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移民留學 > 正文

我在加拿大的第一份洋差使

俗話說:幹什麼都要趁早。出國也是一樣。可我倒好,臨近天命之年了,才「蠢蠢欲動」。當時,同事不理解,家人也不看好,可我鑽了牛角尖,偏要開這道「洋葷」。

定下了決心,就要選擇去哪兒。當時,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北美,一個是澳洲。結果,北美勝出。而北美,我又選擇了加拿大。因為在我眼裏加拿大無論是外交還是國民,態度都比較溫和。

然而要出國,就得有點冠冕堂皇的理由。說「海外發展」吧,那是抬舉自己,說「趕時髦」吧,人家已經「玩」剩下了,所以,權當抓住年齡的尾巴,換一種活法兒,多一點人生體驗。

的確,人家前輩出國的時候,都是「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中國的物質生活不夠豐富。雖然,我有些失落,但自豪感還是有的。

以前,我在很多小說里也讀過,有人兜里揣着100美元,就義無反顧地登上飛往北美的飛機。那是因為他們年輕氣盛,有膀子力氣,能學苦幹。可我這個年齡就尷尬了,體力不如人,學什麼都慢,拿什麼做資本呢?

過去,在電視中看過,也在北京火車站親眼見過那些拖着大包小包行李、在寒風中行走的「北漂」。知道他們出門在外,來到一個陌生而又充滿希望的城市不容易,但不知道他們具體有多難。可如今身臨其境,成了「洋漂」,便理解他們的苦衷。雖然情況有所不同,但背井離鄉的感覺是一樣的,都面對陌生的社會,未知的生活,都在繁忙的十字路口駐足,都在燈光閃亮的大廈前心裏經歷過沒有歸屬感的瞬間。

的確,如今出國和《北京人在紐約》時已經不一樣了,過去出國就是「脫貧」,直接就奔着汽車洋房去了。結果那年,我來溫哥華後,就有一位香港老僑勸我:這裏工作機會少,還是打道回府,趁早「回流」吧!另一位馬來西亞華人也藉機問我:你們中國人哪來那麼多錢?孩子在這裏上學,家長還給他們買房。於是,我一想,也真是,在國外買什麼東西,都要首先看一看是不是Made in China了,洋人似乎只剩下那點與生俱來的語言優勢了。

怎麼辦?既來之,則安之。我只能自己的路自己走,憑着剛來時的那股衝勁兒,背水一戰,「死磕」工作了。

其實,對我而言,在國外重新開始生活,重在參與,體驗五味俱全的過程,否則不受點「洋罪」,也開不了「洋葷」,不喝點苦咖啡,也不知楓漿甜,不經風雨,怎麼能見到彩虹呢?

於是,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結果,出門小試牛刀,和街上洋人搭訕,不料,在國內學的那點英語在北美根本對不上號。

儘管如此,我還是心有不甘,決定在實踐中學習,開始以我租住的房子為中心,兩公里為半徑,步行去找工作。

然而,我環顧周邊,發現我住的街區原來是個居民區,附近的街上,除了飯館,就是超市,公司很少。難道真要我像《北京人在紐約》那個年代,飢不擇食地鑽進一家飯館,黑不黑、白不白地洗那些在國內都不曾洗過的盤子嗎?

怨天憂人無所用,困難當前勇為先。我只能給自己打了「強心針」,堅持每天挨家挨戶地問。就這樣,當我問到第十天的時候,來到一個招牌巨大,叫做Canadian Tire的連鎖商場門前。

我鼓足勇氣,進去問了問,主管說:你等一等,經理還沒有下班。我下意識地站住,好奇地看着周圍貨架上的汽車備件、電器工具和諸多戶外用品。沒過五分鐘,經理從樓上下來,還是一個「金髮碧眼」。她掃了一下我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簡歷問:「你能做什麼?」我指了一下櫃枱上的計算機。她說:這裏有人了。我又大膽地回了一句:先干別的也行。她思索片刻說:下周來這裏上班吧!

就這樣,在我正式踏上這塊陌生的土地30天之後,感恩節之前,誤打誤撞,找到我在加拿大的第一份適應性的工作。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個月以來第一次感覺腳下輕鬆了。此時,正好趕上天上像鍋蓋一樣的巨大雲層整體隨風移動。霎那間,天地錯位,海闊天空。我忽然感覺,天比登陸時更藍了,楓葉比照片上更鮮艷了……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溫哥華港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609/1603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