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白話:最想說的是允許我們「說」

作者:

很榮幸,3月6日,本人「是2021年全國兩會熱點調查的第1659015位參與者」——阿拉伯數字還要去數,用中文數字寫出來一目了然:第一百六十五萬九千零十五位。

我想說的太多太多,但我最想說的,還是應該允許我們「說」。這是最重要的一條,沒有這一條,「說」別的都是自欺欺人。

既然是建言者的一分子,我最想說的就是首先允許人民自由發言。人民說的話包括建言,水平高低參差不齊,有些還不一定是對的或不一定準確,但那些都是人民想說的。人民說錯了,國家不聽就是。但國家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有一個「傾聽的姿勢」。

這個「傾聽的姿勢」很重要。人民看到國家有傾聽的姿勢,才有勇氣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光做到這一點還不夠。現在還不是說采不採納的時候。國家還要從法律上允許人民說錯話或者說國家不喜歡聽的話。不然,如果只有個「傾聽的姿勢」,人民一旦說得不正確或不準確,就想辦法給人民定個什麼錯乃至什麼罪,甚至又開始打棍子、扣帽子、抓辮子,這樣,這建言也就建不下去,或者建言的人很少。

就算有些人因種種緣故,提出所謂「建言」了,也不一定是他們心裏想說的,或者不是他們心裏最想說的。所以說,首先國家要不怕人民批評。國家原本就是人民的,國家如果怕人民批評,不是擺錯了位置,而是說不通。

國家「邀」人民建言,人民就應該把自己最想說的說出來,即使刺耳,國家也應該傾聽。國家只有做到這一點,人民才會建言,大膽地建言,暢所欲言地建言。如果不是這樣,人民「建言」時就會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或者說的不是他們的心裏話,這樣,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誰都知道,關鍵還在於國家想不想聽人民最想說的真心話——想也容易,不想也容易。

或曰:我們不是有人民代表有政協委員嗎?是。那些人民代表和政協委員不就是「替」人民說話的嗎?是。事實上,我們也確實聽到了代表人民的聲音。但總覺得還不夠。以往的不說,就說今年,最近幾天,可以說,許多網友們都是「盯」着代表委員們,只要有誰替人民說話,比如增加農民養老金,比如在全國搞免費醫療試點,比如取消留學生高於本國國民待遇,等等等等,都是在代表人民說話,可如果把這些聲音與他們的人數相對比,就會覺得還是不夠,這種真正代表人民的聲音還是太少了。

今天公眾號上有篇文章,題目真好:《如果人民代表不為人民說話,建議「代表」前面禁用「人民」二字》。我想,如果這個「建議」真能落到實處,不僅對人民有利,對國家更有利——當然,對國家有利,往往對人民也有利。所以真希望這位網友的這篇文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都能看到,讓他們對照一下自己,是不是來為人民說話的。

千萬不要跟那些已經被網友點名批評的代表委員一樣,總是從小圈子出發,甚至從自己的利益考慮,而並非從更廣大的人民利益考慮。有時候讓人很想不明白,為什麼建言全國免費醫療試點的聲音得不到響應?為什麼要求增加農民養老金的聲音得不到應有的支持?

建言就是找出不足,或者提出問題,然後再提出建議。當然,也可以找出不足,提出問題,未必一定要提出建議。能提出問題就不錯了。建言不是唱頌歌,不是表揚,更不是阿諛奉承。我們的人民,還談不上有多幸福。我們的自由民主,還不能說已經實現了。而要成為一個法治國家,據說還要等到2035年。最重要的是,這個國家還有很多人剛剛脫貧,剛剛溫飽。每個月收入只有1000塊錢的國民還有幾個億,在今天還都只能勉強維持生存,連維持「生活」都困難。希望代表委員們不要忘了這部分人,總是揀好看的說。

總之,要對得起「人民代表」或「政協委員」的稱號,否則你去參加個什麼兩會。現在是互聯網時代,而互聯網是有記憶的,盡說些言不由衷的話,就不怕將來找你們「算賬」嗎?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313/1567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