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人這一生 最不能失去的6樣東西

縱觀世界,古往今來,做人做事,都離不開分寸和原則。

正如孔子所言: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有分寸感,是為人處世最基本的準則。

人這輩子,無論到了什麼年紀,都要有自己的分寸和原則,永遠不要失去這6樣東西。

悲不失意

人生,是一個一邊得到,一邊失去的過程。

很多人,一旦失去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或是遭遇不好的事情時,就常常愁眉苦臉、唉聲嘆氣,陷入絕望的深淵中無法自拔。

殊不知,人生總是憂喜參半的,浮浮沉沉是生活的常態。

與其時常沉浸在哀怨和悲傷之中,不如坦然地過好當下。

有一個樵夫,每天辛苦砍柴,只為了給自己建造一間木屋,有一個容身之處。

然而,木屋剛建好不久,就遭遇了大火。

鄰居們看着燒得破破爛爛的木屋,都為樵夫悲嘆不已,紛紛前來安慰他。

但樵夫卻淡然地說:

「原本我就是一個沒有住所的人,如今只不過是從頭再來而已。

再為失去的東西而悲傷難過,房子也不會復原。

倒不如收拾好心情,從現在開始着手建造新的住所。」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也說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難過的時候,要學會看開一點。

有些事情,看開看淡一些,以從容樂觀的心態對待生活,才能笑看人生潮起潮落。

怒不失禮

人生在世,總會碰到許多不順心的事,遇到許多不講理的人。

若時常斤斤計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就會容易燃發心中的怒火,做出失禮的事情。

還記得《陳太丘與友期行》中曾記載過一件事。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一起同行,但約定的時間到了,朋友依然沒有到達。

於是,陳太丘不再等待對方,先獨自出發了。

沒想到,陳太丘離開不久,朋友就來了。

朋友知道陳太丘已經出發不等他後,瞬間怒發沖天,大罵道:

「真不是君子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

陳太丘的兒子元方回答:

「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着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

朋友一聽,慚愧地低下了頭,向元方誠懇地道歉。

很多時候,生氣發怒,不過就是為了一時之氣。

可計較到最後,不僅容易做出失禮的事情,甚者還會容易引發大的矛盾。

正所謂,生氣,最能看清一個人的人品。

不輕易動怒,是做人的修養,也是一種處世的大智慧。

懼不失節

有句話說,

「人貴三得:沉得住氣,彎得下腰,抬得起頭。」

深以為然。

若遇到急事就冒冒失失,驚慌失措,那麼很多事情就會做不好。

沉得住氣,不慌不忙,才能堅毅沉穩,做好細節,取得成功。

空城計中,諸葛亮面對城池外的千軍萬馬,沒有過多的恐懼和不安。

相反,他反而沉下心來思考對策,上演了一場周密的空城計,成功以2500名士兵打敗了司馬懿浩浩蕩蕩的軍隊。

兵臨城下,正是諸葛亮的臨危不懼,沉着冷靜的心態,才讓這場戰爭轉敗為勝,獲得勝利。

若是當時諸葛亮沒有如此大的格局,不懂得沉住氣來應對這場戰爭,恐怕,他們也沒有機會翻身。

有時候,真正考驗一個人的時候,不是能力和智慧,而是心態。

要知道,成大事者,一半靠的是努力,一半靠的是運氣。

而好運,往往留給的都是那些做事不慌不忙、穩中精進的人。

再害怕,再恐懼,也不會自亂陣腳。

做人,沉得住氣;做事,不慌不忙。如此,你就贏了。

喜不失言

古語云:

「盛喜之時,勿許人物,因喜時之言,多會失信。」

大意是說,當你心中很是歡喜的時候,不要輕易答應別人的諾言,因為歡喜之下說出口的話,多數都是兌現不到的。

是啊,當某種情緒過多的佔據了你的大腦,就會容易讓人失去一定的判斷能力和思考能力。

而這時候說的話,大半是一時衝動而表達出來的。

當你冷靜下來後再回想,只會後悔自己說出口的話。

三國時期,荀攸是曹操的左膀右臂,於是很多人都前來恭維他,說一些好聽的話誇獎他。

但荀攸自知自己不能功高蓋主,太過於張揚,就會容易沾沾自喜,惹來禍害。

所以即使備受誇讚,也不輕易賞賜那些說盡好話的人。

別人誇他,只是笑笑表達謝意。然後默默地做好自己的分內事。

俗話說,不言喜,不語悲。

做人,不可太過於高調,沉浸在喜悅之中,輕易許下過多的承諾。

真正的聰明人,往往喜不失言,低調謙虛,做一個聰慧的糊塗人。

得不失態

常言道,得意就會忘形。

得意時,若太過於自滿,就會容易失態,優秀和卓越也會悄悄離他而去。

不驕不躁,不卑不亢,保持好良好的心態,才能不斷進步,走向更燦爛的輝煌。

古希臘的德爾斐神廟裏,刻着一句很經典的話:「認識你自己!」

哲學家蘇格拉底對這句話,做了一個最好的詮釋:

「我唯一知道的一件事情,就是我自己什麼也不知道!」

正是懷着這種虛懷若谷的心態,才成就了蘇格拉底的深厚哲學思想。

人的一生,總會有得意與失意。

若一時的順境,就春風得意、目中無人,那麼很容易就會故步自封,或是得罪別人。

《菜根譚》中有講: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厲害的人,得意時,從不吹噓自己,把自己的地位捧高,不把別人的地位踩低。

相反,他們會保持着謙卑的心態對待人生。

因為他們知道,不形於色,才能泰然自若地戰勝一切。

諾不失信

一個人,想要立足於這個社會,靠的往往就是「誠信」二字。

正如有句話所言:

「君子修身,莫善於誠信。」

做人,無論如何也要信守承諾,因為你的誠信,就是你最好的底牌。

秦朝有個叫季布的人,最守承諾,一旦他答應的事情,他怎麼也要堅持做到。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都願意信任他,尊敬他。

漸漸地,大家一提起季布這個人,都知道他是一個信守承諾,非常靠譜的人。

於是,就有了「一諾千金」這個成語的典故。

曾國藩說:

「無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

而誠信,則是一個人最高貴的品德。

守得住誠信,就是守得住人品;守得住人品,才能守好自己的一生。

生而為人,永遠要記住,品德是人生的根基。

不守承諾的人,即使再努力,也不會有大的修為,獲得成就。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

為人處世,最重要的就是懂得守好自己的分寸和原則。

悲不失意,怒不失禮,懼不失節,喜不失言,得不失態,諾不失信。

如此,才是最好的處世之道。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有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525/1455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