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沉迷「垃圾快樂」的孩子,大腦嚴重受損:請警惕孩子世界裏的上癮性行為

這幾天放假,我帶着孩子去朋友家做客。期間大家坐在一起吃晚飯,朋友喊他家9歲的兒子吃飯,結果喊了半天都沒反應。

直到朋友進屋批評了他幾句,他才不情不願地上桌,一邊吃飯一邊緊緊盯着屏幕里的直播,沒吃幾口就放下筷子躺在沙發上玩手機。

朋友尷尬地笑了一下:

這不孩子月考進步了,為了獎勵他,就把手機給他玩幾天,沒想到玩得這麼專注。

我小心觀察了一下那個孩子:

眼睛浮腫,滿臉憔悴,眼神呆滯,一看就是作息極其不規律。

不禁想起了那句話: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沉迷於「垃圾快樂」。

沉迷垃圾快樂的孩子,大腦「受損」嚴重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一項研究顯示,每天看電子屏幕超過2個小時的兒童,在思維和語言測試中獲得的得分較低。

而每天使用電子屏幕超過7個小時的兒童的大腦皮層,則顯著出現變薄的現象。

也就意味着,常玩手機的孩子感官靈敏度會下降,變得遲鈍,注意力不集中。

就在去年疫情過後,復學的第二周,13歲的男孩田田突然看東西重影。

有一次吃飯的時候,田田甚至右側肢體活動障礙,連筷子都拿不穩。

父母連忙帶他去醫院,一檢查才發現竟然是多發性腦梗死!

原因就是因為孩子平常手機不離手,前天夜裏幾乎玩了一晚上手機。

每當節假日過後,醫院都會接收到不少出現中風、腦梗、癲癇等情況的孩子,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假期孩子們過於放縱,沉迷垃圾快樂。

垃圾快樂讓人獲得了短暫的快感和滿足,卻收割了人們最寶貴的時間與精力。

垃圾快樂,正在殺死孩子的上進心

曾經對一幅漫畫印象深刻:

一個孩子正在讀書,旁邊放着一個手機,孩子看了一眼手機,然後放了回去;

過了一會,孩子又看了一眼手機,然後放了回去;

第三次,孩子拿起手機,再也沒有放回去,徹底把書丟在了一邊......

是的,垃圾快樂就是這樣一點點地吞噬掉孩子的專注力,瓦解他們的意志,甚至奪去了他們對學業的關注。

看到一則讓人唏噓的新聞。

去年,來自西南交通大學的6名本科生,因為過度沉迷遊戲等,導致掛科太多,最終被做退學處理。

這樣的新聞絕非個例。

曾以632分被南京大學錄取的男生王志豪,因為在大學裏沉迷遊戲「掛科」太多,心態崩潰,不得不申請退學。

這些孩子脫離緊繃的高中生活,身處大學輕鬆自由的氛圍,面對誘惑很容易就一頭扎了進去。

十年寒窗苦讀,卻因為一朝沉迷垃圾快樂,蹉跎了大好青春,更毀掉了本來的大好前途,實在是令人扼腕嘆息。

垃圾快樂,正在以勢不可擋之勢殺死孩子的上進心、澆滅孩子的自律。

當一個孩子沉迷於垃圾快樂,就會對周圍一切事物失去感知,又何談努力讀書,展望未來?

千萬別讓孩子一時的放縱

釀成一生悔恨

前不久,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20年12月,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8.73億,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少年用戶。

地鐵里、大街小巷,更是隨處可見沉迷於手機的孩子。

總聽到身邊有父母說:

就讓孩子玩一會嘛,能有多大事?

我相信我家孩子有那個自覺性,不會上癮的。

殊不知,垃圾快樂就仿佛是包裹着糖衣的毒藥,看似甜美,實則一點一滴傷入骨髓。

一位知乎博主發帖講述自己的經歷:

他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好,基本都排在年紀前十名。

結果上了初中之後,他開始沉迷於一款網遊,並且一發不可收拾,逃課去網吧也是家常便飯,成績就此一落千丈。

他的父母則因為長年在外面做生意,很少管他。

等到高二下學期,老師因為他成績差頻繁給他父母打電話,他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該罵的也罵了,該補的課也補了,可是落下了那麼多的課業與時間,又豈能一時半會補得回來。

結果博主高考只得了350分,只上了一所普通的專科院校,畢業之後找工作更是屢次碰壁。

博主這才懊悔不已,大聲疾呼:

垃圾快樂,毀我青春,垃圾遊戲,毀我前途!

可是一切都已為時已晚。

寫到最後,他無奈地說:

「希望各位父母能夠引以為戒,別再讓孩子沉迷網絡了,多關注一下身邊的他們吧。」

千萬不要高估孩子的自制力,也不要低估垃圾快樂對孩子的侵蝕。

網絡世界千變萬化,動感的音樂、華麗的生活,遠比書本中枯燥的知識有吸引力得多,輕而易舉就會把我們的孩子從學業中越拉越遠。

如果家長沒有及時制止、干涉,孩子就會沉迷其中,一步步沉淪。

為人父母,千萬別因為自己一時的放縱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毀掉美好的未來。

看過一個教育短片《聽,孩子們在說》,裏面的一幕讓人印象深刻。

10歲的女孩滿臉落寞地坐在沙發上,一言不發。

周圍環繞着嘈雜手遊聲、還有追劇的台詞聲。

原來,女孩的爸爸在一旁玩王者,而媽媽則在一旁追劇。

身處這樣的「垃圾」環境,又怎麼指望孩子能自覺、自律,好好學習呢?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沉迷垃圾快樂,根在家庭,因在父母。

想要讓孩子遠離垃圾快樂,父母一定要守好這三道「閘門」:

1.以身作則,制定規矩

孩子小的時候缺乏自覺能力,千萬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遠離。

每個自律的孩子都需要父母「逼」一把。

想讓孩子遠離垃圾快樂,最好的方式,就是從根本解決問題,根據不同的年齡給孩子制定相關規則。

6歲之前,父母儘量不要讓孩子接觸手機等電子產品,就算是用的話也要刪掉遊戲、短視頻等娛樂APP;

6-12歲,不宜過度打壓,可以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並且嚴肅立下使用規矩,如有違反必須接受處罰;

12-18歲,青春期的孩子一般自我意識較強,父母應該適當管理、酌情引導。

與此同時,父母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則,不要一邊禁止孩子玩手機,一邊自己沉浸其中。

連你自己都無法做到放下遠離電子產品,孩子又怎麼做到不受垃圾快樂荼毒呢?

2.用陪伴代替虛無的快樂

李玫瑾教授講過一個故事:

一位爸爸發現兒子在高二的時候迷上遊戲,他沒有一味制止,而是帶着兒子在暑假報了一個乒乓球班。

每到周末,爸爸就要求和兒子比賽。結果為了贏爸爸,兒子不得不加倍努力練習,也漸漸擺脫掉了網絡遊戲。

其實,當孩子與其他人和事建立了親密連結,從現實世界中獲得了樂趣,他就會忘記虛擬世界中那些短暫如泡沫般的快感了。

所以,父母不妨豐富孩子的生活,培養孩子一些興趣愛好,鼓勵孩子在生活中多結交朋友。

周末多帶孩子外出,爬爬山、逛逛公園,體驗大自然的美妙,孩子的眼睛才能住進別的色彩。

多關心孩子、陪伴孩子,用愛和溫柔填滿孩子的人生,才能讓孩子獲得真心的快樂。

3.愛與包容永遠是最好的良藥

假如我們的孩子已經沉迷垃圾快樂了怎麼辦呢?

一位中科院的博士曾講述過和爸爸的一段往事。

他從小沉迷遊戲,叛逆、厭學,在他14歲網癮最瘋狂的時候,有次父親悄悄去網吧找他,默默地在角落注視了他10分鐘,又一言不發地走了。

第二天早上,他在縫紉機上看到了父親留給他的一封信,寫道:

兒子,爸爸昨天去網吧了,看到你打遊戲,知道你在同學們前面要面子,沒敢打擾你。

我回來一整夜都沒有合眼,腦袋裏全是你小時候的樣子。不知道小時候聽話的那個兒子哪裏去了。

你的班主任打算放棄你了,你媽也說聽天由命吧,但我是你爸,我養的兒子我清楚,你只不過是迷路了,爸一定把你領回家....

他難以想像,一位父親看到此情此景時,心中是怎樣的憤怒和失望。

可是父親沒有發火、而是選擇用無盡的愛與包容給迷途的孩子引路。

此後,這樣包含深情的信就一直沒有斷過,把他漆黑的人生一點點照亮。

十多年過去了,這些信紙張已經泛黃,但卻是我青春和成長路上最溫暖斑斕的顏色。

愛與包容,永遠是治癒一個孩子最好的良藥。

當孩子沉迷垃圾快樂無法自拔時,粗暴的打罵,不僅會使孩子越發叛逆,更會讓親子關係變得惡劣。

無論何時,請和孩子站在一起,肩並肩去打敗問題。

只有用愛灌注力量,讓孩子感受到人世的溫暖和美好,體會到更高級的快樂,才能真正拉回我們的孩子。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讀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524/159690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