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乏力,還低燒!
22歲的周女士以為自己是感冒了,令她沒想到的是,到醫院一查,居然查出了白血病!診斷結果猶如晴天霹靂。周女士恐慌至極,天天以淚洗面。
得了白血病等於給患者判了死刑?不一定!
急性白血病中有一個獨特的類型,很大一部分患者是可以治癒的,這就是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初入職得了白血病
周女士入職新公司沒多久,本來大好人生藍圖正在眼前徐徐展開,沒想到卻遇到這個有些殘酷的「插曲」。
前段時間,因為「感冒」20多天未愈,周女士到醫院就診,一番檢查下來後,她被確診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乍一聽到自己的診斷,聯想到影視作品裏白血病患者身體虛弱、流血不止、最後身故的悲慘畫面,周女士的心理防線一度崩塌。不過,一個多月後再在病房見到她,她又恢復了開朗的模樣,整天笑盈盈的,是什麼讓她經歷了這樣的改變?
醫生介紹,經過一個療程的治療,周女士不僅各項血液指標恢復正常,而且骨髓中的早幼粒細胞也消失不見。處於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治癒狀態的她,不日就可以出院回家,只需口服藥物鞏固治療。
周女士的自拍
如今預後良好
白血病,說治就治好了?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是急性白血病中預後最好的一個類型。
這種白血病易見於中青年人,平均發病年齡為44歲。20世紀80年代末之前,這種白血病死亡率很高,不過近30年來,由於全反式維甲酸及砷劑的規範化臨床應用,90%以上的患者得到治癒。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一經診斷,應立即與亞砷酸、維A酸行雙誘導治療。其中亞砷酸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而周女士的疾病類型屬於低危,因此在一個療程的治療過後,收穫了比較理想的治癒效果。
砒霜不能擅自服用
砒霜,學名為三氧化二砷。晶瑩剔透宛如霜雪,入水即化不留片影。
在中國,大約公元400多年時的晉朝,葛洪曾記載了從雄黃、松脂、硝石合煉製得類似砒霜的混合物,古代中醫將其用於治療潰瘍、哮喘、瘧疾等病患,但也視其為「虎狼之藥」,輕易不敢內服。歷代醫家啟用砒霜時,均慎之又慎。
偏偏到20世紀下半葉,一批中國的醫學家利用這味「虎狼之藥」做成針劑,讓千千萬萬罹患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病人得以存活。
20世紀70年代初,全國範圍的民間獻方運動方興未艾,各地均在收集老中醫和各界民眾數以百萬計的單方、驗方、秘方,將其匯編成冊並試用驗證,將其作為傳承祖國醫學遺產的一個重要內容。
就在此時,黑龍江省衛生廳接到一則消息:本省林甸縣一個公社的衛生院採用有毒藥物醫治惡性腫瘤,民間「粉絲」眾多。為了探明真相,黑龍江省衛生廳特地派了一個調查組前往林甸。
調查組組長是時任哈爾濱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中醫科主任張亭棟。他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學的是西醫,1960年到黑龍江中醫學院參加「西學中」班,後來又到遼寧中醫學院研究生班學習,成了一名掌握中西醫兩種方法的醫生。
正是這樣中西醫結合的背景,張亭棟與同事、藥劑師韓太雲決定將秘方中的藥物做成水針劑進行注射。因事情發生在1971年3月,故命名為「713」針劑,又稱「癌靈」注射液。臨床驗證發現,這一針劑對某些腫瘤病例確實有效,但由於砒霜、輕粉、蟾酥均為毒性較大的藥物,患者往往不能耐受。
如何能降低毒副作用?張亭棟與韓太雲開始檢測「癌靈」的成分。在去除掉輕粉和蟾酥後,雖然只剩下砒霜,療效卻沒有降低。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於是就直接使用三氧化二砷,效果依然顯著。
在這個研究過程中,張亭棟慢慢將研究方向鎖定在白血病。
2015年,張亭棟作為砒霜治白血病的奠基人,獲頒「求是傑出科學家獎」。2018年2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2018舍貝里獎名單,其中有一位中國人——上海交通大學陳竺教授,他發展了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新型靶向治療,治療方法是維生素A的一種亞型全反式維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從此,砒霜治療白血病走上國際舞台。
人服用砒霜最常見的危害就是引起急性中毒,會出現噁心、嘔吐、四肢痛性痙攣、抽搐,甚至呼吸麻痹而死亡。雖然砒霜對治療癌症有一定的效果,但這不代表着癌症患者就可以隨便用。
醫生提醒,砷劑的使用需要專業醫生的指導,患者使用砷劑治療,必須謹遵醫囑,特別是在白血病治療當中,砷劑使用多少,用藥多久都需要專業醫生根據病人病情進行處方。白血病患者千萬不要擅自服用,隨意增減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