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今年十一涼了 北京學區房降400萬 各地打折降價

這個十一,如果你經常關注樓市,就會發現一個反常的現象:

往年都是「金九銀十」的樓市漲價季,今年卻突然變成了打折季!

北京的樓市頂級學區房狂降400萬也沒人買!

某大各地促銷降價!

重慶、杭州、蘇州等城市,都出現了流拍率上升、溢價率明顯下滑的情況!

多個城市甚至還出現了臨時「中止」出讓地塊的現象!

梳理中國房地產的發展歷史,無相君發現,樓市的降溫,既是房企們長期高槓桿運行使然,也是國家嚴厲「去槓桿」的政策落實。

(一)

回顧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不得不提到1998年。

那一年,中國連續多年兩位數增長的經濟增速,突然降速到了8.8%。

此時,國家提出了拉動內需的戰略,如何拉動內需呢?

當時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激活房地產。

這是因為房地產產業鏈很長,涉及行業多,建材、化工、鋼鐵等都會受益。

於是,福利分房年代結束,住宅商品化時代開啟。

而之後十多年,房地產市場,也就成為拉動中國內需的火車頭。

這一過程中,中國不少房地產企業都沿襲香港賣「樓花」的模式(預售制)——向銀行借貸數以億計的資金買地,之後幾個月內就開盤售樓,收回數倍資金,接着再把這筆錢投入買更多的地,借更多的債,開更多的盤。

此種模式堪稱空手套白狼。

無數地產大佬就是因為這樣,一夜暴富。

潘石屹、王健林、馮侖、許老闆…….

2008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金融海嘯波及全球,當年11月中國進出口數據突然跳崖。

這時,中國加速了對房地產的刺激,來提振經濟——2008年購買住房的契稅稅率下調到1%,並暫免印花稅和土地增值稅。

這劑猛藥,讓房地產的拉動效應十分耀眼。

2009年第一季度,30個重點城市中有24個城市的住宅成交面積環比上升,有10個城市環比增幅甚至超過50%。

而第三波的拉動高潮,就是2016年的棚改貨幣化。

簡而言之就是將城市中難以配套的「老破小」的區域進行拆除,給予拆遷戶補貼,鼓勵他們再拿這筆錢去購房。

那一年,「拆遷戶」、「拆二代」成了香餑餑。

而棚改貨幣化也讓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的火勢「騰」的一下竄了起來。

在此期間,某大就是通過激進的高槓桿操作,搭着政策的「東風」,瞬間膨脹,當年就成為中國第一大房企,也將許老闆推上了中國首富的寶座……

(二)

然而,盛筵不會永遠進行下去。

任何行業的高速增長中都會有各種問題,房地產也不例外。

對高速發展的樓市,很多專家提出警告,主要圍繞四點:

一:銀行的貸款給了房地產,製造業科技業拿不到貸款,實體經濟虛空;

二:一二線城市高房價,三四線城市高庫存,供需錯配;

三:地方政府過度依賴土地財政,需要轉型;

四:負債率提高,無論企業還是居民,都在大舉借貸,風險不斷累積。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無相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006/1655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