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西安地鐵拖拽事件:保安撕開的不僅是衣服,更是人性的遮羞布

2021年8月30日,一則視頻引起無數網友的熱議,對於經常在網上衝浪的網友來說,「西安地鐵保安強制拖拽女乘客」事件並不陌生,

事發地是陝西西安地鐵3號線,一名女子與一位男乘客發生口角,保安到來後,將該名女子強制拖拽下地鐵,其中女子欲回地鐵拿遺落的身份證與物品,再次被強制拖拽出地鐵,整個過程,視頻中女子的衣服已經在被強制拖拽的過程中被撕得寥寥無幾,衣不蔽體。

8月31日,西安地鐵官方做出了回應,稱女子辱罵乘客在先,保安拖拽實屬無奈之舉,然而網友並不認可這種說法,視頻中的諸多疑點與保安過分拖拽的行為顯然並不能證明應該將所有錯誤都歸結於女方。

8月31日,西安地鐵官方做出了回應,稱女子辱罵乘客在先,保安拖拽實屬無奈之舉,然而網友並不認可這種說法,視頻中的諸多疑點與保安過分拖拽的行為顯然並不能證明應該將所有錯誤都歸結於女方。

對西安地鐵的官方回應更是引起了網友新一輪的討論,譬如,保安是否有權強制執法?是否有證據證明女子確實犯了擾亂公眾秩序罪?與女子發生口角的另外一名男乘客為什麼沒有被強制拖拽下車?爭執過程中,為什麼不報警解決而是強制拖拽,讓女子在大庭廣眾之下衣不蔽體?

一、保安撕開的是她的衣服,撕下的是人性的遮羞布

即便是為維護公眾秩序,這種過激的方式真的可取?尤其是在女子二次返回地鐵欲拿所屬物品的過程中,保安再次進行強制拖拽,讓女子以近乎「半裸」狀態在眾多乘客面前。

1.群體效應與麻木人群

從心理學視角來看,群體給了人歸屬感以及庇護,一是為了克服自身的孤獨,二是為了尋找庇護地,在原始時期,人類就開始以群居的方式生存,以人為單位組成家庭,以家庭為單位形成部落。

群體的存在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產物,不可置否,確實增加了抵禦風險的能力與存活率,然而群體也有着它難以避免的劣勢之處。

烏合之眾四個字就是對群體消極作用的典型描述,與之同名的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Gustav Le Pen)的《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一書也是對群體下人的心理的探討,大多是以負面效應為例,故名「烏合之眾」。

再回到西安地鐵拖拽事件上,在保安強制拖拽的整個過程,令人心寒的是,沒有一個人覺得保安的做法過激去上前制止,大部分人都坐在原地,像一群看戲的看客一般,無動於衷。

即便是在衣服被扯得難以蔽體的時候,也沒有一個人為她擋一下,假使將女子代入成自己,我想大部分人對人群的態度都是絕望而心寒的。

在「關係場效應理論(Relational field effect theory)」中每個人的行為都會對別人有着一定程度的影響,每個人都無動於衷地坐着,於是沒有任何一個人敢上前阻止,這就是個體對群體壓力與群體效應的順從,即便是有人覺得保安過激,但他也不敢表露出不悅,因為此時他身邊的每個人都是麻木的,他的制止行為是對群體的挑戰,或許會承擔來自於群體的壓力與口舌。

於是,在群體效應下,每個人都冷漠至極,麻木不仁,這是人性的特徵之一,違逆自己的意願,也要順從群體意志,在大部分時候這是人性之惡,這是為悲劇鋪墊了開端。

2.責任分散與人性之惡

在《社會心理學》中,有一章節研究人的助人行為,在影響助人行為的情境因素中,有這樣一個現象「責任擴散(Responsibility diffusion)」。

所謂法不責眾,每個人都對保安的行為熟若無睹,沒有任何幫助之心,在很大程度上來說也是因為身處於群體之中,更容易產生責任分散現象。

所謂的責任分散就是指當人處在群體中時,人越多的情況下,人們的助人行為會大幅度縮減,在人數過少的情況下,助人幾率更大,因為在這種情境下,自己要承擔的因不出手救援產生惡劣後果的責任也更多。

而群體的存在就將這種心理代價平攤到了每個人身上,故人越多的時候,助人行為會大幅度縮減。難以想像,這名女子在今後的生活中怎麼面對群體,面對他人,事件的發酵讓她的公道得到了解決,但是也讓她深陷輿論之中,或許對她來說,蕩然無存的不止尊嚴還有希望。

然而,視頻一經爆料之後,人們開始進行性別對立,將保安對女子的強制拖拽看作是對另外一名男乘客的維護,筆者看到的不是性別對立,是人性欺軟怕惡的天性,於保安來說,他拖拽的是弱勢群體,假使他去拖拽男乘客,那麼他可能也會賠了夫人又折兵,因此他選擇了犧牲弱勢群體的利益,以暴力執法的方式來維護公眾秩序。

這個事件,也同樣放大了人性之惡,這並不是性別對立,是人骨子裏的恃強凌弱的天性從未消失過,在必要時候,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會犧牲弱勢群體的利益來換取一時的安寧。

對於他們來說,弱勢群體無權無勢,難以對他們造成傷害,因此下意識地以這種方式來維護秩序,對於另外一個擾亂公眾秩序的男乘客,他選擇了視而不見,選擇了縱容。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第一心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909/1644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