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那些來自台灣的「挑釁」 由共產黨的「中華秩序」定義

追根究底,台灣想要「不挑釁」中國,就是徹底抹去自己與中國的不同。政治體制上,先是不說自己是中華民國,接着要認同一個中國,再來是已經端上枱面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最後就是如同現在的香港人,全面接受一國一制的管治。軍事關係上,所謂的海峽中線只是「參考用」,共產黨不高興隨時可以抹去;接着,台灣保有軍隊就是對「中華秩序」的貳心;最後,連台灣不開城門迎王師都是挑釁,都會是戰爭的理由。

西方學界對中國崛起曾有若干感到難解的迷團,例如,按人均GDP與人類發展指數來看,中國一直是典型的發展中國家;不過,中國有遠超過其經濟增長速度的軍費預算,而且在世界各地毫不猶豫地撒錢,希望能提升自己的形象與影響力。光是在2012到2015年間,中國就對外承諾了1.4兆美金的外援,這是60年前美國馬歇爾計劃的十倍。

中國人自己都吃不飽,為什麼還要這樣打腫臉充胖子?與西方學界對中國「朝貢體系」的研究與解讀類似,美國學者王飛凌在他的著作里提出了「中華秩序」的解釋架構,認為這是一個追溯自秦漢政體,以「中華秩序」為天命,來證明和捍衛自己,去統一、規範、統治整個已知世界(即天下)的架構。只要這政體沒有實現「中華秩序」,它就會感到不滿意與不安,所以它除了盡力隔絕外部世界與中國人民外,就只能透過不斷地擴張、征服與轉化,統治已知的「天下」來賦予自己正當性。

針對中國軍機連兩天飛越海峽中線,新北市長侯友宜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回稱:「兩岸要正常交流,不要互相挑釁。」引來不少人的批評,認為「說大雄不該和胖虎互相挑釁的人,就是他偏心胖虎」、「為匪張目」。這樣的言語交鋒,當然有黨派鬥爭的味道;但如果從「中華秩序」或「朝貢體系」的角度觀之,對所謂的「挑釁」當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一個獨立而民主的台灣意味着多元的政黨競爭,以及一個不是任何人說了算的政治體系,兩者都增加共產黨處理兩岸問題的難度。共產黨人永遠無法理解:都已經跟你們台灣的領導人見面握手了,為什麼隔年的總統大選還狠打天朝帝國的臉?自己「領導人」所說的全部都不算數。這種透過多元民意折衝出來的政治體系,不但讓共產黨很難從台灣獲得他想要的東西,甚至將垂範中國的其他地域(特別是西藏、新疆),增加共產黨治理的難度,絕對為其所不能忍。

其次,一個與它同文同種「民主典範」,存在於與他地理環境如此接近的地方,勢必讓共產黨如坐針氈。台灣早已融入西發利亞世界體系,與共產黨倡議的中華秩序本就大相逕庭;而在這波衝擊全球的疫情危機中,台灣因為不相信中國而成為世界防疫典範,也與中共初期隱瞞疫情,導致疫情擴散形成強烈的對比,台灣因此變成中國共產黨「尷尬的存在」。

台灣之所以「挑釁」共產黨,並不在於如馬英九所言:「美國來的人階層越高,兩岸就越緊張。」也不在於蘇起所說:「台灣一直戳、一直觸碰中國底線。」甚至不在於國民黨人所言:「不接受九二共識,兩岸永無寧日。」台灣獨立存在的民主政體,就是對「中華秩序」的強烈悖逆,也是對這套「朝貢體系」的有力反證,更是對共產黨強烈的「挑釁」。

追根究底,台灣想要「不挑釁」中國,就是徹底抹去自己與中國的不同。政治體制上,先是不說自己是中華民國,接着要認同一個中國,再來是已經端上枱面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最後就是如同現在的香港人,全面接受一國一制的管治。軍事關係上,所謂的海峽中線只是「參考用」,共產黨不高興隨時可以抹去;接着,台灣保有軍隊就是對「中華秩序」的貳心;最後,連台灣不開城門迎王師都是挑釁,都會是戰爭的理由。

作為「中華秩序」的邊緣,加上曾被美國日本「染指」的跡證,台灣的「挑釁」,在於它永遠無法證明自己的忠心。身為台灣人,如果無法參透這樣的道理,還拿着「挑釁說」自我審查、攻訐對手,那真是一種深沉的悲哀。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925/1504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