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人口普查「難產」 任澤平:多地出生人口減10%-30%

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難產「。

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報告至今尚無公佈的具體時間表,外界推測,推遲發佈的原因是人口數量大幅降低,令執政者感到危機。就在此次人口普查結果「難產」之際,中國知名經濟學家任澤平發佈《中國人口報告》稱,中國各地出生人口減少10%-30%。

中共官方發聲明

周四,中共國家統計局發佈聲明稱,「2020年,我國人口繼續保持成長,具體數據將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中發佈。」

《華爾街日報》4月29日報導評論說,該聲明只有簡短的一句話,未提供進一步細節。

中共官方每10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按照慣例,調查結果一般在4月公佈,本次為中共第七次人口普查,但對於這次普查結果,中共政府至今未透露發佈時間。

陸媒《第一財經》4月29日報導,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預計調整為5月中上旬公佈。第一財經記者就上述說法向中共國家統計局求證。

報導說,中共國家統計局數據諮詢處相關接電人員稱,「現在還沒有特別具體的時間表,因為有些數據量比較大,還在處理過程中。在結果發佈之前,我們應當會有公告,再耐心等一等吧。」

隨後,第一財經記者致電中共國家統計局人口司,相關接電人員表示,「我們正在走流程」,具體時間還需向人口普查處求證。

陸媒報導稱,截至發稿,記者尚未撥通人口普查處的電話。

英國《金融時報》4月27日引述未具名消息人士報導,中國第七次人口調查報告去年12月已經完成,原計劃今年4月初公佈調查結果,但至今未公開,報告預料會顯示中國人口已少於14億人。而中國人口在2019年首次突破了14億。

報導稱,人口數據非常敏感,需要政府各部門對數據及其影響達成一致才會公佈。

對於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中共各地政府「嚴陣以待」。

陸媒報導,4月15日,山東省統計局、安徽統計局就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問題開會,要求加強輿情監測應對,向公眾解疑釋惑,引導社會輿情,並要求」嚴守數據保密規定,公報發佈前不得對外使用「。

此前,河北、福建、河南濮陽等多個省市已經就人口普查的發佈、解讀等作出安排。

任澤平團隊:中國多地出生人口減少10%-30%

中國知名經濟學家任澤平團隊4月29日發佈《中國人口報告》稱,在第七次人口普查報告等待公佈之際,不少地方披露當地出生人口較2019年下降10%-30%。

公安部數據顯示2020年新生兒登記數僅1003.5萬,較2019年大幅下降約15%。2019年公安部新生兒登記數為當年統計局出生人口的80.5%,按此比例反推2020年出生人口或較2019年下降超200萬。

北京市衛健委信息統計中心數據顯示,北京2020年戶籍人口出生數量僅10萬人,創下十年來新低,比2019年減少24.3%。

2016年,中國二孩政策實行,當年出生人口攀升至1786萬,創2000年以來峰值,但之後連年大降。2017年出生人口下滑至1725萬,2018年再下降200萬至1523萬,2019年降為1465萬。

任澤平團隊認為,中國當前面臨的生育形勢是主力育齡婦女數量快速減少,生育率大幅下滑,生育意願明顯降低。

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降至1465萬,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達12.6%。按照當前趨勢,隨着全面二孩政策效應徹底消失、受教育水平提高、城市化推進等,未來總和生育率將從2019年的1.5下滑至1.0-1.2左右。以總和生育率1.0估計,到2050、2100年總人口將分別為12.1、5.2億,老人比重分別為31.2%、53.4%。即使以總和生育率1.4稍樂觀估計,到2050、2100年總人口將分別為12.7、7.3億,老人比重分別為29.6%、40.7%。

任澤平團隊表示,若總和生育率在未來10年逐漸提升至1.8,到2050年、2100年中國人口將分別為13.6、10.0億,老年人口比重將分別達28.9%、32.5%。若未來10年中國總和生育率逐漸提升至2.1左右,到2050年、2100年中國人口將分別為14.0億、12.9億,老年人口比重將分別達26.8%、26.7%。

中國人口快速下滑

任澤平團隊認為,人口數量和質量共同影響國力。人口不僅是消費者,更是生產者,人口眾多在需求端形成大市場,在供給端可以提供充足勞動力和更多人才。

邵宇:人口增量方面2020年有一定特殊性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4月29日撰文稱,人口增量方面,2020年有一定的特殊性,2019年不會成為中國人口總量的峰值。但是,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的峰值已經在2013年出現,其中,2017-2019年每年淨減少超400萬。該趨勢中長期內都難以逆轉,從而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硬約束和轉型的大背景。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希望之聲記者賀景田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430/158690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