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古人講「孤房兒子傻,鬧市出人精」,話糙理不糙

俗語文化歷經幾千年的風雨後,在現代社會中依然經久不衰。雖然相比較於高雅文化而言,所以文化看起來就像下里巴人,但是卻蘊含了很多人生智慧。有人說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筆者認為深埋於民間的俗語文化,其實就是老百姓生活與智慧的寫照。

雖然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都在追逐所謂的時尚和新潮。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依然沒有忘記,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俗語吻合。相信很多人都聽到過,「孤房兒子傻,鬧市出人精」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筆者與大家一同深入了解一下。

「孤房兒子傻」,話糙理不糙

一、俗語釋義

「孤」就是孤獨、孤立的意思,「傻」顧名思義就是過於愚鈍。當「孤房」遇到「傻」之時,所闡述的就是經常呆在房子中,或者說周圍環境比較單一,以及平時很少與外人接觸,就很容易出現一種傻裏傻氣的感覺。

這種「傻」並不是智商缺陷,而是因為孤陋寡聞而見識少的意思。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太過老實就自帶三分傻氣。這裏所說的老實人除了指行為謙卑,或心地比較善良的人之外,其實也專指那些見識短的人。

二、孤房效應

相信大家都聽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這是一首流行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歌曲。大多數人都有出去走一走的想法,但由於受到自身經濟條件的限制,或者因為工作或學習過於繁忙,最終不得不打消這個外出的念頭。

平時經常待在同一個環境中,再加上當地的經濟條件比較落後,人們無法通過科技與外界聯繫。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形成「孤房效應」,簡而言之就是經常蝸居於家中,或在某個貧困地區從未外出。這種前提下就很容易與外界失去聯繫,進而變成了一個「傻子」。

由於這類人很少與外界接觸,久而久之就很容易變得特別呆板。尤其是對於一些小孩子來說,如果平時總是一個人玩,那麼就很容易形成特別內向的性格。即使在將來長大之後也很容易,變成一個不知變通或一問三不知的人。

這其實就是古代人所說「孤房兒子傻」。相信所有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傻,但由於受到環境以及經濟條件的制約,無法給孩子創造接觸世界的途徑。所以導致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大山。如果從這一點來看「孤房兒子傻」,其實也是一種無奈和淒涼。

「鬧市出人精」的涵義

「鬧市出人精」意思非常淺顯,如果小時候在鬧市長大,或者平時經常處於鬧市之中,那麼就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即使是一個天性愚鈍的人,在歷經磨練之後也會變得像人精一樣。「人精」指的是心眼兒較多之人,一旦成為人精生活將沒有坎坷。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人精」是在經歷多種磨難之後,才形成的一種精明的性格。一個特別精明的人根本不可能吃虧,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遇事會多思考。只有在前思後想、萬無一失的時候,他們才會說出自己的目的,或者做出一鳴驚人的事情。

實際上如果大家深入分析自己,可以發現人精幾乎成了大多數人特別想追求的人生境界。因為一旦成為人精就會萬事不難,並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遊刃有餘。但人精的修煉卻並非一朝一夕,他們需要經歷很多人和事,然後才會磨練成一個人精。

「人精」的形成既需要天生靈氣,同時也需要有合適的環境。如果平時經常接觸做事精明的人,那麼久而久之也會有樣學樣,最終變成一個八面玲瓏的人。當然,大家也應該明白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人精的形成需要有人提點。

如果身邊皆是愚鈍之人,那麼即使天生聰穎也無濟於事。但身邊如果皆是聰明人,那麼就算是天資並不是特別優秀,那麼也可以通過模仿成為人精。這其實就是「鬧市出人精」的真正含義,如果大家想要人生更上一層樓,那麼就經常和人精一起交往吧。

結語

普天之下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但如果沒有給孩子創造良好生活環境,或者說父母本身並不精明。那麼孩子就會受到所接觸的環境,以及父母的影響而變得傻裏傻氣,反之就會成為「鬧市出人精」的典範。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方舟世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422/1583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