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葯食兩用,我國菊花品種繁多,並不是所有菊花都是中藥材,可以藥用的菊花只有幾種,而且藥用功效與品種及產地有很大關係。
菊花在我國已有3千多年的歷史,我國現有7千多個菊花品種,藥用功效的菊花,只有「滁菊」、「亳菊」、「貢菊」、「懷菊」和「杭菊」這五個品種,它們的藥用功效各有所長,而且藥效的高低與產地有關。
野菊花性狀明顯不同,本文暫不介紹,只討論可以藥用的這五種菊花。
1、滁菊的特點與功效
滁菊
滁菊主要產於安徽滁州,是菊花中花瓣最為緊密的一種。有「金心玉瓣,翠蒂天香」之美譽。形狀與毫菊類似,惟花朵較小。多皺縮呈絨球狀,花心較松。清光緒年間列為貢品,故又稱「滁貢菊」,但它並不是貢菊哦。滁菊以色澤鮮艷,質地柔和、氣味清香且不散瓣者為上品。據《本草綱目》記載:「滁州菊,單瓣白色,味甘為上」。
中醫認為滁菊的藥性偏肝陽,對頭痛眩暈,血壓亢進,神經性頭痛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泡水飲用或做成藥枕均有一定療效,凡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肝陽上亢者均可使用滁菊藥枕。
從藥用功效上來說,滁菊的藥效位居「五大藥菊」之首,是藥效最佳的藥用菊花,也是藥茶兩用佳品,有清熱解毒、護肝明目和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滁菊去火的功力最為上乘,平常泡水飲用能散熱明目,還有提高睡眠質量的作用。
2、亳菊的特點與功效
亳菊
亳菊亳菊主產安徽亳縣,陰乾入藥。花大足壯,花瓣長而緊密,長約1~2厘米。將花冠捋齊與蒂粗細相等。花朵較松,容易散瓣是亳菊的重要特點之一。它的藥用功效僅次於滁菊。亳菊的花瓣呈白色或黃白色,中間的花蕊呈金黃色。亳菊的花朵比滁菊稍微大些,它的最大特點就是花瓣較為疏鬆,易散開。
亳菊有散熱明目和解暑等藥用功效,以疏風散熱和解暑明目見長,是適合春夏季節使用的藥用菊花。取適量亳菊與冰糖泡茶飲用可治療風熱感冒,將亳菊與大米同煮成粥可預防中暑。
3、貢菊的特點與功效
貢菊
貢菊就是「黃山貢菊」,也稱「徽州貢菊」,又稱「徽菊」。相傳清光緒年間,北京紫禁城裏流傳「紅眼病」,皇帝下旨求名醫良藥,徽州知府獻上徽州菊花,京人泡服後眼疾即愈,從此徽菊名氣大振,被尊稱「貢菊」,素有「菊中之冠」美譽。貢菊的特點是花瓣顏色潔白而肥美,蒂綠而鮮艷、花心小,花瓣分佈均勻而且不易散開,花瓣密而短。另一個特點是花心稍呈現綠色,由於貢菊沒有經過蒸製,較多保存了菊花原始的味道,泡時間長了,茶水會變成淡綠色。
貢菊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能緩解眼疲勞,維護眼睛健康。貢菊花茶對肝火旺盛、用眼過度導致的雙眼乾澀有較好的療效,是作為茶菊的一種不斷發展起來的。該類菊花主要產於我國的安徽歙縣一帶。據文獻記載,貢菊最早是在清·光緒22年,也就是公園1896年由徽商從浙江德清一帶引入,隨後逐漸成為了該地區具有一定特色的道地藥材。
中醫認為黃山貢菊性甘苦,微寒,有清肝明目、驅邪降火和清涼解表的功效,適用於口乾、火旺、目澀、傷風感冒和疔瘡腫毒等症,明目效果尤佳,能明顯的減輕眼疲勞,提高視力,也是藥茶兩用的藥用菊花品種。
將貢菊用沸水沖泡後趁熱飲用,還有促進發汗,治療風寒感冒的作用。著名的桑菊感冒片等成藥,就是用黃山貢菊調配而成的。泡水飲用過的貢菊還可以做成藥枕,有清涼降火和明目醒腦的功效。
4、懷菊的特點與功效
懷菊
懷菊
懷菊是中藥中的「四大懷藥」之一,主要產於河南沁陽、博愛、武陟、溫縣一帶。古代多認為河南是該菊花的主要產地。
按花朵的顏色,懷菊又可分為兩個品種,花瓣為白色而花蕊為黃色的叫小白菊,花瓣和花蕊都為黃色的叫小黃菊。小白菊和小黃菊都是懷菊,最主要的藥用功效就是清肝明目,但小黃菊側重於清熱,小白菊側重於明目。
懷菊的花朵和滁菊相似,尤其是小白菊和滁菊更為相似,都是花瓣玉白且花蕊深黃,色澤均勻且花瓣較為緊密。
菊花主要的藥理作用為抗病毒、殺菌消炎、預防腫瘤誘變、防止感染細菌、抵抗寄生蟲等,而且可以增強心血管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功能,改善膽固醇的代謝能力,從而提高機體免疫力。
中醫認為懷菊味甘苦,性涼,有疏風散熱、清肝明目及解毒的功效,主治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及眼目昏花等症,泡水飲用對高血壓、頭痛及失眠等症狀有明顯療效。懷菊的功效與滁菊也較為相似,但懷菊明目的功效較佳,擅長於平肝明目。
懷菊以藥用為主,屬於純粹的藥用菊花,其莖葉和花朵皆可入藥,正常人不宜用其代茶飲用。需要注意的是,臨床上已有服用懷菊出現過敏的報道。因此,用懷菊泡水飲用治療疾病的時候,一旦出現皮疹等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服。
5、杭菊的特點與功效
杭菊
杭菊原產中國浙江桐鄉,有白菊花、黃菊兩種。因加工蒸過而呈壓迭狀。朵大瓣闊而疏,色白微黃,花心較大,深黃色。採收盛開的花朵,經烘焙後可作香料、藥用,沖泡菊花茶能當養生保健飲料,除此之外,也可以種植觀賞。當時的桐鄉茶商為了提高知名度,將當地產的菊花冠以「杭州」之名,延用至今。杭菊又名為甘菊,按花瓣顏色可分為黃菊和白菊兩個品種,黃菊又稱為杭黃菊,白菊又稱為杭白菊。
黃菊一般情況下習慣藥用,白菊習慣茶用,隨着近年來,我國傳統醫藥學的不斷發展,該類菊花已經成為一種茶藥兼用之品。據相關文獻對該類菊花的最早記載是在明萬曆年間,距今已經大約400年。
杭黃菊的花瓣及花蕊均為金黃色,味辛、甘、苦,性微寒,長於清熱,有清熱解毒和疏散風熱的功效,以入藥為主,其疏散清瀉的功效較強,可用於風熱感冒、發熱頭痛、目赤昏花、眩暈驚風及疔瘡腫毒等症的治療。
杭白菊的花瓣為白色,花蕊為金黃色,善於明目,有清肝明目和醒腦提神的功效,以入茶為主,也是製作菊花茶的主要原料,是我國傳統的茶用菊花,也是品質最好的茶用菊花品種。
杭白菊在古代曾作為皇家貢品,所以又被稱為「杭白貢菊」,向來與「西湖龍井」齊名,泡水後清香四溢,是居家養生的首選茶飲,也可用於濕熱黃疸、胃痛食少及水腫尿少等症的輔助食療,兼能養肝。
杭白菊未開放的花蕾叫做胎菊,堪稱上品之作。胎菊色澤金黃、味道純正濃烈,有花蜜的清香,泡多久花瓣都不會散開。作用和杭白菊差不多,但要比杭白菊寒。另外,比胎菊再小一些,完全沒有開放的菊花花蕾加工後稱為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