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做一次腸鏡,能管5年還是10年?多少歲開始做腸鏡比較好?

在「2019世界物聯網大會—智慧健康發展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45歲之前一定要做一次腸鏡,可以管你五年、十年沒問題,你不會得結直腸癌。

此話一出,壯了很多人的膽。但也有人對此抱有懷疑:一個小小的腸鏡,就能預防直腸癌,這不是忽悠人嘛?實情到底如何?

一、第一次做腸鏡,就查出癌症

張阿姨,今年61歲,是一名退休的小學老師。數月前她發現自己大便稀溏、不成形,還總是粘在便池壁上不容易沖走。但除此之外,也沒有什麼不適。

剛巧鄰居說樓下那家賣保健品的可以免費問診,讓張阿姨去把把脈。「老中醫」看了看張阿姨的情況,說她是「濕氣重」,於是哄着她買了數萬元的保健品。

誰知,3個月過去了,張阿姨的「濕氣」不減反增,大便次數越來越多,還總有解不淨的感覺。兒子了解情況後,勸老太太去正規醫院檢查一次,老太太固執得很,死活不去。

可是幾天前,張阿姨發現自己大便還帶了血,吃了幾天痔瘡藥也不見效,只好妥協,跟着兒子來醫院查看。

接診醫生了解詳細過程後,強烈建議張阿姨立即做腸鏡檢查,檢查後發現:直腸距肛7-10cm處,可見直徑約5cm的環周佔位性病灶,內鏡診斷為直腸癌。

二、腸鏡:是檢測腸癌的「金標準」

大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像張阿姨這種,僅有大便不成形已經算是較為明顯的症狀,有不少患者,若不是通過檢查,日常沒任何異常。

腸癌的誤診率非常高,由於早期的便血、便秘等症狀與痔瘡、肛裂、腸炎等非常相似,不足以引起患者及醫生重視,導致誤診率可達41.5%,其中青年人結腸癌的誤(漏)診率高達72.8%-80%。

而想要解決這一弊端,腸鏡檢查是最科學的方法。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韓澤龍醫師曾在在丁香公開課分享腸鏡插入技巧:

1、直腸通過技巧

一般進入直腸後,先吸引殘餘的腸液,然後通過不斷右旋的方法進鏡,儘量少推鏡。

2.乙狀結腸通過技巧

乙狀結腸自由度最大,也是腸鏡插入的難點,不同類型的結腸需要採取不同的技巧,如A型長度短,可通過不斷右旋達到;B型左側不容易展開,則需要配合抽吸腸管內空氣從而抵入頂部。

3、降乙交界通過技巧

通過乙狀結腸後,右旋進鏡,到達降乙交界,小幅度推鏡/滑鏡,越過降乙交界,右旋180度回拉取直。

腸鏡不僅是檢查腸癌的「金標準」,近些年來,高發的腸息肉也可以通過腸鏡檢查出來。腸鏡檢查還可適用於大腸息肉;大腸炎症性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慢性結腸炎等。

三、45歲做一次腸鏡,可以管5年、10年?

對腸鏡有個基本的了解後,現在我們來論證一下開頭醫生說的話:45歲做一次腸鏡,真的可以管5-10年?

首先,為什麼是45歲?而不是30歲,50歲。

李兆申教授特別提醒45歲進行一次腸鏡檢查,為什麼要強調這個年齡呢?原來經統計,大腸癌的高發年齡在55歲以後,而腸息肉演變為癌的時間大約需要5—15年,也就是說按高發平均年齡來算55-15=40歲,40歲左右,如果通過腸鏡檢查出息肉,也可以有效將其切除,或定期監視。

上海市抗癌協會發佈的《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建議,無論男女,45歲開始要做一次腸鏡檢查,每10年複查一次,直至75歲。

所以說,45歲之前一次腸鏡檢查,可保5年、10年。如果是高危人群,建議提早到40歲做腸鏡。

其次,為什麼是腸鏡?其他檢查行不行?

在我國,不少人提起腸鏡第一反應是恐懼,由於鏡子要從肛門進入腸腔,很多人也因此感到害羞、恐懼,緊接着就是由內而外的拒絕。腸癌篩查,非做腸鏡不可嗎?

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肖麗娜醫生表示,由於結腸鏡對腸道觀察的直觀性,同時可以進行腸道下病變的活檢、治療。因此,相比於腹部CT、大便隱血等篩查方法,腸鏡能更早地發現病變,將腫瘤扼殺於「襁褓」之中,因此腸鏡檢查仍是整個結直腸癌篩查流程的核心環節。

四、腸鏡到底有多痛苦?

對於腸鏡檢查,大多數人抗拒的原因正是因為太受罪了,有些人甚至聞之色變。其實隨着醫學的進步,腸鏡已經發展出無痛腸鏡。

無痛腸鏡通過注射麻醉鎮靜藥物,使患者在數秒內進入睡眠狀態,全身放鬆後再進行檢查,檢查過程中,患者沒有任何感覺。藥物也會隨着代謝,檢查結束後,無明顯不適。

正如很多過來人切身的感受:在睡夢中就輕鬆完成了腸鏡檢查,再也不用擔心普通腸鏡帶來的恐懼和痛苦。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39健康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821/163569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