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外債風險並不大?!

—中國目前的外債風險大不大?有多大?

作者:
僅從覆蓋短期外債和保證三個月進口所需來理解,中國目前的外債風險似乎並不大。但是(請注意這個但是),這裏會產生一個問題:外債口徑並沒有覆蓋外企撤資的可能和中國公司海外分部以國內資產為抵押的債務。

之前總是提到外儲、外債這些日常名詞,但對其名詞定義似乎清晰又不多,所以這裏我盡力將這些個名詞闡述的更清楚一點,以方便大家理解,並得出自己結論。

一外儲

外儲是中央銀行持有的、流動性高的,可以隨時兌換為外國貨幣的資產。

注意,如果動用了貨幣互換額度,是可以隨時兌換為外國貨幣的,這是可以計入外儲的(前提是兌換的貨幣可以被納入外匯儲備。不過,兌換玻利瓦爾是不能算入外匯儲備的……)。

外匯儲備有幾大功能:

1)可以干預匯率,有利於維護本國匯率穩定。

2)較高的外匯儲備,本國企業就可以隨時換到外匯來償還外債,海外資金就會認為國家和企業有信譽,就可以維護較高的國家信譽和企業信譽。

3)當國內出現通脹勢頭時,可以增加進口來平抑通脹,穩定國內經濟環境。

外匯儲備最低層次的安全性一般都要求覆蓋本國短期外債償付和三個月進口所需。當然,匯率有貶值風險的時候,是需要額外消耗外匯儲備進行干預的,對外匯儲備安全性的要求就會高的多。但高外匯儲備雖然有有利的一面,卻也產生了一個問題,由於外匯儲備需要保持高流動性,投資收益就會很低。比如中國大量投資美債,流動性有了,收益率就很低。

這部分資金是中國企業辛辛苦苦賺來的,卻並沒有讓企業獲得更好的收益,只能流入美國購買低收益產品;美國卻又將中國投向美國的美元轉手貸還給中國的企業,收益率就高得多。

一邊是國內企業去海外貸高息美元,一邊是國內美元流入海外低息資產,套利形成,利差問題增加了中國的成本,利差自我滾動就會造成中國外債的加速增長,外債加速增長又需要更多外匯儲備來維持安全性。增長的外匯儲備無處投資,只能投向低收益的資產。

清朝外交家曾紀澤(曾國藩之子)曾對清朝借外債提出以上見解,其時清政府國庫空虛造成左宗棠征西大量欠餉,萬不得已時一再向上海洋商、滙豐銀行等大量借款供應軍需,而洋商所借之款,往往「仍購募股份取諸華民耳」,洋商轉手獲得巨利。中國「官民皆不獲其利「。

二外債

外債是居民對非居民承擔的具有契約性(劃重點)償還義務的全部債務。

外債口徑可以分為廣義外債和狹義外債,狹義外債一般僅指主權(國家)外債,而廣義外債則包含了國家和企業所借的外債。

中國目前的全口徑(廣義)外債一覽(其中包含企業所借的外債。作者博客)

很多人有疑問?大量的外資企業對中國的直接投資是否包含在廣義外債裏面?答案是不包含在內。

外商直接投資一般都是自擔經營風險,以賺取利潤形式回收投資款項,沒有契約性的償還義務。所以,它們不被計入外債口徑(少量公司間貸款計入外債口徑)。

那麼,外商直接投資有多少?

中國國際投資頭寸表顯示,截止至2020年1季度,外商直接投資為2.9萬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額已經基本接近中國外匯儲備3.1萬億美元。此外,中國公司海外分支機構所借外債,屬於非居民對非居民的欠債(而不是居民對非居民的欠債),也不記入廣義外債。

舉個例子,假如中行海外分部以國內資產為抵押借了外債,將這筆錢留在海外分部使用(可能是為了借新還舊或開拓業務等),那麼這筆錢也不計入全口徑外債。

三 外債風險大不大?

僅從覆蓋短期外債和保證三個月進口所需來理解,中國目前的外債風險似乎並不大。但是(請注意這個但是),這裏會產生一個問題:外債口徑並沒有覆蓋外企撤資的可能和中國公司海外分部以國內資產為抵押的債務。

假如有外企撤資,或者是海外分部債務到期之後無法順利發行新債來借新還舊(比如地產債違約之後就會很難發新還舊),那麼就需要從銀行購匯來還外債,壓力就會被傳遞給外儲,導致外儲減少,或許就有可能導致外儲不能覆蓋短期債務和三個月進口所需,導致發生外債風險。

中國的海外分支機構欠債數額不詳、外資直接投資額2.9萬億美元、外債2.1萬億美元,而外匯儲備則為3.1萬億美元。

大家完全可以自己去做一個簡單的減法……

責任編輯: 秦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703/1472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