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熊掌:為何東亞國家家長非要送孩子上補習班?

作者:

最近有關課外補習培訓的新聞想必大家都已經有所耳聞。

有人認為,這樣的舉措可以及時制止社會上越來越瘋狂的教育內卷趨勢,讓父母們的「雞娃熱情」剎一剎車,有利於給孩子一個寬鬆自由的成長環境。

也有人認為,如果現行的考試制度不變,孩子們終有一天還是會面臨高考「擠過獨木橋」的難題。這項舉措不過是將孩子們從一條賽道轉移到了另一條賽道,比賽的殘酷性和競爭的激烈程度都不會真正降低。

事實上,對課後補習班的追捧是東亞國家的一個共同現象。

無論是中國大陸、台灣還是香港,或者是我們的鄰邦日本、韓國,稍有餘力的家庭都會把自己的子弟送進收費不菲的課後補習班,生怕自己的孩子在擠進名牌大學的「軍備競賽」里落於下風。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課後補習班只有東亞國家才有。在許多其他國家,希望下一代能夠擁有更優越生活的中產階級都樂於讓孩子接受過義務教育之外的額外補習。

就像在印度,一家號稱「印度新東方」的互聯網連鎖課外培訓機構Byju’s的註冊用戶超過了3500萬。在美國,花費不菲的私人學習小組正在成為一種新興的潮流。

◎Byju’s的創始人自己就是一個私教補課老師

但我們也不能否認,東亞地區對課外補習的熱情的確是世界上最厲害的

為什麼東亞的家長們這樣重視在正規教育之外的課外補習?

歐美的專家將這看作是東亞社會重視教育的傳統在發揮作用。有些人將東亞的重視教育傳統跟猶太人的重視教育相類比,他們認為:在流離千年、飽受歧視的猶太人看來,土地、房產、黃金都是容易被剝奪的身外之物,學問和技能卻是誰也奪不走的財富,所以猶太人才會特別重視教育。東亞國家的家長們也同樣認同「教育就是財富」的理念,才會如此重視課外教育。

◎國內還有《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猶太教育揭秘》的書

但是,這個理由在傳統上習慣安土重遷的東亞社會是說不通的,儘管東亞大陸也不乏饑荒和戰火造成的人民流亡,但也有許多家族能夠在一塊土地上生活和勞作百年以上。中國的有產者都不憚於投資地產和商業,在商業發達的近代,許多家族都把生意投資的重要性排在了科舉入仕之前,所以「東亞家庭由於私有財產沒有保障而偏重教育」的邏輯在東亞不能完全成立

也有很多人將儒家社會重視教育的現象同悠久的教育傳統聯繫起來。

中國是世界上較早開展私人教育的國家。若是從中國最早的「私教老師」孔子算起,從2500年前中國就已經存在私人教育。但孔子的私人教育跟現代私人補習班進行的教育果真是一樣的嗎?

要說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教育的目的

在孔子生活的那個時代,不管是東方或西方的教育家,進行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育人」。雖然我們現在也經常提起教育的意義在於「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打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然而現實的教育狀況離這個口號差距甚遠。

◎孔子的私人教育是典型的精英教育,重視「君子」的培養

歷史上最早的私人教育家們卻是真正按照「育人」的標準來行動的。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合格的貴族階級。而一個合格的貴族階級除了擁有領導者必備的種種技能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擁有自己的政治理想

古希臘的哲學家如果遇到政治理想和城邦傳統不合,寧可選擇不出仕甚至是逃亡也要堅持自己的觀點。早期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堅持自己的學說,遭到克羅托內城的驅逐,被迫隱居塔蘭托。雅典的哲學宗師蘇格拉底教授給本城青年自己的學說,被雅典公民大會判處死刑,然而蘇格拉底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治觀念,拒絕逃跑,慨然而死。

◎名畫《蘇格拉底之死》,蘇格拉底不願逃跑,寧可服毒自盡

同樣的,孔子也不主張用自己的政治理想換取君王提供的祿位。孔子說:「邦國符合理想或不符合理想,都要堅持自己的觀點,這叫正直。邦國符合理想就出仕,邦國無道就隱居,這叫君子之風。」

總而言之,決不能為了祿位而放棄政治理想。這個時期的私人教育培養的是有個人獨立思想的社會精英,當國家的形勢允許他們實行自己的政治理想時他們才會發揮所長,而當城邦與他們的政治見解不合時,合格的貴族精英絕不會選擇屈從他人的意志。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循跡曉講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821/1635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