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北京殺醫事件背後 折射出的制度問題

上星期,北京發生一起患者家屬持刀將醫生割喉致死的事件,引發了中國輿論和民間的極大反響。據中國各大媒體報道,一名高齡患者家屬12月24日早晨在北京朝陽區民航總醫院急診科將一名女醫師刺成重傷致其死亡。

犯罪嫌疑人孫某目前已被檢察機關以涉嫌故意殺人罪批捕。這是中國近年來暴力傷害醫生事件的最新一起。據統計,在2009至2018十年間,中國媒體共報道了295起傷醫事件,362名醫護人員受傷。

另據統計,2001年以來,有至少50名醫務工作者因暴力傷醫事件而失去生命。暴力傷醫事件在中國為何屢屢發生,這些暴力事件背後反映出中國怎樣的醫患關係,又折射出中國醫療制度下哪些深層次的問題。

嘉賓:公共衛生治療項目主任賈平;獨立時評人橫河

公共衛生治療項目主任賈平認為中國的醫患關係在制度設計上被放到了對立面上,醫患矛盾缺乏一種獨立的、良好的、透明的解決機制。中國的醫患關係緊張的根本原因歸結為兩點。

第一點,醫和患這兩個群體在目前我國的醫療服務制度設計的總體的環境當中,被放置到了容易產生矛盾的關節點上。

其次,醫患矛盾缺乏一種獨立的、良好的、透明的解決機制。醫患關係在制度設計上被放到了對立面上,有很多制度設計實際上是促進了、刺激了他們之間的矛盾。患者往往需要的是一種可行性、可負擔性。

如果醫療資源不豐富、不均衡,醫生是不夠的,那麼可行性、可負擔性就會出現問題,這樣就出現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對於病患群體的可負擔性問題上,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報銷制度,醫患雙方都會產生很大的壓力。

賈平還認為經濟體制改革和體制改革的不相配套導致了目前醫療體系中一系列問題的產生。改革開放以後,原有的公費醫療被打破了,出現了撥款和政府資源的減少的客觀現實。資源的減少導致部分醫院被推向市場。沒有一個良好的解決機制,同時各種行政干預太多。在進行了大規模的市場化改革後,市場的主體多元化,導致市場的扭曲。整個制度的設計沒有把對這些問題的監管、平衡納入進去,這是產生一切問題的根源。

有分析認為,這起事件折射出中國醫患關係緊張的社會問題。中國醫患關係緊張,其根本原因是什麼?橫河說大規模的醫患緊張關係跟中國特色的醫療改革、醫療產業化有直接關係。在大多數國家,醫生是服務行業,是為病人服務的,在服務中,從專業角度,治病救人是第一位的。因為給予的是很好的服務,所以收入都比較高。但是中國的醫療產業化,淡化了醫生治病救人的服務功能,強化了買賣關係。當然在其他國家也有這樣情況,但是在其他國家是付費多少、享受多少服務。

在中國,這方面就比較弱,醫療產業化的結果就是在病人和醫生之間不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而是相對對立的緊張關係。就這個案例來說,有個很奇怪的問題,至少在美國,如果你向醫生發出威脅,警方會馬上介入,這屬於刑事犯罪。

另外,更具體地說,中國的醫療體制改革是以藥養醫,因為政府沒有補貼,醫院就想盡辦法從病人那裏找錢。中國的醫生和藥在一起,這在美國也不是這樣的,醫生和藥是分開的系統,醫生為你開這種藥,是沒有好處的。中國以藥養醫,就造成收入問題。

另外在中國,其他的服務跟不上,在這個案例中就存在這種問題,高齡晚期患者在美國會轉入關懷醫院去,已經不提供治療,但是也會提供服務。但是這些制度都是表面現象,關鍵問題是,在中國大陸現在都是互害社會,無論是食品還是什麼,做這種服務的人是不會消費自己的產品的。但是醫療部門的特徵就是為病人服務的,和生命有關,和其他領域的互害關係相比,就更加突出。

有分析認為,這起事件折射出中國醫患關係緊張的社會問題。中國醫患關係緊張,其根本原因是什麼?

橫河說大規模的醫患緊張關係跟中國特色的醫療改革、醫療產業化有直接關係。在大多數國家,醫生是服務行業,是為病人服務的,在服務中,從專業角度,治病救人是第一位的。因為給予的是很好的服務,所以收入都比較高。

但是中國的醫療產業化,淡化了醫生治病救人的服務功能,強化了買賣關係。當然在其他國家也有這樣情況,但是在其他國家是付費多少、享受多少服務。

在中國,這方面就比較弱,醫療產業化的結果就是在病人和醫生之間不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而是相對對立的緊張關係。

就這個案例來說,有個很奇怪的問題,至少在美國,如果你向醫生發出威脅,警方會馬上介入,這屬於刑事犯罪。

另外,更具體地說,中國的醫療體制改革是以藥養醫,因為政府沒有補貼,醫院就想盡辦法從病人那裏找錢。中國的醫生和藥在一起,這在美國也不是這樣的,醫生和藥是分開的系統,醫生為你開這種藥,是沒有好處的。中國以藥養醫,就造成收入問題。

另外在中國,其他的服務跟不上,在這個案例中就存在這種問題,高齡晚期患者在美國會轉入關懷醫院去,已經不提供治療,但是也會提供服務。但是這些制度都是表面現象,關鍵問題是,在中國大陸現在都是互害社會,無論是食品還是什麼,做這種服務的人是不會消費自己的產品的。但是醫療部門的特徵就是為病人服務的,和生命有關,和其他領域的互害關係相比,就更加突出。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法規司司長趙寧表示,這不是一起醫療糾紛問題,而是一起非常嚴重的刑事案件。為什麼中國國家衛健委不認可這起事件源於醫療糾紛?去年,中國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說,儘管對醫護人員的襲擊看似令人擔憂,但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看。他說,2016年中國診療量為80億,這一數字相當於世界總人口。而同期醫療爭端為5萬件,只佔總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他的結論是中國不存在醫患關係緊張的問題。

橫河說從案子性質來說,當然是個刑事案件,而且是嚴重的刑事案件,但並不表示這不是醫患糾紛,醫患糾紛導致了刑事案件,這不能分開說。

醫患之間的糾紛牽扯到幾個問題,一個是怎麼定性這個案例。在中國大陸有很多醫鬧的行為,很多已經是職業醫鬧了,職業醫鬧的案子多大程度上被定性為醫患糾紛?很多沒有解決的、被調節的糾紛既沒有賠償,也沒有走刑事渠道,這其實是維穩思維在醫療界的反映。

案子越少越好,群體事件到了一定程度後,就不再報道或者上報了。官方數據有多大程度值得相信,是另一回事。

平均來說,美國的醫患糾紛都是走的法律渠道,所以美國有保險,官司,用比較文明的方法來解決。中國不在法律或者申訴體系中,體系不完善,還是維穩思維。並不把這個作為社會上需要解決的矛盾。這種事情長期存在而不被重視,整個當局不把它作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這是內部系統的維穩需要。

橫河說醫療改革和經濟改革存在同樣問題,這是個整體的問題。中國的經濟和中國的醫療都是兩邊占,既不是私有制,也不是公有制。

醫療在國際上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國家包攬,福利國家是這樣。美國是私有制,政府是調控作用。中國現在是兩邊占,經濟上要求自己養自己,但是行政上就加以干預,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的特色醫療體系,這種矛盾是不能用行政改革的方法來解決的。

醫療資源有分配不平等的問題。比如達到幾級高幹了,就全包並且醫療資源非常好,但是老百姓和中產階級依靠醫療保險,到了一半的老百姓就很困難了。

醫療資源整體上看是缺乏,但是更嚴重的問題是分配不平衡。權貴集團不會放棄他們優厚的醫療待遇的。所有社會問題在中國大陸的醫療體系都落實到了醫生和患者之間。患者不知道找誰,只能找給他治病的醫生。這對醫生來說很不公平,但是制度就是不希望你上交這種矛盾,也沒有仲裁機構。

在中國,這些問題目前沒法解決,比如醫療資源分配不公平,還有人才流動,人才流動也是同樣的問題,就是它不是完全私有化,而是行政干預的私有化,這是最糟糕的制度。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1231/1390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