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一場運河之亂 讓世界看見美中「新冷戰」劇碼

「長賜輪」在蘇伊士運河擱淺造成大塞船,彭博資訊評論指出,走海路的貨物流通佔全球貿易的七成,像蘇伊士運河這樣的全球海運咽喉一向是國際衝突和強權爭奪焦點,目前美中對抗愈演愈烈,這場運河之亂可以讓世人先嘗嘗「新冷戰」的滋味。

彭博專欄作家費克林和崔維迪撰文指出,全球的海運咽喉是經濟上易受攻擊的弱點,一旦遭封鎖或阻斷,將造成經濟癱瘓,向來是強權必爭之地。

目前北京和華府的對抗面擴大,不少專家學者認為美中已邁向「新冷戰」,而兩國在海上航道的競爭,也是使情勢升高的因素之一。

回顧歷史,公元前五世紀的波斯希臘戰爭,部分是為了黑海貿易通道控制權。葡萄牙旅行家皮爾斯於1512年造訪位於馬來西亞西海岸的麻六甲時,他寫道:「誰掌控了麻六甲,誰就扼住了威尼斯的咽喉。」

目前約三分之二的國際原油和80%的石油產品走海路運輸。從數字上看,蘇伊士運河仍是最重要的貿易通道之一,尤其是往返於亞洲和歐洲之間。2019年,近1萬9000艘貨輪穿越蘇伊士運河,載了12億5000萬噸的貨物。

當地人29日觀看「長賜輪」脫困成功。(路透)

而海上航道是中共特有的弱點。不像美國已是原油淨出口國,中共有近四分之三的原油需求和約五分之四的鐵砂靠進口,大量出口商品也走海路。

因此,海上航道的封鎖或阻斷是中國一大弱點,在東亞有麻六甲海峽和新加坡海峽,以及南海航道間的准海峽,還有分隔台灣與菲律賓的巴士海峽、日本沖繩諸島與中國之間的海域,在國際衝突中都極易遭封鎖。

即便是中共針對台灣的壓力,背後也潛藏經濟元素。中共有一半的貨運是國內沿海港口之間的運輸,其中又有許多要穿越台灣海峽。

為了克服這些弱點,中共過去十年積極出擊,中資公司持有世界最繁忙港口將近65%股權,「一帶一路」政策目的之一,是減少中共對麻六甲海峽和新加坡海峽的依賴,包括一條穿越巴基斯坦的基礎設施走廊、貫穿緬甸的輸油管道,以及縱貫馬來半島的鐵道。同樣的,中共對南海的主權主張,也出於同樣的戰略考量。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世界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331/1575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