量這麼大,為什麼不利用暗示來積極養育呢

多說:

「我知道你能做到。」

「你可以的。」

「我相信你。」

「你真的是很有耐心啊」

記住,拿放大鏡去看孩子的優點,

拿縮小鏡去看孩子的缺點,

讓孩子在暗示里,成為有力量的人。

06

目標太大,導致磨蹭

有個家長苦惱女兒老是磨蹭。

她說:「明明我給她定了計劃,但是她不去執行,總是拖着。」

我問:「定了什麼樣的計劃?」

家長答:「英語成績差,一直在70分徘徊,

我就想給她制定計劃,讓她下回考90分以上。」

「具體呢?」

「具體就是,每天要好好學英語。可是她不做啊。」

這肯定很難做到啊,

做不到就只能拖着,

因為這個計劃太大了,

很抽象,沒有可以入手的地方。

換個計劃,

每天花10分鐘讀課本,

背10個單詞,

其實就會容易很多。

而且執行時會有成就感,畢竟是能做到的。

請記得,家長下的任務目標太大了,

孩子是不知道怎麼樣下手的,

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行,

只能拖延。

定目標,一定要靠譜,不要一下子就要孩子「上天」。

遵循一個原則:「大處着眼,小處着手」。

07

天下功夫,唯快不攻。

可育兒,越快越不行。

其實,拖延的孩子內心並不想拖延,

甚至會因為拖延而恐懼和焦慮,

重要的是給予孩子自尊和自信力。

請相信孩子目前還在發展中,

很多問題在時間的長河裏都會得到解決;

看到孩子做不到某事時,不要急着替代,

允許孩子承擔屬於他的「自然後果」;

把催促換成積極支持,相信孩子可以做到;

如果孩子長期拖延,則意味你該調整和孩子的親子關係了,

因為孩子可能不是拖延某件事,孩子是在對抗你。

1歲的孩子獨自綁不了鞋帶;

3歲可能需要半小時;

6歲估計需要幾分鐘;

而12歲,也許不用半分鐘。

能力不同,每個階段能達到的速度不同。

靜待花開,不逼不催,是最好的良藥。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凱叔講故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109/166965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