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何方:中國在韓戰問題上的教訓

作者:

朝鮮戰爭停戰已經過去了一個甲子,很值得做些回顧和反思。六十年來,國內外對這場戰爭的資料收集和研究成果,可說早已汗牛充棟。我今天只是想換一個角度,着重談我國在這場戰爭中應該記取的教訓。

一、同意並支持發動戰爭

1949年3月11日金日成已經在蘇聯斯大林提出武力統一朝鮮的設想。斯大林沒有同意,只答應增加給錢和武器。但是金日成鍥而不捨,接連找蘇聯駐朝鮮大使和參贊談話,再三提出南下的要求,說南韓人民水深火熱,都盼着他去解救,看着一大半朝鮮人受苦受難,他不忍心;而且南韓人民信任他,拖着不打,他會失去朝鮮人民的信任。

斯大林一直不答應。二戰後頭幾年,斯大林非常謹慎,竭力避免同西方國家發生軍事衝突。為此甚至一時收斂世界革命追求,在國際共運中推行所謂"聯合政府"路線,就是要各國共產黨停止暴力革命,轉而求得同資產階級政黨合作,組成聯合政府。所以毛澤東在中共七大的政治報告也命名為《論聯合政府》。因為蘇聯在二戰中實在打得精疲力竭,死亡人數佔到全國人口的近七分之一,物質損失也很大,人民生活相當困難。在蘇聯,老百姓害怕戰爭到了什麼程度呢?當時在我國駐海參崴領館工作的一位蘇聯女打字員聽說韓戰爆發,竟當場暈了過去!

金日成為了解除斯大林對美國干涉的顧慮,多次向斯大林表示:他準備發動的是突然襲擊,四天即可拿下漢城(現稱首爾),很快就可佔領南韓,等美國反應過來,把遠東駐軍開到朝鮮,戰事已經結束。何況勞動黨在南韓還有20萬黨員會裏應外合,舉行起義。

其實,斯大林早有他的戰略計劃。根據蘇聯擴張勢力範圍和支援世界革命的外交路線,他先是集中力量在歐洲爭奪地盤。等在東歐的地位和影響基本確定並大體鞏固下來後,他就要騰出手來經略東方。所以金日成的統一計劃也合乎他的想法。但他主要顧慮美國干預。雖然形勢的變化表明美國干預的可能性在減小,但萬一要出兵參戰呢,總不能把蘇聯直接卷進去。怎麼辦?他設想讓中國頂住,至多發展成為中美之間的大戰,這樣正可把中國牢牢地和蘇聯拴在一起,把美國對外擴張的重點從歐洲引到東方,從而大大減輕在西線對蘇聯的威脅。所以,他後來同意金日成發動戰爭、武力統一朝鮮,先決條件也是必須取得毛澤東的同意,把中國拉進來。在斯大林並未同意金日成進攻南方時,就已要求金日成同中國共產黨協商,讓中國把它的朝鮮族部隊編進朝鮮人民軍。因此,金日成1949年4月底派金一作為特使到中國來,請求毛澤東同意把解放軍中的朝鮮族部隊撥給朝鮮。毛澤東當即同意,表示可以把東北軍區由朝鮮族組成的官兵成建制地撥給金日成。金一走後,毛澤東隨即指示高崗把駐紮在瀋陽和長春的兩個朝鮮族師兩萬多人送回朝鮮。這支在中國參加過抗日和解放戰爭、富有戰鬥經驗的部隊7月份就回到了朝鮮。

斯大林的謹慎態度也終於在1950年1月30日發生變化。他通過蘇聯駐朝鮮大使轉告金日成,說是由於國際形勢有了變化,他同意金日成統一朝鮮的計劃,並準備幫助他。發生了什麼變化,他沒有具體說明,不過從當時一個月內發生的事件或許可以看出促成斯大林改變態度的因素。這就是:

第一,杜魯門1950年1月5日聲明,美國不擬捲入中國內戰,意思是說不會幹涉新中國解放台灣了。幾天以後,艾奇遜宣佈,沒人保證台灣不會受到軍事攻擊,但美國在遠東的太平洋防區不包括朝鮮和台灣。

第二,中蘇已談妥簽訂新的友好同盟條約。建國後,在對外關係上毛澤東要"一邊倒"和"另起爐灶",所以爭取中蘇簽訂新條約和要求蘇聯援助,就成為他1949年12月訪蘇的主要目的。由於斯大林先還堅決維護雅爾塔協定,不準備廢舊約立新約,所以讓毛澤東到莫斯科後坐了好些天冷板凳。直到1950年1月中旬,他才轉而同意訂立新的條約。他這時改變態度的原因,一是在美國表示可放棄台灣後,斯大林擔心中國同西方國家尤其是同美國接近,而他卻是要讓中國成為蘇聯堅定的盟國,即西方當時所說的衛星國或附庸國的。二是有了條約,萬一金日成南下引來美軍,就便於把中國推到抗美第一線。三是新條約預示蘇聯將失去在我國東北的特權,包括長期使用旅順港,這也許使斯大林相應提高了朝鮮在蘇聯遠東戰略中的地位。

第三,金日成還利用毛澤東的積極性推動斯大林。在毛澤東從1949年底到1950年初訪蘇的這兩個月期間,金、毛都和斯大林談過朝鮮問題。金日成1950年1月17日向蘇聯駐朝大使什特科夫表示:如果沒有可能去莫斯科見斯大林談他武力統一朝鮮的計劃,那他就要去中國見毛澤東,"毛澤東將會對所有問題做出指示"。斯大林顯然不願看到出現這種情況。他了解,毛澤東一直認為應該先解放台灣,再幫金日成打南韓,但是解放台灣需要蘇聯給予海空軍支援,對此,蘇聯已斷然拒絕。如果現在中國人改變主意,先幫助朝鮮統一,蘇聯在朝鮮問題上就會陷於被動。斯大林早就了解,毛澤東對金日成一直採取主動積極幫助的態度。毛澤東以前就已經把一批朝鮮族中國人民解放軍撥歸朝鮮,還準備繼續撥。1月2日毛澤東又把林彪的一份電報當面交給斯大林看。電報說人民解放軍中還有一萬六千多名朝鮮人,建議把他們合併成一個師或四五個團送回朝鮮。

簽訂中蘇條約剛於1月30日基本談妥,斯大林立即給金日成南下開了綠燈。

金日成自認為早已準備好了,從1950年4月8日到4月25日,就一直在莫斯科同斯大林和蘇聯軍方討論進攻南韓的具體部署。斯大林雖然批准了他的行動計劃,但是仍然不放心,一定要他再次去和毛澤東商談,告訴他:"如果你們遇到強大的抵抗,我一點兒也幫不上忙,你們必須請求毛澤東提供所有的幫助。"

金日成原先有事只找斯大林,沒把毛澤東當成亞洲革命領袖看待,也沒想讓中國幫他打仗。因此,他當場就向斯大林表示,他不需要中國的援助,因為他的一切都已經在莫斯科得到滿足。只是因為斯大林有指示,他才不得不來找毛澤東。

5月13日金日成秘密來到北京,向毛澤東傳達了斯大林的指示:"現在形勢不同了,北韓可以開始行動;但是這個問題必須同中國同志和毛澤東同志本人討論。"毛澤東不太相信,因為斯大林以前和他談到朝鮮的時候,一直都說不忙打,還同意中國先解放台灣再幫朝鮮。他當即中斷同金日成的會談,讓周恩來通過蘇聯駐華使館核實。斯大林5月14日致電毛澤東,證實他已經"同意朝鮮人關於實現統一的建議",但是說明,"這個問題最終必須由中國和朝鮮同志解決,如果中國同志不同意,則應重新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5月15日,毛澤東對金日成做了這樣的表示:既然斯大林已經做出決定,他沒意見;中國準備在鴨綠江擺三個軍,美國一旦干涉並且跨過三八線,就一定打過去。金日成說,只要中國同意就行,不用中國出兵。

當時同意金日成南下顯然是個重大錯誤。這就涉及建國後兩條外交路線的鬥爭。一條是毛澤東執行的推進世界革命的外交路線,一條是張聞天(在一定程度上還有周恩來、王稼祥)所主張的適應時代潮流和為本國建設服務的和平共處外交路線。這一點在韓戰問題上表現得非常明顯。革命勝利和建立新政權後,下一步該往哪兒走?是推動世界革命呢,還是集中力量於國家建設?毛澤東雖然也要抓建設,但他注意的重點,無論對內還是對外,都是繼續革命。

對外也要繼續革命,還應加上1949年7月劉少奇訪問蘇聯時得知斯大林對中國的一個見解,也就是一個指示。斯大林說,鑑於中國共產黨指揮的成功和革命的勝利,今後在世界革命上要搞一個分工,蘇聯管西方,也就是歐美;中國管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因為中國在這方面有經驗。這就等於封毛澤東為第三世界革命的領袖和導師。不過當時中國實際上還只能管一點亞洲近鄰,而且斯大林還不完全放手,例如,他就不支持毛澤東建立東方情報局的設想。其實,在日本投降後,中朝之間就很快建立起了緊密的關係。在解放戰爭期間,東北解放區就得到過朝鮮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朝鮮曾是運送物資的重要通道。那時我在安東,也就是現在的丹東工作,對情況稍有了解。北京解放後,中朝兩黨也就建立起了直接聯繫。1949年4月底5月初金一來中國時,毛澤東還主動向他提到建立亞洲共產黨情報局的問題,表示希望兩黨建立更密切的聯繫。這說明他對當東方革命領袖的興趣很大。

金日成南下是斯大林同意在先,但他又把決定權交給了中國。只要中國稍微具備一點獨立自主精神,不完全"一邊倒",跟着別人的指揮棒轉,就有充分的理由,用委婉的方式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比如講,我們覺得現在還不是時候,朝鮮同志要打,中國就一定得幫助,但中國還面臨解放台灣的問題;而且我們才打完仗,經濟上很困難,人民生活很苦,萬一美國人要干涉,中國就又得長期卷進去,那確實是一個相當大的負擔,等等。諸如此類的理由還有,而且都站得住。可是毛澤東一條也沒提。所以說斯大林想把中國拖下水,這沒問題;但不能說是斯大林"強迫"中國同意的。何況斯大林後來在一度以為中國不會出兵朝鮮時,曾要金日成準備撤出朝鮮,退到中國東北,在那裏成立流亡政府。這也說明中國就是不按他的要求出兵,他對中國也並沒意見。

毛澤東同意金日成南下大概並沒有召開中央會議同其他領導人商量。如果商量,多數領導恐怕不會同意支持金日成發動戰爭。後來要抗美援朝,絕大多數領導人反對,就是證明。

二、決定出兵抗美援朝

早在1949年5月金日成派金一來中國談把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朝鮮族部隊撥給朝鮮人民軍的問題時,金一當時並未受權同毛澤東討論朝鮮統一的方案,毛卻主動談到並首次提出:朝鮮要實現統一,必須使用武力,一旦情況需要,中國就會悄悄派兵去和金日成並肩作戰,"都是黑頭髮,誰也分不清"。1950年5月金日成來北京向毛澤東傳達斯大林批准他南進時,毛即表示,如果美軍參戰,中國會派兵支援,因為蘇聯受制於同美國簽訂的以三八線為界的協定,不便出兵,中國則不受約束。

金日成是在1950年6月25日發動全面進攻的。一開始確也一帆風順,勢如破竹,一下子就解放了漢城,一直打到朝鮮半島東南邊的洛東江北岸,佔領了90%的南韓領土,把李承晚部隊壓縮到釜山一角。但是金日成把戰線拉得那麼長,後方就空虛了。他並沒有估計到美軍會在後方登陸,進行干預。中國曾給他提過醒,只是被他當成了耳旁風。

金日成本來以為並不需要中國出兵朝鮮來幫助,直到他的進攻立即引來美軍參戰,他才開始向斯大林提出希望中國出兵。斯大林也是到7月5日才第一次談到這個問題。他以"敵人越過三八線"為條件,表示中國用志願軍的名義入朝作戰是正確的,屆時蘇聯將為志願軍"提供空中掩護"。但之後他卻猶豫了兩個多月。蘇聯駐朝鮮大使什特科夫1950年7月15日報告斯大林,金日成提出,美國等既已參戰,民主國家如捷克斯洛伐克、中國等也可用自己的軍隊幫助朝鮮。斯大林沒有做出回應。8月26日,金日成又向什特科夫提出請中國派兵相助,斯大林兩天後回電不同意。美軍在仁川登陸後,朝鮮人民軍被攔腰切斷,南下部隊立即兵敗如山倒。這時斯大林開始考慮讓中國出兵,但還是壓着。金日成9月20日向蘇方通報,周恩來已經問到朝方下一步對中國有何要求,他該如何應對。得到的答覆仍是無可奉告。金日成9月底同時緊急致函斯大林和毛澤東,要蘇聯提供空中援助並讓中國和其他人民民主國家以建立國際志願部隊的方式給予軍事援助。這才得到斯大林的最後同意。

責任編輯: 李廣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007/1656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