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傳統打鐵花,跟煙花技藝不一樣,打鐵花需要幾代人的沉澱。
中國民間傳統打鐵花
2019年元宵節,五彩萬象城的假山高處有俯瞰着演出隊伍的老百姓,嘴裏討論着晚上吃的肘子和腰花,他們望着的場地里有一個神情緊張的男人,正是石橋鎮前石橋村打鐵花藝人賈憲志,他燒着爐子裏的鐵水,跟那群百姓一樣,都等着這團鐵水砸醒黑暗的夜空。
當鐵水「啪」一響,百姓歡呼聲和掌聲湧向表演隊伍,隨着鐵水從熾熱的金黃變成溫暖的橘紅色,打鐵花藝人老賈眉頭舒展,懸着的心終於放下來。
看過一場打鐵花,才算過了年。
圖源豆瓣@紅泥小火爐
南方人小高跟我說她想看打鐵花,我那時不懂打鐵花是一種怎樣的雜技,直到她把圖片發給我,我才知道那確實不是呲溜花的一種,打鐵花不從屬於呲溜花,呲溜花與打鐵花是北方民間藝術的冰與火之歌。
作為河北人,我沒看過打鐵花,哪怕看了圖片之後,我仍然木訥地認為這是某種土味活動。拿繩子拴着易燃物,點上火往圓了掄。
可當我了解鐵花之後,我被這種浪漫吸引了,能見識一場打鐵花,燙死也值(不是)。
表演開始前,主持人拿着話筒朝觀眾們喊:「往後退!往後退」!一個穿貂的大哥站在離觀眾群四五米的位置,端着奶茶吱吱喝得很悠閒,眼神里充滿着對這場表演的藐視。
就跟吃過豬肉的人看見豬跑的狀態一樣,見過大世面,面前這點火星子不算什麼。貂哥小時候看的是鐵樹銀花,鐵水直接打到樹上,樹杈子上都有鐵星子。
但當表演開始的時候,前排觀眾舉起手機,貂皮哥嘴裏吸管掉了,撥開觀眾群拿出手機拍照片。一萬多的貂穿在身,燙個窟窿這件事在表演面前不值一提。
鐵花面前無大小,穿了貂也別想跑。
這場鐵花,值個貂窟窿,沒準還能撈個女朋友。
河北男孩大遠第一次帶上海女朋友去開封跨年看打鐵花的時候,他們的愛情就被鐵花悍死了。晚上7點30分,工作人員在廣場上拉起隔離繩,等着打鐵花藝人「打上花火」。
從小看煙花長大的女朋友哪兒見過這個?她看見火星向四面八方散去,火花沒濺到他們身上,但燃在他們心裏。
如果說霓虹國的煙花是絢麗多彩的,那打鐵花的浪漫是帶着一點硬核的。
打出去的都是老鐵
通過字面就能分辨出來,煙火是煙花葯品劑燃燒後產生的發光效應,而鐵花是生生把鐵燒熱、燒死,揚到天上的鐵的靈魂,每一顆沒冷卻下來的鐵花都有頑強的生命力。
聚是一勺鐵,散是滿天星。
愛她就帶她去看打鐵花,認識認識豫晉地區的重金屬浪漫。
反觀我跨年的時候,跟朋友點了幾根呲花,看見它們被點燃的那一刻,嘴裏吐出來的不是「哇!好漂亮啊」,而是「霧草!着了着了着了」!
就這點小火苗都不夠擊退水逆的,換一場打鐵花,恐怕連話都說不出來,光顧着「哇」了。
在鐵花面前,我們放過的煙花都不值一提。
第一次去看表演的小蔣為了看一場正宗的打鐵花,特意從南方奔赴河北,就像想吃驢肉火燒要去保定,想吃熱乾麵要去武漢,圖個正宗。在北京吃的熱乾麵總覺得沒有在武漢吃熱乾麵正宗,看打鐵花表演也一樣。
回溯打鐵花的歷史,起於北宋,興於明清。
打鐵花的觀賞性極強,看打鐵花就圖個亮堂。
這團鐵花的顏色是白到刺眼的,但瞬間又變成了中心是白點的橘紅,那種亮光是能照暖人心的光,有點像路過重慶洪崖洞時看見的燈光。
如果說重慶洪崖洞是千與千尋的還原地,那麼打鐵花就是河北千尋、河南千尋的故鄉。
傳說豫南大旱,為解除旱情,老百姓自願捐錢修建一處廟宇,要鑄一口大鐘放在廟裏。各家各戶就把自己家中的鐵器拿到場子上,由鐵匠們把鐵器熔化成鐵汁。
這時飛來一群烏鴉,為了轟走這群烏鴉,人群中站出來一個老人,他從地上撿起兩根柳木,蘸了些熔化的鐵汁,把柳木向上一擊,鐵汁濺起了十幾米高的金色火花,像焰火一樣照亮了天空,烏鴉受驚紛紛飛跑。
此後人們也用打鐵花的活動給新的一年討個好彩頭。
跟煙花技藝不一樣,打鐵花需要幾代人的沉澱,拿火點着就跑的是二踢腳。
藝人老賈他爺原來跟着修補鐵鍋,走南闖北學了打鐵花的手藝,後來把手藝傳給老賈他爹,沒事就抄起鐵鍋融成鐵水跑村頭拿鐵水砸樹,鐵花成了戒不掉的癮。
1600度的鐵水照打不誤,接二連三,前面兄弟鐵水未滅,下一個兄弟的鐵花就打起來了。
這決定了打鐵花表演的酷。當你跨年看燈光秀的時候你的朋友在華中地區看打鐵花,你看見的是現代科技,你的朋友看的是穿越千年的民間藝術,二者比起來可能一時間分不清高低,但當鐵水在空中炸開那一刻你就會不自覺地說:這也太**(消音)酷了吧!
圖源豆瓣@紅泥小火爐
可老賈老了,打鐵花也變成了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因為危險性和與現代青年追求格格不入的傳統性質,這項民間藝術的傳承變的青黃不接。
老賈說,不論做這件事有多累,但只要是有力氣打,哪怕再累,聽見觀眾們的歡呼聲也值。
日本攝影師川內倫子也去拍過打鐵花的活動,等到再過幾十年,我們是不是只能在展覽上看見它了呢?
趁鐵花還沒有失傳,趁早就帶你的鐵子去看鐵汁。今年可能不行,但沒準明年就能看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