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千百度:國學大師季羨林關於文革的四個「天問」

作者:
第四問是「文革」為什麼能發生?季羨林說,「茲事體大,我沒有能力回答。有沒有能回答的人呢?我認為,有的。可,他們又偏偏不回答,好像也不喜歡別人回答。竊以為,這不是一個唯物主義者應抱的態度。」

《牛棚雜憶》是國學大師季羨林關於文革的一本回憶錄。他自陳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總結「文革」的教訓和「經驗」,讓更多知情者出來說話,不要讓歷史的悲劇重演。

在這本書的最後一章「餘思或反思」中,季羨林提出了關於「文革」的四個「天問」。當下,新文革正撲面而來,重溫季羨林先生當年提出的這些「天問」,不禁令人感慨系之。

第一問是文革的教訓我們吸取了沒有?

季羨林說:「世人都認為,所謂『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既無『文化』,也無『革命』,是一場不折不扣的貨真價實的『十年浩劫』。這是全中國人民的共識,決沒有再爭論的必要。在這一場空前絕後(我但願如此)的浩劫中,我們人民在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所受的損失可謂大矣。

這一筆賬實在沒有法子算了。不算也罷。我們不是常說,尋求知識,得到經驗或教訓,都要付出學費嗎?我完全同意這個看法。可是,我們付出的學費已經大到不能再大的程度,我們求得的知識,得到的經驗或教訓在哪裏呢?

我的回答是:沒有,一點也沒有。

我個人一向認為,『十年浩劫』是總結教訓的千載一時的好機會,是億金難買的『反面教員』。從這一個『教員』那裏,我們能夠獲得非常非常多的反面的教訓;把教訓一轉化,就能成為正面的經驗。無論是教訓還是經驗,對我們進一步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都是非常有用的。

可是,我們沒有這樣干,空空錯過了這一個恐怕難以再來的絕好機會。」

第二問是「文革」過去了沒有?

季羨林的答案是否定的。

他說,「如果真想實事求是的話,那就必須承認,『文革』並沒有過去。雖然。從表面上來看,似乎已經過去了。但是,如果細緻地觀察一下,情況恰恰相反。你問一問參加過『文革』,特別是在『文革』中受過迫害的中老年知識分子,如要他們肯而且敢講實話的話,你就會知道,他們還有一肚子氣沒有發泄出來。

今天的青年人。情況可能不同。他們對『文革』不了解,聽講『文革』,如聽海外奇談。我覺得值得憂慮的正是這一點。他們昧於前車之鑑,誰能保證,他們將來不會幹出類似的事情來呢?」

第三問是受害者們舒憤懣了沒有?

「回答只有兩個字:沒有!」季羨林說。

他闡釋說,1949年後,「華僑中青年人紛紛冒萬難回到了祖國。然而,曾幾何時,情況變了,極『左』思潮籠罩一切,而『海外關係』竟成誣陷羅織的主要藉口。

海外歸來的人,哪裏能沒有『海外關係』呢?這是三歲小兒都明白的常識。然而我們的一群『左老爺』,卻抓住這一點不放,什麼特務,什麼間諜,這種極為可怕的帽子滿天飛舞。弄得人人自危,個個心驚。到了『文化大革命』,更是惡性發展。

多少愛國善良的人遭受了不白之冤!

被迫害而死的不必說了。活着的也爭先恐後地出走。前一個爭先恐後地回國,後一個爭先恐後地離開。對比何等地鮮明!留在國內的知識分子和被迫離開的知識分子,哪一個人舒過憤懣呀?不把自己的憤懣舒發出來。我認為,這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其中蘊含着一些危險的東西,不利於我們祖國的勝利前進。」

第四問是「文革」為什麼能發生?

季羨林說,「茲事體大,我沒有能力回答。有沒有能回答的人呢?我認為,有的。可,他們又偏偏不回答,好像也不喜歡別人回答。竊以為,這不是一個唯物主義者應抱的態度。」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903/1641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