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不要和用花唄的人做朋友」

1

雙十一過去了,你花了多少錢?

我認識一個同事,今年三月剛拿到第一份實習工資,2500元。當天晚上,他就去網上分期買了台蘋果pro,17999元,12期,每月1600元多。

他盤算得很清楚:每月1600元,還剩900,吃住在學校,基本沒啥開銷。畢業後轉正,工資至少5000,除去還款,吃住都可以搞定,分期的費用完全可以承擔。

年輕人給自己挖坑,往往從盲目自信開始。畢業後,他和朋友一起找房,預算每人500一個月,合租。這個價格只適合城中村,兩人都看不上,樓層低、面積窄,沒陽光、沒信號。

最後他們找到了一套小區裏的房子,兩房一廳,3200一個月,押二付一。他咬牙從借唄里借了5000出來,全部交給了房東。

網易嚴選的廚具、宜家的辦公桌和沙發、搬家費、寬帶費,他狠了狠心,又把第一張信用卡刷爆了,額度不高,5000塊。

美好的畢業生活從還債開始,每個月的狀態就是:工資還沒發,銀行賬單就到了。

最窮時,他連2塊錢公交車費都快拿不出來,晚上回來清水煮麵條,沒有油只有鹽和生抽,最狠的時候,一瓶老乾媽吃了半個月。

畢業不到半年,他已經欠了5萬塊,還不算利息。我已經猜到,接下來三年,他會越欠越多,開更多的卡,借更多的網貸、高利貸,拆東牆補西牆。

典型的貧民窟青年,表面上風光無限,背地裏狂風呼嘯。一邊消費着根本不符合身份的日用品,一邊承受着這個收入根本承受不起的債務。一步步把自己的人生推向債務深淵,萬劫不復。

你說他蠢嗎?大學畢業,智商應該不低。

你說他不蠢嗎?人生還沒開始,就讓自己背了一身的網貸,還自詡有為青年。

這樣的財商,老實說,是真蠢。該罵嗎?該!我覺得該狠狠地罵,不然永遠不會清醒。

2

像這樣的年輕人多嗎?多。

紅星新聞報道,90後女護士李玫深陷網貸,母親替她還了23.7萬後,她還偷偷借,加起來共借了60萬。母親受不了,說出她是領養的真相。

李玫月收入不過8000元,每月開銷卻高達三四萬。問她花哪裏去了,她說,

「每天上下班只坐網約車,中午叫外賣,下午一杯星巴克,固定消費三四百。平時無聊的時候就上淘寶,看到喜歡的就買。」

「愛上了說走就走的旅行,一張機票,周六去,周日回,去過不少城市打卡。不去打卡周末也一定會出去玩,有時會請朋友吃飯。」

60萬的貸款,除了消費,還有所謂的創業。

2014年,李玫看到某個辭職的同事在朋友圈賣面膜,感覺做得還可以,就出了一點小錢,算是合夥,幫忙推廣面膜。頻繁發圈的結局就是被拉黑,李玫沒做下去,合夥的錢又打水漂。

我身邊有不少這樣的朋友,每個月就五六千塊收入,背着四五十萬貸款。他們和李玫一樣,欲望大於能力,用最精緻的產品,借最昂貴的網貸。甚至是喪心病狂的裸貸、高利貸。

滙豐銀行調查顯示,現在90後的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已經步入社會工作的90後,人均負債超過10萬。

我國90後在借貸市場中佔比高達49.31%,位居亞洲同齡人首位,有28.57%的人使用消費貸款,是為了償還其他貸款。

全中國有一半貧民窟青年在消費貸里掙扎,吶喊,越陷越深、越走越偏。

那些每天在朋友圈歲月靜好的年輕人,很可能就在負「債」前行;那些天天雞血的年輕人,說不定超前消費已經到了2021年。

3

我們都得了「妄想症」

在消費貸坑裏的人,彷徨焦慮久了,其實很絕望。

什麼殺死了希望?

是妄想症。上流社會妄想症。

閨蜜單位有個下屬,家裏條件不怎麼好,每月發工資,兩周就花完,沒錢了就刷信用卡。

後來結了婚,老公也是打工族,沒攢什麼錢,兩人也沒錢買房子。

女方花銷不低,朋友圈裏光鮮的不得了,去個好地方就要發照片,包包鞋子都不便宜,明明沒錢也不虧待自己,鞋子一買就是幾雙,衣服經常換,但私下經常和同事借錢,一次200、300,過一周還。

工作倒是沒少努力,慢慢做到了財務副總,但存不到錢,想了很多辦法才湊到了房子的首付。現在還房貸,壓力大的要命,臉憔悴了很多,看起來老了十歲。

就這樣,朋友圈還是沒少發買買買的照片。

一個人活得好不好,還真別看朋友圈那些光鮮亮麗的文案和照片,曬什麼缺什麼。

互聯網連結了10億人,每個人都好像得了上層社會妄想症,總覺得去四季酒店吃個自助餐,買個絕版愛馬仕,就覺得自己身價百萬。

可大多數人沒有駕馭這些奢侈品的能力。

《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一書中,探討的是聯合國貧困線下的10億人為什麼脫不了貧。

我們雖不是書中描述的那10億人,但思考問題的方式,對金錢的管理,都和真正那1%的上層社會的人,差了一個銀河系。

當哪天生活來個暴擊巨浪,貧民窟小公主們小王子們恍然大悟:「Oh My God!原來我和那最底層的10億人,毫無區別!」

4

我們都以為錢很好賺

太多一夜暴富的故事讓我們相信:錢很好賺。

李佳琦、薇婭,還有眾多年輕人掙到第一個100萬的案例,引發了焦慮同時也引發了雞血。

我曾報過一個寫作課,教人如何寫稿賺錢的。很多人報名了,也確實有幾百人在其中學會了投稿,或者做號。

但投稿市場天差地別,有5000元的,1000元的,500元的,200元的,也有20~30元的。

關鍵是,這是門技術活,用腦,用力,用時,你的時間有限,能寫出來的稿子也有限,寫出來能不能用,會不會被拒稿也是個問題。

靠副業賺錢真的那麼容易嗎?

我有個朋友,接了一個文案策劃的活,3000元,看起來很多,結果是熬夜通宵改了一個星期,還是不通過,前後磨了兩周的時間才弄好,甲方還打了折,說了各種問題,最後我朋友才收到600塊。

通宵兩周換來的600元,讓我朋友那段時間整個人變得極其暴躁,休息了一整個月才恢復過來。

不是說搞副業不行,我一直支持多管道收入。但這事沒那麼簡單,所以不要在花錢上大手大腳,每一分錢都很重要。

還有搞什麼奶茶店加盟、刷臉支付加盟的,看人家賺錢也去搞,結果賠得傾家蕩產。總有小韭菜們想去踩一腳,綠油油的樣子人家不割你都不行。

千禧一代都成長在比較和平安穩的年代,沒經歷過一些時代的苦難,容易盲目自信,覺得錢很好賺,覺得創業很應該。

還是醒醒吧。如果你從未理性評估過自己的抗風險能力、理財能力,就貿然按着自己的理想主義走,你除了成為大佬們的韭菜,一點用都沒有。

5

我們躲不開「即時滿足感」

所謂抗風險能力,理財能力,都來源於你有沒有理財計劃。

看過一本書,作者把這個世界的人劃分在三個車道上,有人在快車道,有人在慢車道,有人沒有資格走在車道上,一生都在行人路上。

走在行人路上的人,永遠處於一種破產狀態。

「即時滿足感」充斥了他們的大腦,手上一有點錢,先想到絕不是存起來,一定是散財,去旅遊、買新車、新衣服,或者其他火爆的新品。

這樣的人不可能過上高品質生活,哪天發大財也是把錢散掉,因為那樣太爽了。

他們陷入「生活方式奴役」的泥潭中,貪戀及時行樂,感官刺激,獲取即時滿足感。他們更不會有詳細的理財計劃,每個月的負擔漸增。

美國金融危機前,55歲以下的人中,57%的人資產淨值為零,甚至為負;金融危機爆發後,85%的家庭存款為零或為負。

中國家庭也不遜色,至少有一半不存錢的。《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表示,中國新一代年輕人里(35歲以下),56%的人暫未開始儲蓄。開始儲蓄的44%的人中,平均每月儲蓄僅1389元。

沒有理財計劃,光是尋求即時滿足感,就註定會被各種寄生性債務纏身。那就不用喊窮了,因為以後只會更窮。

6

中國年輕人大部分是被概念養大的,吹牛逼的多,肯踏實的少;愛空想的多,肯實幹的少;會花錢的多,懂存錢的少;眼光短淺的多,見識長遠的少。

在消費貸如此嚴重的時代,結合最近看的幾本理財書,分享幾點建議:

01先還債

這條建議適合欠消費貸的人,房貸除外。如果你是年輕人,還欠着花唄、借唄、白條、微粒貸、信用卡、各種網貸,那你什麼都別想,只做一件事就可以了:還錢!

做個表格,統計下自己欠了多少錢,利息多少,每個月收入多少,仔細算一下,你多長時間可以還清。

02再存錢

花唄欠幾千,信用卡刷爆,還厚着臉皮大談投資機會、理財思維、暴富真理。老實說,我聽着都覺得臉紅。

給自己定個10萬存款的目標,每個月3000,一年就3.6萬,三年就夠了,別人三年欠10萬,你三年存10萬,這就是你們的差別。你已經超越了絕大部分年輕人。

03創業需謹慎

很認同一句話,絕大多數人,根本就不適合搞加盟,他們只適合老老實實上班,高收益對應的從來是高風險,能承擔風險的人是極少數,絕大多少數都是自以為能承擔,結果出事兒之後哭爹喊娘。

這話同樣適用於創業,絕大多數人,不!適!合!創!業!很大概率,你就是那個絕大多數。

再回到開頭那句話:年輕人給自己挖坑,往往從盲目自信開始。所以,創業,需謹慎,適用你的,可能是第四條。

04多渠道

除了本職工作之外,找第二份第三份收入,尤其是大城市,機會多,做一到兩份兼職並不難,類似投稿、家教、銷售、保險等,門檻不高,只要用心,大部分人能勝任。

05少裝*

我讀研究生那會,一大學同學結婚,大家聚一起討論,份子錢多少合適,普遍的說法是1000,這是慣例。我說你們隨意,我還讀書,最多就200。

其他人工作了,但工資也不高,沒買房也沒買車,包1000塊,何必呢,自討苦吃。反倒是後來,我還和這個同學經常有聯繫,也相互幫忙。

沒那個經濟實力,就不要趟慣例那渾水,把人情消費降下來,一年能省好多錢。

承認自己目前沒錢,不丟人。

責任編輯: 秦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1113/1368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