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無人抵達終點的比賽

作者:
127名百公里越野跑選手裏,有21名參賽人員遇難。5月23日,甘肅省白銀市市長張旭晨新聞發佈會上聲稱,這是一起因局部天氣突變發生的公共安全事件。

5月22日,一聲發令槍響,梁晶和其他171名選手起跑。沒人想到,這是一場無人抵達終點的比賽。

前六名只剩下一個倖存者

郭劍記得,5月22日他跟一位攝影師開車到達賽道第四打卡點拍照時,是下午2:30。他是此次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的攝影師之一。這次比賽的起點在黃河石林旅遊景區的南山廣場,終點是豹子溝廣場。整個賽道設置九個打卡點,部分打卡點提供補給。從第四打卡點到起點的距離是38公里。郭劍本身就是一個越野賽選手,曾參加過70公里和50公里的越野跑。按照他的推算,從9點起跑到下午2:30已經過去5個半小時,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選手已經跑過了這個打卡點。他判斷還是能拍到一些選手。可站點的志願者告訴他,還沒有任何人到達這裏。郭劍有些着急了,‌‌「這不太符合這些運動員的水平,肯定有突發狀況發生。‌‌」

這些人里,他最熟悉和了解的是超馬圈‌‌「大神‌‌」梁晶。梁晶31歲,來自安徽,2012年開始跑步,2014年10月,在濟南12小時超馬比賽中,跑出了驚人的149.5公里,打破全國紀錄。在去年舉行的廣東丹霞100公里跑山比賽中,梁晶完賽只用了8小時36分55秒,奪了冠軍。

郭劍告訴本刊,比賽前一天晚上六點半左右,他在景區售票處位置拍照,還看到梁晶在領物資,‌‌「我聽見他跟隊友聊天說‌‌『太陽很毒』,曬得疼』‌‌」。比賽當天吃早飯時,郭劍還跑過去跟梁晶搭訕,想看一下超級跑者早餐吃什麼,‌‌「對于越野賽來說,伙食和訓練都很重要。‌‌」他有些驚訝,梁晶只吃了三個雞蛋和一碗小米粥,還吃了一點土豆絲。開跑以後,在賽道第一打卡點,他還拍到了梁晶,他穿着灰黑色薄外套,黑色短褲,帶了一頂白色帽子,右腿上貼了M001的號碼布,他喝了點水繼續跑。

在被放羊的大叔救回窯洞之前,選手張小濤已經在山上昏迷了兩個多小時。昏迷前,他已經摔了不下十跤,山上風很大,又累又冷,雨水沖得地面很滑,什麼也看不到,張小濤明顯覺得肢體開始變得僵硬,他靠僅有的意識強撐着把保溫毯披在身上,很快就沒了意識。醒來時,他已經在村民的窯洞裏,面前有生起的一堆篝火。窯洞裏還有其他參加馬拉松越野賽的選手,狀態都比他好一些,在等着他醒來一起下山。

脫險後,張小濤在微博上分享了他的經歷。他說,早上9點鐘開跑時,比賽地的風就已經很大,很多人的帽子都被吹跑了。過了20公里後,天氣越來越惡劣,雨里開始夾雜起冰雹,一直往臉上砸,張小濤的視線都模糊了,有些看不清路。他不斷地摔跤,然後爬起來。原本是跟着貴州選手吳攀榮一起跑,到了半腰之後,他發現對方已經開始全身發抖,狀態很不好,他就用胳膊挽着對方,兩個人一起攙着走。

可後面,張小濤的記憶也開始模糊了,風太大了,路太滑了,兩個人也就分開了。隨後,他遇到了黃關軍,他跟對方打招呼,對方指了指耳朵,擺擺手表示聽不見。這時,張小濤還不知道對方曾經是全國殘運會馬拉松比賽冠軍。跑到這裏時,他應該是第4名,吳攀榮是第5,黃關軍是第6,‌‌「前6名只有我一個倖存者了。‌‌」

白銀市消防救援支隊是在下午15:34接到的119報警電話,消防支隊的一名隊員告訴本刊記者,他們先是出動了25名隊員,四輛車。搜尋並不容易,地面濕軟,山上都是泥巴,他們遇到的第一個選手躺在3號和4號打卡點附近,短袖短褲,身上沒有擦傷,呼吸和心跳還在,但已經沒辦法說話。他們給他穿上棉衣,抬進了窯洞。

之後在4號打卡點和2號打卡點之間,他們又找到了6個人,腿上、胳膊上有擦傷,都已經沒有生命體徵,其中,有一對男女選手,相擁而死。在5月23日上午11:50分結束搜救前,他們一共找到11人,只有1人倖存。‌‌「以前我也搜救過驢友,都是一兩個人,這次遇難人數是最多的。‌‌」在電話里,這名消防隊隊員的聲音哀傷而低沉。

127名百公里越野跑選手裏,有21名參賽人員遇難。5月23日,甘肅省白銀市市長張旭晨新聞發佈會上聲稱,這是一起因局部天氣突變發生的公共安全事件。

未受重視的提醒

這是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第四屆比賽。在專業的越野跑者眼裏,這項賽事並不難。‌‌「一般的百公里比賽,判斷比賽難度的一個方式是用爬升的高度去除以比賽的公里數,一般來說100公里的爬升高度是在4000多米,這場賽事只有3000米左右。‌‌」一位專業的越野跑者告訴本刊。

不過比賽的報名要求並不低,在這次比賽的報名要求里,除了要求近1年至少完成過2次全程馬拉松或1次50公里及以上越野跑比賽之外,報名要求里明確標註着需要20個小時完賽,如果沒有完賽,無法獲得完賽獎金(補貼)。‌‌「如果不是專業型選手,一般選手完成100公里越野跑在28小時左右,在24-28小時之間完成比賽的選手屬於中間水平,20小時以內的是中高水平的選手了。‌‌」越野跑愛好者、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老師方翔告訴本刊。

這也是此次比賽吸引了眾多優秀選手的原因。梁晶代表最高水平梯隊,能夠在10個小時以內完賽。黃關軍也不弱,2018年,他在全國殘疾人田徑錦標賽上還獲得了10000米項目的冠軍。吳攀榮雖然是個百公里跑新手,但他以前參加過不少比賽,跑一公里只要3分多鐘。遇難者曹鵬飛和梁晶是老鄉,他更擅長路跑,2019井岡山紅色國際馬拉松賽事中,他以2小時27分成績獲得全程馬拉松賽男子組冠軍。黃印斌參加更多的是50公里越野跑比賽,多次獲得各項50公里級別越野賽冠軍。

比賽的另外一個設置對選手也很有吸引力,100公里組別除前10名獲得賽事獎金外,所有其餘完賽的100公里越野賽完賽選手也都將獲得完賽獎金,賽事獎勵為1600元。‌‌「這個費用一般能涵蓋參賽的報名費和往返路費,大家也願意參加,國內其他賽事沒聽過有這樣的待遇。‌‌」一名越野跑者告訴本刊。

5月22日中午11:00,郭劍和拍攝團隊從第二個打卡點出發前往第四個打卡點,因為第三個打卡點不通車,甚至摩托車也上不去,攝影團隊器材多,就開車繞遠去第四個打卡點。黃河石林越野賽的賽道,最難的部分就在這一段,從第二打卡點到第三打卡點,山是石頭與砂土混合的路況,很多段都非常陡,長度有8公里,需要連續爬升1000米。郭劍注意到站點只有兩個志願者負責打卡,沒有設置補給物品,也沒有帳篷、醫護人員。這意味着一旦發生意外,選手們可能得不到任何幫助。此時,風力已經加大到七八級,雨更密了。海拔每升高1000米,溫度就會下降6攝氏度。此時,郭劍隨身攜帶的抓絨衣抓絨褲,羊毛長袖,還有衝鋒衣、衝鋒褲都穿上了,‌‌「才沒覺得太冷‌‌」。

想着選手們多數穿着短袖短褲,郭劍判斷再往上跑,選手可能要失溫。‌‌「失溫‌‌」是指人體熱量流失大於熱量補給,從而造成人體核心區溫度降低,並產生一系列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狀,嚴重者會引發死亡。為了防止失溫,一般越野跑比賽,組委會將衝鋒衣列入選手的強制裝備目錄里,其他的還有求生哨、GPS定位器、水、保溫毯、頭燈等等。在比賽前,郭劍注意到,衝鋒衣並沒有被組委會列入進強制裝備,選手們的衝鋒衣被裝進了轉運包,存放到賽道62公里處的第六個打卡點。如果一切正常,大多數跑者在天黑前能趕到這個位置。

郭劍曾參加過2019年的崇禮哥倫比亞超級越野賽,中間一度遇到雷暴天氣,當時的組委會要求所有選手就近站點待着,不許出戰。直到一個小時後天氣穩定,組委會工作人員在檢查後選擇了備用賽道,比賽才繼續。郭劍讓攝影團隊小隊長跟黃河越野賽組委會聯繫人取得聯繫,他們問對方是否有取消比賽的意圖,沒有得到反饋。他們只好又趕到了賽道第四打卡點。

在第四打卡點,他們一邊走一邊喊,希望能夠迎到選手。下午2:40,在距離第四打卡點4公里的位置,他們見到了第一個跑來的選手,對方已經渾身濕透,他告訴郭劍,‌‌「已經有十幾人失溫了。‌‌」郭劍又讓小隊長與組委會反映情況。組委會並沒有通知或提醒隊員終止比賽,只是告訴工作人員,如果見到選手,提醒他們注意安全。

粗糙生長

郭劍很快發現,這種個人的提醒是沒有效力的——只要比賽沒有終止,選手心裏想的還是完成比賽。在第四打卡點,他們最終接到了四位選手,除了一位失溫嚴重放棄比賽外,其他三位繼續參加比賽。有一位女選手是在下午4:42從第四打卡點出發去第五打卡點。此時,還沒有人收到終止比賽的消息。一直到八點半左右大家確認比賽取消,郭劍等人又在第六打卡點找到了她,對方情緒很激動,拒絕停止比賽。‌‌「惡劣的天氣,我停下來了,現在為什麼不讓我跑?‌‌」

‌‌「對於一個參加越野的跑者來說,最吸引人的是能在大自然中自由的奔跑和呼吸。在馬拉松或者越野賽中,選手一旦站到跑道邊上就容易變得狂熱。這時就需要組委會或者賽事的主辦方,及時來做減分項,給選手降溫。‌‌」一名越野賽跑者告訴本刊。方翔說,即使參賽者本身是冷靜的,面臨突發問題,也只能按照過往經驗往處理,組委會卻不一樣,是應該把極端風險考慮出來的,做好處置預案,根據風險評估,按預案處置,來保障賽事參與者安全。

馬拉松考驗選手的賽程的配速能力,但越野跑選手更需要關注的除項目本身外還有自然環境對個人的身體狀況造成的風險。方翔曾經在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工作,主要負責國際和全國山地戶外越野賽事的組織管理工作。他告訴本刊,越野跑選手除了要具備跑步的專項能力外,還要有能夠克服自然環境帶來風險的能力。

但在以往的工作中,方翔發現,許多高水平運動員未必具有這樣的能力,‌‌「比如說遇到極端天氣,他不知道如何應對,或者是不能夠對天氣的發展狀況作出預測,及時做出應對策略。很多越野選手以前都是跑馬拉松出身的,馬拉松的精神里,跑完比賽是重要的,所以跑者們會不惜一切代價去完賽。所以很多人的意識里,他們不知道,在自然環境的競賽里,適可而止,選擇放棄也是讓人敬佩的。這也與我們缺乏相應的自然教育有關。‌‌」

而另一個需要注意的點是,許多賽事的主辦方也不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2003年開始,國內的戶外運動蓬勃發展。2014年年底,國家體育總局發佈文件,宣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審批一律取消,目的在於鼓勵社會力量辦賽、激活體育市場。許多戶外賽事的舉辦者、組織者、裁判,大部分都是從以往場館內的競賽當中轉過來的,很多沒有進行過戶外的專項的風險培訓,對戶外的風險了解是很有限度的。‌‌」方翔告訴本刊。

越野賽跑者毛肖棟從2016年開始參加越野跑。他觀察到的一個現象是,起初的賽事舉辦者里,許多都是有相關的賽事背景的,有些賽事創始者本身也跑越野,‌‌「他們對越野的體會比較深,知道跑者的心理,在線路的設計要求和補給點的安排上都會去細緻規劃和考慮,設計的路線也會來回踩點幾次。‌‌」

這幾年,情況有了變化,越野市場迅速生長,組織賽事的人群變得多樣化。一名本次參加比賽的選手在獲救後回憶,比賽前,主辦方對於裝備的檢查非常‌‌「隨意‌‌」,‌‌「有的可能和工作人員認識,聊兩句就過去了,沒有檢查,還有的被檢查到有東西沒帶,但和工作人員求求情,也就過去了,這不是組織一項極限運動的態度。‌‌」

方翔告訴本刊,儘管有些機構會進行戶外賽事的培訓,但內容基本圍繞競賽的組織和管理,很少是在戶外運動的公共安全領域防範上面。‌‌「高海拔會產生什麼樣的風險?低溫會造成什麼後果?這些基本的參數許多組織者是不知道的。‌‌」

這讓一名賽事組織者聯想到馬拉松早期在國內起步時的情況。2016年南京國際馬拉松舉行,三名選手在跑步時因為志願者引導錯誤跑錯了道路。馬拉松剛剛火爆起來的頭幾年,選手在馬拉松中猝死的新聞也不少,‌‌「這並不是說組織方沒有準備醫療人員和急救力量,有的是因為醫療人員的駐紮位置不夠科學,攜帶應對器材不夠對症,事故反應機制差等。有的則是因為沒有準備專門針對馬拉松救助的自動體外除顫器,總結原因還是辦賽水平差,現在的能力也是通過經驗和教訓慢慢彌補起來的。‌‌」

梁晶喜歡更新抖音,他的最後一條動態停留在22日早上七點半左右,35秒的短視頻里,他喝着透明塑料碗裏的小米粥,快速吃下三個雞蛋。不到兩個小時後,一聲發令槍響,他和其他171名選手,向終點跑去。吳攀榮在比賽前遊覽了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他是一名建築業從業者,比賽當天他將自己一路拍攝的風景照製作成視頻,發到了抖音。這是他人生的最後一條抖音。他說,‌‌「10年前,在這裏干工地。10年後,這裏是我人生的首100(第一個百公里越野賽)。‌‌」(感謝俞力莎、李圓對本文的大力幫助)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 三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525/1597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