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又一百強房企違約暴雷…

但這些顯然是於事無補,治標不治本的。因為這些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房企的盈利問題。盈利才是解決債務問題的唯一方法。而現在中國整個地產大周期即將結束,樓市進入大衰退時期,中國的房子嚴重過剩,房地產泡沫嚴重。在這樣的背景下,房企除了倒閉,也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了。

當代置業流動負債有661.8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債務有93.47億元。相較於短債規模,當代置業流動性尚可,其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有136.2億元,可以覆蓋短債,短期償債壓力可控。

除此之外,當代置業還有200.8億非流動負債,主要為長期借款,其長期有息負債合計194.1億元。總負債合計860多億。

雖然負債指標一直維持高位,但當代置業的銷售規模卻一直未見起色。2020年,當代置業的合約銷售額為422.12億元,尚未突破500億大關。要知道,其管理層可是有過「2010年達到900億元」的豪言壯志。說白了,債務多,但是房子賣不出去,所以還債就沒錢了。這也和這幾年國內房地產銷售的慘澹對應起來了。

所以,不管是恆大、花樣年,還是新力、當代置業,甚至是融創、碧桂園,這些房企巨頭們未來的宿命似乎已經註定了,債務違約暴雷,債券暴跌,下調評級,融資更難,房子賣不出去,資不抵債,然後就是直接破產清算。

當然,有朋友可以說,中國房企可以美元債違約啊。全部不還,將華爾街等西方投行一起拖下水。這個當然是可以的。就一個恆大違約,就把華爾街、日本養老金、韓國養老金都給拖累了。如果中國這些房企全部債務違約,大約有5萬億以上的金融炸彈。確實可以引發一場金融危機。而西方這些投行要追債的話,只能到中國來走司法程序,大家知道,他們如果到中國討債的話,看錢辦事的中國法院是不會站在他們一邊的。所以,他們的勝算很低。而公司債又不同於主權債,不能通過美國凍結中國的國債來強制償還。所以,除了一些有擔保的債務之外,西方這些投資人真的可能會吃大虧。

但問題是,如果中國房產美元債違約之後,中國企業的國際信用可能就歸零了。中國所有企業可能都無法在市場上借到美元,也無法通過這種渠道為中國的外儲補血。同時,中國的外資可能將會加速撤離,這對中國的損失和打擊可能更大。所以,當前中國高層對房企的美元債問題高度緊張。

10月25日,國家發改委召集部分房企明日在京開會,目前已有多家房企收到通知,有房企高管已趕往北京。「國家發改委直接電話通知,且參會企業多為美元債大戶。」參會的房企有10家,分別是:中海、保利、萬科、融創、金地、龍湖、中梁、新城、綠城、旭輝。大家注意中間沒有恆大,可能是防止其它企業步恆大的後塵。

發改委在目前的時間節點,召集部分美元債發行規模較高的房企開會,除了排摸房企境外債到期情況及房企存在的壓力,在一定意義上也釋放出維穩信號。

今年以來房地產行業調控政策持續收緊,融資環境發生變化,一些房企盲目擴張的勢頭得到遏制。近期房企信用風險事件增多,伴隨個別中大型房企發生債務違約及負面信用事件,房地產行業的信用狀況引起了國內外投資者的緊張,共同加大地產美元債收益率上行壓力。

克而瑞機構也表示,2021年以來,房企債務違約事件增加,且逐步蔓延至頭部房企。迭加房貸兩集中等政策的影響,境外投資者對國內房地產行業的擔憂加劇,這導致了近期房企境外發債市場波動較大,房企境外新債發行受阻。

根據統計數據,2021年前9月,房企境外發債2379億元,同比下降24%。房企境外發債融資額僅佔2021年全年到期金額的75%,72%的房企新發行債券小於2021年到期債券總額。

而在境外發債融資額下滑的同時,房企在明年將面臨償債「高峰」。數據顯示,房企在2022年到期的美元債最高,規模達到3755億元,境外償債壓力較大;2023年到期美元債也將達到3000億元以上。

隨着部分房企流動性壓力顯現,10月以來已有超過10家房企被評級機構下調評級。據外媒統計,截至9月30日,穆迪、惠譽和標普共下調了91次中國開發商的評級,是今年上調評級次數的三倍。如果加上10月初至今的數據,今年房企被評級機構下調評級次數已超百次,創下歷年之最。

近期,房企紛紛採取自救措施。為預防美元債違約,部分房企已着手啟動交換要約。此外,為提振市場信心,房企在境外債券市場掀起一波回購潮。

但這些顯然是於事無補,治標不治本的。因為這些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房企的盈利問題。盈利才是解決債務問題的唯一方法。而現在中國整個地產大周期即將結束,樓市進入大衰退時期,中國的房子嚴重過剩,房地產泡沫嚴重。在這樣的背景下,房企除了倒閉,也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了。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財經冷眼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102/1666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