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李怡:對統治者的恐懼 是中國人的恐懼之最

—泛若不系之舟

作者:
網絡女作家沉雁在一篇網文上說,她的一位阿姨跟他們講過去的苦日子,說今天日子已經過得很好了,不要不知足。她就說,你怕進醫院嗎?你怕公檢法(公安、檢察、法庭)嗎?你怕孫女放學一個人走回家嗎?你見官員敢不滿臉堆笑嗎?「手機從百度圖片裡翻出來一張照片:阿姨,你敢罵他一句嗎?」回答都是:怕怕,不敢。

過了新新年,又過舊新年,我們每年都過兩個新年,兩個新年都收到賀語和禮物。我今年收到最具心思的禮物是一個刻在小酒杯底部的印章,刻上「不系之舟」四字,賀卡錄莊子句:「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系之舟。」

莊子的前後原文是:「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遊者也!」意思是:靈巧的人就能者多勞,有智慧的人就多憂慮,沒有什麼能力的人就無所求,可以吃飽飯四處遨遊,如同沒有繫上繩子的小船,自由自在飄蕩,因為放空故可以遨遊呀!

不巧不思不智不勞不憂,看來是沒有出息的人生,但實際上這是先秦思想家們所追求的身心自由的生活狀態。

《論語》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從心所欲」是什麼狀態呢?阿城在《洛書河圖》一書中,引孔子問幾個學生的志向,三人分別說要治理國家,要使百姓富足,要掌管宗廟祭祀的事,而一個正在彈瑟的弟子曾點說:我和他們三人不一樣,晚春時節,穿上春服,與五六個成人,七八個童子,到河邊洗洗澡,吹吹風,唱着歌一路回家。「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孔子說,我跟曾點一樣啊)。阿城認為,這是孔子認同的志向的終極目標,就是一種自由狀態,尤其是內心的自由狀態。

網絡女作家沉雁在一篇網文上說,她的一位阿姨跟他們講過去的苦日子,說今天日子已經過得很好了,不要不知足。她就說,你怕進醫院嗎?你怕公檢法(公安、檢察、法庭)嗎?你怕孫女放學一個人走回家嗎?你見官員敢不滿臉堆笑嗎?「手機從百度圖片裡翻出來一張照片:阿姨,你敢罵他一句嗎?」回答都是:怕怕,不敢。

當內心充滿了恐懼,即使生活中樣樣不缺,那仍然不是處於自由狀態。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在1941年提出自由包括四個方面: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免於貧困的自由及免於恐懼的自由。

中國說的脫貧,即使沒有打折扣,也只是實現了四大自由中的免於貧困,而其他三項,真是想都不要想。言論自由和信仰自由,也許有的人認為不重要,只要能夠活着,有沒有言論和信仰都無所謂,但恐懼,則是每一個人都體驗着的。

孟德斯鳩說,專制政體的統治原則是「對統治者的恐懼」。香港正在實踐從自由社會向專制政體的「二次回歸」,因此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就是從基本上享有四大自由中,首先減去「免於恐懼的自由」。香港終審法院作出裁決,只要用國安法起訴一個人,則不管他經審判後會否被裁決有罪,在未審前援引國安法第42條,就得假設有罪而不准保釋。因此,人人都有未審就要坐牢的恐懼。這正是在「二次回歸」中,對香港實現的專權政體的統治原則。

在宣稱言論自由的美國,去年大選的媒體和社交媒體也在政治利益的誘導下,完美實現對言論的封閉和審查,有學棍更公然表示反對「誓死捍衛不同意見表達權利」這句經典名句,也就是支持封鎖言論。

先秦之後,中國進入歷時2200多年的專權政治時代,以散播恐懼統治人民,統治者和各階層也處於不同的恐懼中。美國自200多年前立國後,這幾十年也進入政治正確凌駕言論自由的時代。專制極權配合金錢罪惡,人類正向着無極限的卑鄙沉淪。

在這艱難歲月,感謝賜我那印章的朋友,願我和同行者保持思想意志「泛若不系之舟」,銘記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的話:「幸福的秘密是自由,自由的秘密是勇氣。」

牛年祝大家幸福自由。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222/1560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