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俗語: 「久病床前無孝子」,下半句,更現實扎心!

中國的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在數千年的歷史傳承中積累了許多璀璨的精華,有折枝楊柳歌三百的依依惜別,有盛唐氣象溫養出來的錦口繡心,還有天淨沙下蘇幕遮的婉約宋詞。

這些俗語包羅萬象,從自然氣候到生活習俗,從詼諧故事到扎心金句,朗朗上口中蘊含着樸素的經驗。

有一句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意思是說:

如果家中的老人長時間患病乃至臥床不起,那麼他的孩子很難做到孝順。

孝道不是理應遵循的傳統美德嗎?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不過是人性使然。

一個孝順的人會對他的父母好,會為他們的養老和醫療付出,父母急病時也能辛苦奔波,可是如果父母並沒有大的危險,但又無法自理,那就會成為家庭中的隱形累贅。

這句話說出來令人寒心,但事實就是如此。

父母的偉大之處就在於總是為孩子着想。

因此,成為了父母的孩子會更加關心自己的兒女,他們也有自己忙碌的生活,上一代的父母就會成為一個尷尬的存在。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可以不辭辛勞地哄着入睡,甚至不在乎他們無法自控的排泄,但當父母老了以後,成為了白髮蒼蒼的「孩子」,長大成人的兒女卻會計較他們日漸喪失的記憶力和行動力,當然也會嫌棄他們臥床後排泄的問題。

這個問題現實而又無可奈何,在血脈傳承的過程中,人們的愛單向地向下一代傳遞下去,就像老樹將所有的養分給予幼苗,自己卻日漸乾枯,人們不會在意蒼老的枯木,眼中只能看到鬱鬱蔥蔥的新木。

也正是因為這樣,生命才會傳承不息。

好在現在醫療和養老制度日漸完善,只要有能力,就可以請來護理照顧病人,所以「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個魔咒還有機會打破。

不過這句俗語其實還有下半句更加扎心,也同樣的經典:「久貧家中無賢妻」。

這句話很好理解,因為還有一句話說的是「貧困夫妻百事哀」。

雖然有些姑娘嫁人的時候,不在乎對方的家境和經濟狀況,但這種一味追求愛情的婚姻,很容易在婚後激情消退後,爆發出各種矛盾。

如果是一時的難關,妻子或許可以咬牙相攜度過,但如果她完全看不到未來的希望,只會在柴米油鹽的瑣事中性情大變。

生活是最沉重的打擊,妻子作為持家之人,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她只能學會牙尖嘴利地同小販討價還價,尖酸刻薄地挖苦丈夫沒有作為,自己心裏也積着一腔怨氣,覺得當初看走了眼才會嫁過來。

更有甚者會直接離開,你可以怪她沒有良心,但她只是想過得好的普通人,這本沒有錯。

雖然這兩句俗語十分悲觀,但也並非不可避免,只要有足夠的能力,又何愁不能給家人帶來幸福的生活呢?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上海教育百師通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328/157392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