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漫天霾: 關於貨幣的幾個真相

作者: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被定義為1/35盎司黃金,而且只能由外國政府或者央行兌換成黃金金條,沒有任何個人或者企業可以換成金幣或者金條,公民被徹底禁止擁有或持有黃金。

嗯,不讓人民用美元兌換黃金,說黃金不是貨幣的人,例如邪惡的F·D·羅斯福,恰恰在使用黃金,而且最看重黃金。普通人已經無法再使用黃金作為支付工具,各國政府卻依然把黃金當做支付工具。而且他們最擔心的就是黃金外流。

弔詭不弔詭?這讓我想起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女人是老虎。糟老頭子壞得很!

過去的貨幣,如美元,英鎊,歐元之前的馬克,都是重量單位(物理學上稱之為「質量」)。1英鎊最初就代表1磅的銀,1美元最初就是1盎司銀。1磅=16盎司,1盎司=28.35克(1金盎司≈31克)。1933年以前,美元金本位時期,1美元就被定義為大約1/20盎司黃金。

現在,黃金、白銀已經不再是貨幣,然而這些貨幣單位,卻像歷史的老照片一樣提醒我們:貨幣就是黃金或者白銀。

那些說黃金不是貨幣的人,希望他們能生活在津巴布韋或者1948年的中華民國,看他們是儲存黃金還是儲存那面額大得喪心病狂的紙幣。看那時候是這些法幣更適於交換到生活必需品,還是黃金容易。

各國要控制貨幣發行,因此才能收取鑄幣稅,在不知不覺中掠奪民眾的財富。於是它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壟斷貨幣鑄造,降低貨幣成色,發行貨幣代用品,宣佈紙幣為法定貨幣,征斂用紙幣支付,中止償付,紙幣與黃金脫鈎,持有黃金被視為犯罪,污衊囤積黃金的人是自私自利的賣國賊……

國家宣佈人民手中的貨幣代用券中止償付,實際上就是宣佈:我破產了,你放在我這裏的黃金,我不能再給你了。

為什麼會破產?因為它發行了巨量的假鈔,遠遠超過了庫存的黃金。當人們都去要求提取時,它拿不出來那麼多黃金,必然破產。事實上,部分準備金銀行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處於破產狀態。

你不服?不服也得服!

當紙幣成為「法定貨幣」後,民眾出於對政府的天然懷疑,以及對貨幣是一種貴金屬、它本身有價值的樸素認識並沒有立即改變,因此私下裏仍然在用黃金或者白銀交易。例如直到1860年代,美國加州人民仍然拒絕接受「綠鈔」,以黃金作為他們的貨幣。

法律規定債權人必須接受債務人用紙幣償還債務,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加州人民會將這種債務人的大頭照公佈在報紙上,令他聲名掃地,今後再也藉不到錢!

繼續讓民眾持有黃金,用黃金交易,是對美國政府權力的羞辱,是對其控制貨幣發行權的巨大威脅,這是萬萬不能容忍的。於是,沒收黃金就是必然選擇。持有黃金,除了少量的工業和裝飾用途外,變成了嚴重違法行為。

假如有朝一日,這世界上的黃金多得數不勝數,塑料卻少得可憐。會走過同樣的路:你家裏的塑料盆會被沒收,私藏塑料盆,不但在道德上是羞恥的,而是在法律上是違法的!

黃金、白銀等貴金屬作為貨幣,走過了漫長的歷史時期。人們不再使用黃金交易,也僅僅百年。民間鑄造貨幣,也是人類歷史的主流;使用花花綠綠的紙,是人類誤入歧途。

歷史並不總是在前進,它時常大幅度倒退。

這世界上本來就不應該有法幣體系下繁複而又玄幻的「匯率」這回事。假如在一個全部商品貨幣黃金的世界上,只存在重量單位的換算。你美國人拿着1盎司黃金來跟我交換貨物,但我這件貨物少了40克黃金就不賣,我只要用計算器算一下就行了。

在一個國家已經現實存在的世界上,如果採用金本位,英鎊、美元、馬克,也都是重量單位。它們之間的交換比率,也即匯率,同樣也就是這些重量單位的換算,它隨着自由市場而波動。

在一個金銀共存的世界上,金銀的交換比率隨着金銀的供給增減而變化,也會形成市場的匯率。

這是最誠實的交易,因為黃金白銀沒法造假;匯率自由浮動,誰家多發了貨幣代用品,市場的反應就是它貶值。

當各國濫發貨幣並且操縱匯率的時候,情況就不一樣了。國家一般都傾向於高估自己的貨幣。因此第一,讓貨幣價值隨市場自由波動,這是國家不願意看到的;第二,本幣相對於外幣貶值,國家很沒面子;第三,這會引起民眾對貨幣貶值的恐慌。

於是國家選擇盯住某種貨幣,例如美元,實行固定匯率。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格雷欣法則」。這相當於對貨幣實施了價格管制,被低估的貨幣會出現短缺甚至退出流通,被高估的貨幣則會出現過剩。人們會設法把商品賣掉換取被高估的貨幣,用被高估的貨幣換取被低估的貨幣,然而再用被低估的貨幣買進商品,從中獲取豐厚利潤。

所以,不回歸金本位,不破除國家對貨幣的壟斷,匯率問題是無解的,只看傷害的大小而已。

當一國信用擴張時,黃金會流向他國。這會令本國無比恐慌。

有一種辦法可以防止這種黃金外流,那就是各國央行合作,同意擴張大約相同的比率。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個強盜對另一個強盜說:你看,我都搶了他們20%了,你才搶10%,你這麼搞讓兄弟我不好做人啊!於是兩個強盜達成默契了,要搶一塊搶,搶得大概差不多,你搶得少了就不坦誠友好了,咱這協議就沒法簽了!

每過一段時間,美國就會鼓譟一陣子其他國家是「匯率操縱國」,這讓人想起兩個中國成語:賊喊捉賊,豬笑烏鴉黑。

自由市場有將貨幣統一的趨勢。因為貨幣通用性越大,功能發揮就越充分,社會分工範圍就越大,跨區域的交換規模就越大,市場就越廣泛。總之一句話:單一貨幣最有利於市場的擴展和自由交換,最有利於福利的增進,是最理想的貨幣體系。

多種貨幣共存,是不利於交換的,因為它仍然要面對「雙重巧合」問題,本質上還是直接交換,只是程度較輕而已。直接交換就是把人類社會拉向貧窮落後的方向。

因此貨幣有地理邊界,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國界線不應該成為自由貿易的障礙,貨幣當然也不應該有地理邊界的限制。如果貨幣有地理邊界,從邏輯上說,一個省、一個市、一個縣就都有一種貨幣,再推演到極致,每個人都可以有一種貨幣。那麼這時候,整個世界將退回到以物易物的混亂狀態,貿易會接近停滯,因為每次交易都要有一種不同的「貨幣」。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觀念的後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508/1590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