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WSJ:東南亞工廠產量回升 有助緩和供應鏈壓力

隨着新冠肺炎中共病毒)確診病例下滑,東南亞主要製造重鎮的工廠已重啟生產線,產量穩定回升,有助緩和供應鏈壓力。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今夏疫情橫掃東南亞,各國實施防疫限制,已打亂Nike、愛迪達等消費品牌的供應鏈,並造成蘋果上季潛在營收流失60億美元。在半導體封裝重鎮馬來西亞,之前工廠生產受限於防疫規定,拖累全球晶片製造並殃及下游廠商。

情況已好轉。近幾個月來,東南亞地區染疫病例普遍大減,工廠生產限制鬆綁,為大部分地區經濟重啟鋪路。這也意味導致全球供貨延遲的一大供應鏈瓶頸可望紓解,儘管某些地區礙於缺工等問題,可能還需數周甚至數月才能恢復正常。

在馬來西亞,政府8月實施新政策,允許疫苗接種率高的製造商恢復正常生產,已使情況改善。在越南,當局10月初已放寬防疫限制,帶動工廠產量大幅回升。

富士康鴻海)表示,越南廠作業恢復正常,某大製鞋廠預計11月前可恢復全能生產,一家大型美商成衣廠已召回約75%的員工。

不過,對東南亞地區的製造業者而言,警報尚未完全解除。疫情再起仍是一大風險,另一揮之不去的顧慮則是缺工。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經濟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101/1666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