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生死五道梁 那對永遠留在青藏路上的卡車司機夫婦 慘!

五道梁處在崑崙山與唐古拉山間的風口,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四季皆冬。青藏公路穿鎮而過,兩旁平房為飯店、汽車修理鋪、加油站等。因高寒,這裏植被稀疏,空氣含氧量低,極易發生高原反應,素有‌‌「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叫娘‌‌」之說。

王玉芝最近又夢到兒子了。

夢裏,她問兒子,你怎麼才回來。兒子說,媽媽,你不知道有疫情嗎?她伸手去抱兒子,還沒抱上,夢醒了。

2018年12月26日,她的兒子、31歲的貨車司機倪萬輝,和妻子李嬋在青藏公路五道梁鎮,因高寒缺氧去世,留下一對幼子。

‌‌「青藏線不易跑呀!晚安!‌‌」去世前一晚,倪萬輝發佈了最後一個視頻:他和妻子插着吸氧管,面色蒼白,眼睛發紅。

兩年多過去,五道梁的雪融了又下,數不清的貨車司機,依然來往於青藏線上。經過倪萬輝夫婦離世的地方,許多人會減速,鳴笛,點煙,以示紀念。

一位網友說:‌‌「只要看到五道梁,就想起這兩口子,這件事情這一生都無法忘記。‌‌」

進入青藏線

青藏線的冬天從九月開始。天晴時,澄澈空闊。一變天,雪花飄落,天地蒼茫。

2018年12月19日,倪萬輝從哈爾濱回到邢台,錯過了前一天大兒子的10歲生日。他來不及休息,又去裝了車棉包,準備第二天去重慶。

當晚9點,他拎着6塊錢的小菜、一瓶酒回到家。母親王玉芝問他吃飯沒,他說沒有,吃點饃饃、喝口酒就行,‌‌「我喝點酒就歇過來了,不喝酒渾身疼。‌‌」

20日早上10點,他洗了個澡,來不及吃早飯,就和妻子出門。王玉芝抱着小孫子送他們,囑咐‌‌「天黑了就睡覺,千萬(開)慢一點‌‌」。

從邢台到重慶全程約1500公里,倪萬輝一個人開了兩天。路上下雨,貨物有些濕了,運費扣了2000多,這一趟只掙了四五千。

17.5米長的紅色東風大板車,開在路上,像個龐然大物。幾平米的車頭,是倪萬輝夫婦路上的家:車前窗邊沿垂下一排彩線,綠色小籃子裏裝着妻子李嬋織衣服的線團,瓜子、餅乾、水隨意放着,座位後方床上,鋪着大嘴猴圖案的玫紅色被單,枕頭、被子整齊疊放着。

返回邢台的貨源不好找,倪萬輝接了筆去拉薩的貨單:運送120台力帆摩托車、65件東風配件、12件北汽配件以及110箱雞精,運費26000元,預付12800元油卡,12月31日前送達。順利的話,這趟至少可以掙一萬。

23日晚上11點多,和孩子視頻後,兩人出發。從重慶到拉薩全程近2800公里,行經渝蓉高速、成那線、德馬高速、京藏高速、青藏線。

其中,青藏線從青海格爾木到西藏拉薩段約1163公里,沿途翻越崑崙山口(4768米)、風火山口(5010米)、唐古拉山口(5231米)和念青唐古拉山,跨過楚瑪爾河、沱沱河、通天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低於零度。

由於海拔高,氣溫低,空氣含氧量低,初次走青藏線的人,極易產生高原反應——頭痛頭暈,乏力,嘔吐,食欲不振,嚴重的會引發肺水腫或腦水腫,甚至陷入昏迷。

2017年,倪萬輝和卡友結伴跑過三四次青藏線。第一次是在4月,到崑崙山口時他有些高反,眉頭緊皺,吸起了氧氣,感慨‌‌「掙倆錢容易嘛!呼籲漲漲運費吧。‌‌」到拉薩後才緩過來,開心地在布達拉宮門口拍照。從拉薩回格爾木後,他又拉了車鋼材去拉薩。

李嬋是第一次進藏。哥哥李寧介紹,妹妹從小身子弱,心臟不太好,容易發慌,家人不知道她要去拉薩,‌‌「知道的話就不讓去了。‌‌」

行經海拔3000多米的四川阿垻縣時,兩人開始產生高原反應,頭疼起來。

車子繼續往前開,進入海拔4000多米的青海久治縣,倪萬輝給好友李艷明打電話,問附近有沒地方賣氧氣瓶。李艷明說,附近沒有服務區,得到格爾木買。

高寒危機

12月25日晚11點多,兩人到達青海格爾木百路通停車場。

格爾木位於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2780米,為通往西藏、新疆的中轉站,也是青藏線上重要的公路貨運補給站。

‌‌「哥,嫂子,我快死了。‌‌」一下車,李嬋對前來接他們的熊碩夫婦說。熊碩比倪萬輝大6歲,跑車18年。2018年春節,他們一起在雲南瑞麗拉西瓜,之後經常結伴跑車。這次,熊碩剛從拉薩送完貨回到格爾木。

四人餓了一天沒吃,找了家東北飯店吃飯。李嬋發了條視頻,說‌‌「吐死我了,再也不來了‌‌」。

熊碩和倪萬輝商量着,第二天一起去拉薩,讓媳婦留在格爾木休息等候。

當晚,他們在百路通賓館休息。

第二天一早,倪萬輝去修駐車柴暖。高原版的要1400元,他沒捨得,換了六七百元的普通版柴暖。相較高原版,普通版在含氧量低的情況下不太容易燒起來。

熊碩沒找到去拉薩的貨源,決定去趟新疆,之後返回格爾木與從拉薩回來的倪萬輝匯合。兩人計劃着,回來後一起去重慶或成都,再回河北,‌‌「接上二寶(倪萬輝小兒子),要麼去雲南,要麼去海南一起過年。‌‌」

修好柴暖後,倪萬輝夫婦到嚴瑾雯開的超市購買進藏設備。

嚴瑾雯與倪萬輝相識於快手。每次到格爾木,倪萬輝都會到她店裏看看。她覺得倪身上有股江湖氣,重情義。

那天,倪萬輝穿着一雙乾淨的白色板鞋,嚴瑾雯開玩笑:‌‌「輝哥,你這鞋比臉還白。‌‌」李嬋說,頭天晚上沒怎麼睡,一直給丈夫刷鞋。‌‌「有媳婦在車上就是不一樣。‌‌」嚴瑾雯打趣道。

夫妻倆想買氧氣瓶。‌‌「吸氧是什麼感覺?‌‌」李嬋問。

嚴瑾雯拿出一瓶小的給她試。她吸了兩口,說:‌‌「挺舒服的。‌‌」

兩人租了3罐氧氣瓶,還買了牛肉乾、麵包、礦泉水等食物以及抗高反的藥。嚴瑾雯還托隔壁飯店幫兩人捎來黃瓜西紅柿等蔬菜,方便路上做飯。

中午三人一起吃飯,嚴瑾雯的媽媽熬了粥。李嬋說:‌‌「這是我出來這麼久,吃的最舒服的一頓飯。‌‌」

臨行前,嚴瑾雯勸李嬋留下來睡她那兒,李猶豫了下,說‌‌「我還是陪他一起吧,不放心他一個人上路。‌‌」

‌‌「等你們回來一起跨年‌‌」,嚴瑾雯向他們道別。

兩人笑着比了個‌‌「OK‌‌」的手勢,隨後向拉薩出發。

下午三四點,倪萬輝夫妻到了海拔4768米的崑崙山口。熊碩給倪萬輝打電話,問李嬋怎麼沒留在格爾木。李嬋說:‌‌「沒事,我就是想上去玩一趟呢。‌‌」熊碩知道她是捨不得住賓館的費用——一晚一百,住六七天得六七百。

從崑崙山口到五道梁約109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不得勁了!吸吸吧!‌‌」兩人都吸起了氧。

晚上8點多到五道梁後,他們將車停在一家超市門口,去隔壁飯店吃飯,之後回車休息。

生死五道梁

五道梁處在崑崙山與唐古拉山間的風口,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四季皆冬。青藏公路穿鎮而過,兩旁平房為飯店、汽車修理鋪、加油站等。

因高寒,這裏植被稀疏,空氣含氧量低,極易發生高原反應,素有‌‌「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叫娘‌‌」之說。

當地一家飯店老闆介紹,五道梁有30多家飯店,6家賓館,大多為外地人所開。待了5年,他至今未能適應那裏的氣候。每次下去再上來,仍然會有高原反應,走路像飄着一樣,待上一周才會好點。

來店裏吃飯的大多是貨車司機,每年四五月開始,進藏的人增多。飯店備有氧氣罐,遇上嚴重高反的,能救人一命。冬天,這裏最低氣溫零下30多度,貨車油箱容易凍住,有時一天一二十輛車中招。

五道梁的賓館最便宜的也要一兩百,司機們為了省錢,大多睡車上。

倪萬輝夫婦也準備在車上湊合一晚。夜裏11點多,他們邊吸氧邊直播。熊碩看到後提醒他,不要一直吸,會產生依賴,‌‌「你拿一罐輕輕噴一點到駕駛室,人會舒服點。‌‌」

倪萬輝和妻子安慰他:‌‌「放心吧哥,等回格爾木一塊喝酒,一起過年。‌‌」

第二天早上9點多,天剛亮,超市老闆見其他車都走了,就倪萬輝的還停着。上前敲車門,沒人應。隔一陣又敲了三四次,還是沒動靜,急忙報警。

在那前後,李艷明也給倪萬輝夫婦撥去了電話,先是無人接聽,然後是電話關機。他也報了警。

李艷明比倪萬輝晚兩天出發去拉薩,原計劃當天追上他。報警時,他距五道梁還有200來公里。

下午3點左右趕到現場時,李艷明看到,五道梁派出所民警和急救人員已經到了。他們砸破駕駛室左側車窗,打開車門,發現兩人身體已經僵硬。

警方發給家屬的照片中,李嬋仰躺在床上,嘴唇微張,鼻子上插着吸氧管,右眼微微睜開,看上去像睡着了一樣。倪萬輝側躺着,頭搭在妻子肩上,一隻手握着她的手,另一隻手伸着,‌‌「像要抓住什麼似的。‌‌」

李艷明幫忙將兩人抬下車。給李嬋翻身時,他看到床上撒着十幾粒速效救心丸,藥瓶在她肩膀邊。三個氧氣罐中,只有她吸的那個,還剩一點氧氣。

‌‌「李嬋可能先去世,輝輝想拿藥救她。‌‌」倪家人推測。

有傳言稱,倪萬輝夫婦是因為開了駐車柴暖,車窗沒有留縫,導致一氧化碳中毒。

李艷明現場發現,右側車窗緊閉,駐車柴暖沒有開,不確定是半夜熄火了還是沒有啟動,油箱也凍住了,傳言的真假無法判斷。

警方出具的死亡證明認定,倪萬輝夫婦是‌‌「高寒缺氧死亡‌‌」。當日出警民警告訴澎湃新聞,高寒缺氧的情況在當地‌‌「非常常見‌‌」,‌‌「我們本地死的人就很多‌‌」。

‌‌「車不能停‌‌

2018年12月31日,離家第11天,倪萬輝夫婦由親人護送,從格爾木回到邢台家中。2000多公里,開了一天一夜,沿途貨車鳴笛聲不斷。

2019年的第一天,老官寨鎮倪莊村街道上擠滿了人,上千卡友、附近村民趕來,為倪萬輝夫婦送行。

王玉芝哭倒在地,這是她又一次失去至親。25年前,王玉芝的丈夫酒後騎摩托車撞到樹上,當場去世。

那時她才24歲,大兒子倪萬輝6歲,小兒子倪萬軍4歲。

她帶着兩個孩子和一位河南刷漆工搭夥過日子,給木門、木窗刷漆,工資從一天八塊慢慢漲到七八十塊。兩人生活節儉,經常蘿蔔鹹菜,蘸點辣椒醬就是一餐。

倪萬輝初二時輟學,去臨清三和紡織廠幹了幾個月,之後跟着父母刷漆,後買來小電機,在家做軸承加工。

2008年1月,他和鄰村姑娘李嬋結婚。李嬋也是初二沒讀完就去三和紡織廠上班,大兒子佳佳出生後,她在家帶孩子。

婚後,倪萬輝開始跟着熟人押車,學開車,押車四年後,開始‌‌「養車‌‌」——六年裏,貸款買了4輛車。

出事前,他有一輛13米的高低板車,每月一萬四千元的分期貸款還沒還完,交給雇的司機跑東北專線;他自己開的17.5米的紅色東風大板車,剛買兩個月,每月還貸一萬。

在卡友圈,養車是常態。

‌‌「車子更新淘汰得快,不換跑不了。‌‌」倪萬輝朋友、46歲的歐曼老頭,養車18年,換了6輛車。

他形容,養車人跟‌‌「房奴‌‌」一樣,一輛13米以上的新車,全款至少得50多萬,大部分司機只能貸款買,邊跑邊還分期,每月至少還一萬,‌‌「等兩年分期還完了,該砸修理費了。‌‌」

在倪萬輝老家,工廠少,就業機會有限,跑車成了不少年輕人的選擇。這幾年,倪萬輝主要跑雲川渝、東三省,緬甸、老撾也去過。鋼材、車配件、百貨、零食等全都拉過,‌‌「有什麼貨就拉什麼‌‌」。

‌‌「又要還貸款,又要還借的錢‌‌」,王玉芝說,兒子壓力太大了,總想着趕時間多掙點。

跑車十年,倪萬輝背上了近30萬的欠債。王玉芝勸他‌‌「別跑了,越跑窟窿越大‌‌」,他說自己喜歡開車,‌‌「不干,什麼時候(能)翻身呢。‌‌」

王玉芝記憶中,兒子經常一兩個月回一次家,最久的一次,四個半月沒回。有時睡一晚就走,有時匆忙吃口飯就裝貨上車。忙的時候,一天沒時間吃,回家直喊‌‌「餓得心慌‌‌」。他愛喝點小酒,因為‌‌「累得慌,歇不過來‌‌」。

身高1.74米的他,只有116斤。快手視頻中,他經常打哈欠,鬍子拉碴,用吸煙對抗止不住的倦意。

歐曼老頭理解這種感受,早些年,他一個人全國到處跑。這兩年,妻子開始跟車。兩人吃住在車上,每天只吃一兩頓,通常晚上休息時才吃。

日子精打細算着過:上飯店一天得100多,自己做飯,一天10塊就夠了;偶爾去賓館睡一晚,只住二三十塊一人的;每天掰着手指算跑哪趟能多賺點,走哪條路省錢。

卡友阿慶三年前買進第二輛車時,每天往返格爾木與拉薩,裝車、開車、卸貨、再裝車……累了找空地停車睡覺,醒了繼續跑,連續40天沒沾過床、沒洗過澡。

那是停不下來的疲累。

‌‌「拼到無能為力‌‌

出事前,倪萬輝兩年春節沒回家。

運費在春節會上浮幾千到上萬元不等。倪萬輝把車開到雲南瑞麗,跟歐曼老頭、阿慶匯合。他們每天去物流公司詢問當天的運費,等待最高點時接單。偶爾,一群人到不要門票的公園逛逛。除夕夜,就在停車場擺上小桌、凳子,包餃子過年。

在卡友圈,‌‌「夫妻車‌‌」、‌‌「父子車‌‌」很多。雇一個司機要支付七八千的工資,還得管吃住,為此,司機們要不自己開,要不家人作伴,幫忙看車、蓋篷布,提防‌‌「油耗子‌‌」偷油、偷貨。

小兒子澈澈才七八個月大,李嬋就帶着他跟車,兩三個月沒回家,孩子發燒了好幾次,她心疼,‌‌「不帶了,放家裏吧。‌‌」

一家人為數不多的團聚時刻,是倪萬輝回家時,把澈澈抱到方向盤上坐着,大兒子佳佳翹腿趴在後面床上玩手機,李嬋也悠閒地翹着腿,坐副駕駛座上,拍兒子和丈夫

跑長途貨運,車禍就像魔咒。2017年,倪萬輝倒車時與一輛小轎車發生剮蹭,借了5000塊賠給對方,那趟幾乎白跑了。

好在他跑車的十年裏,這樣的事故並不多見。更常見的是賬款被拖欠,連跑下一趟的油費都要找人借。

他曾從緬甸拉了一車西瓜到廣州賣,六七天沒賣完。一萬六的運費,貨主只付一萬,剩下的用車上三噸多的西瓜抵賬。他只得把西瓜拉回家。

李艷明至今有筆一萬的欠款沒收到。三萬的運費,貨主只付了兩萬。他要了幾次,對方不給;報警,警方讓起訴貨主;可起訴時間太長,他又耗不起。

一個人在路上跑,寂寞如影隨形。以前,司機們聽收音機、小說,消磨時光。這幾年,短視頻平台成了新的社交陣地。

‌‌「錄個小視頻,有人給我點讚,有成就感。‌‌」歐曼老頭說,很多卡友喜歡直播、連麥,這讓他們有種被關注的感覺。

卡友們還自發建立‌‌「卡友地帶‌‌」、‌‌「中國龍‌‌」等交流平台和微信群,發佈路況、求助信息,幫助追討欠款,結成社群。

倪萬輝喜歡玩快手,去世前發佈了300多個視頻,記錄卡車生活和見聞,4萬粉絲在他去世後漲到了近300萬。

朋友們會記得他,‌‌「實在‌‌」又‌‌「仗義‌‌」,和朋友吃飯,偷偷買單,自己做飯大多是青菜麵條對付着;他開車又狠又拼,哪裏都敢跑,遇到不熟悉的路線,朋友們都問他。

偶爾,他也吐露傷感,‌‌「父親不在了,叔叔大爺看不起‌‌」,也會憂慮,‌‌「今天吃完這頓,不知道明天在哪兒‌‌」,更多時候,他鼓勵自己‌‌「拼搏到無能為力‌‌」。

和倪萬輝一樣,全國有3000萬卡友奔波在路上。

歐曼老頭記得,兒子出生那年他開始養車,一兩個月回一次家,‌‌「就像住旅館‌‌」,待一兩天就走,兒子把他當陌生人,見面就哭。

熊碩一直覺得愧疚,從小到大沒怎麼抱過女兒,更沒時間帶她出去玩。女兒和他不親,每次電話不超過3分鐘,他除了說回家後給她買好吃的,不知道怎麼表達,也沒共同語言。

‌‌「故事或事故‌‌

倪萬輝夫婦出事後,很長一段時間,李艷明夜不能寐,閉上眼,全是他倆最後的模樣。

那天,急救人員告訴他,人應該是天亮之前沒的。

他心裏說不出的滋味,‌‌「如果早發現,有搶救的條件,或許不會死。‌‌」

但在青藏線上,搶救從來都不容易。距離五道梁最近的格爾木市人民醫院在268公里外,五道梁派出所也在格爾木市區,過來至少得四個多小時。如果在更遠的沱沱河出事,也只能送到格爾木搶救。

‌‌「醫療條件跟不上,耽誤了救治時間。‌‌」一位甘肅卡友介紹,他的隊友曾在西藏安多縣,因下雪路面結冰,車沒剎住,撞到山上,夫妻二人腰椎粉碎性骨折。被送到安多縣醫院後,醫生說必須儘快手術,但醫院沒骨科,只能轉院到那曲市醫院,後又送到拉薩,等待三天後才做成手術。

自1954年通車以來,青藏公路承擔着西藏80%以上的進藏物資和90%以上的出藏物資運輸任務,被認為是西藏的‌‌「生命線‌‌」。

每年,這裏都在上演生死拉鋸。被嚴寒、缺氧、高反阻擊的貨車司機,載着如命運般沉重的貨物,一路經歷冰山雪河。

幾乎每位司機都能講起幾個驚險的故事,或事故。

李艷明曾救過一個在那曲失聯三天的卡友。對方車停在那曲外環路邊,人已經陷入昏迷,大小便失禁,給他插氧氣管也沒反應。他和兩位陝西卡友將人抬上救護車,送到那曲醫院,幸運地搶救了過來。

但幸運並非每次都會降臨。2019年1月21日,40歲的遼寧卡友冀先榮倒在了那曲。他跑車20多年,這兩年每月跑一兩次青藏線。這次,從天津拉鋼材到那曲後,夜晚突發心臟病,被發現時已經死亡五六個小時,留下一個16歲的女兒。

比意外更常見的是堵車。青藏線路基只有十米寬,雙向車道,遇上下雪天,路面結冰,實行交通管制,公路會堵上幾小時,甚至幾天。

堵車有時是致命的。2017年10月,一場暴雪導致3400多輛車、4700餘人在青藏線上堵了三天三夜。夜間氣溫降至零下20多度,缺氧、極寒、食物短缺,有卡友產生嚴重高反,不幸遇難。

‌‌「長時間堵車會持續頭痛。‌‌」甘肅卡友張延斌介紹,他一位物流公司的朋友,30多歲,在唐古拉山堵車七個小時,頭痛、呼吸困難,救護車堵在路上,趕到時人已經不行了。

讓司機們頭疼的,還有路況。從崑崙山口到西藏安多縣,有着500多公里長的連續多年凍土區,路面坑坑窪窪、顛簸異常,車輛易出故障。

早年,通訊不便,只能半路攔人或求助巡邏武警,捎帶到驛站或修車點,再帶人去修。

歐曼老頭介紹,青藏線上很多地方是無人區,車輛一出毛病,報警找救援公司,費用很高,‌‌「比如從格爾木到崑崙山口救援,兩百多公里,(救援)車來去的費用就得一千多,再加上修車費,基本這趟白跑了。‌‌」

五道梁一家汽車修理鋪老闆介紹,最常見的是修輪胎、鋼板以及凍油,他一年救援了幾百次,遠的在幾十公里外,一公里路費十塊,配件費另算。忙的時候一天跑三四趟,夜裏二三點才回。

互助變得尤為重要。歐曼老頭曾營救一個被困瑪多縣無人區的卡友。對方開車累了停在路邊休息,醒來後發現油凍住了,便在網上求助。他兩天沒吃飯,啃干饃饃充飢。車裏冷得受不了,他一晚上靠噴燈的火焰取暖。

‌‌「每次跑完青藏線,都說再也不來了。‌‌」熊碩說,這兩年物流行業不景氣,跑別的地方掙不到錢,只有跑拉薩運費高點,‌‌「都是賺個受罪錢。‌‌」

他也想過換工作,但又只會幹這個。

卡友的心傷

倪萬輝夫婦去世後,許多善意湧向這個家庭。

熱心卡友幫忙接待去格爾木料理後事的家人,一路護送;兩位甘肅卡友晝夜不停,免費將倪萬輝車上的貨物運到拉薩;還有卡友幫忙調換車頭、將他的車頭和鬥子拖回格爾木;物流園老闆幫忙修好車窗,裝滿機油……

倪家人收到卡友和愛心人士捐款100來萬。他們將其中一部分做了公證,另外的還掉生前欠賬,再為倪萬輝大兒子在臨清市區買套房。

臨西縣運河小學為兩個孩子免學費、生活費,直至小學畢業。邢台市民政部門還為兩個孩子提供每人每月700元的生活保障,直至年滿18歲。

卡友們天南海北地趕來,看望王玉芝和孩子,寄來衣服、玩具、各種禮物。最初一個月,幾乎每天有卡友打電話安慰她,喚她‌‌「乾媽‌‌」,有的開口就哭,她安慰‌‌「別哭,我會堅強的‌‌」。還有卡友帶她和孩子出去散心。

也有一些來蹭熱度的,六七個人對着孩子直播;還有人將佳佳帶到歌舞廳,王玉芝氣得大病一場。

在一篇作文里,佳佳寫道,‌‌「我媽媽在家裏看弟弟,我爸爸外出打工回來了,說帶我去玩,去海邊,去釣魚,做燒魚,三天就回來了。‌‌」

兩年多過去,佳佳如今12歲了,即將升初中。澈澈也4歲了。王玉芝獨自拉扯兩個孫兒,日子過得緊巴巴,為了補貼家用,她每晚會在孩子入睡後,做三四個小時的直播。

二兒子原本也開大車,王玉芝不敢讓他開了,但兒子想多掙點錢,依然每天跑車往返家和邢台、石家莊之間,運送沙石、白灰面。

日子一天天過,王玉芝最大的心願是,看着孩子健康長大,回報那些幫助過他們的人。

五道梁,成了不少卡車司機的心傷。李艷明讓朋友經過五道梁時,代他鳴笛。他知道,只要價格合適,他還會再去。

阿慶依然奔行在青藏線上,他曾救助了一個在五道梁高反的卡友,把他帶回格爾木。

幾年沒在家過年的歐曼老頭,那年春節回了家,去倪萬輝墳頭上香,敬酒。年後,他跑了三次青藏線。因為感冒高反,他邊吸氧邊感慨:‌‌「吃不下飯,忒難受‌‌」。但只是稍作停頓,他又出發了。

生活容不得他們停下腳步。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澎湃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423/1584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