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增長困境——中國經濟進入「蹺蹺板年代」

中國經濟已進入「下行」階段,這是中共當局昔日盲目追求高增長而胡折騰的必然後果。由於一時性的出口景氣和房地產景氣一去不復返了,當局正在玩「蹺蹺板遊戲」,試圖讓房價不大漲、消費不大跌,以此來維持經濟穩定。這是不得已而又無效的最後手段,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滑落會隨着時間的延伸而日益明顯。

一、從增長的狂熱到增長的困境

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只有三種拉動力量,即出口、消費和投資。因此,出口、消費和投資通常被稱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如果為這「三駕馬車」拉套的「三匹馬」當中有一匹或兩匹「趴下」了,經濟增長的動力就大為衰減;若這「三匹馬」全都趴下了,則經濟增長就像一輛失去動力的「馬車」,靠慣性是滑不了多遠的。

如今的中國經濟恰恰就像這樣一匹失去動力的「馬車」,「三匹」拉車的「馬」都「走不動」了。目前,由於美中經濟關係惡化,中國的出口大受影響,8月的出口交貨值比去年同期下降4.3%,近三年來首次表現為負增長;與此同時,投資和消費也處於相對收縮狀態,房地產投資增速連續四個月下滑,8月製造業投資與去年同期比下降1.6%,而消費者的購買力也越來越弱。官方雖然不得不承認,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下行」階段,卻不願坦誠說明,今天的「經濟下行」其實是昔日盲目追求高增長而胡折騰的必然後果。

首先談一下出口狂潮的荒謬性。本世紀初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十年間的經濟繁榮主要依賴出口,從2003年到2007年,出口連續每年以高於25%的速度增長。一個國家的經濟對出口的依賴程度被稱為外貿依存度(即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2001年中國加入WTO時的外貿依存度是38.5%,而2006年躍升到峰值67%,這樣的外貿依存度是號稱「出口大國」的日本平成景氣末期的外貿依存度的4倍多。但當時沉浸在繁榮喜悅之中的中國社會完全沒有意識到,這種高度依賴出口的繁榮不但很難長期維持,而且很脆弱。

中國能連續讓出口幾十年都保持25%以上的增長率嗎?顯然不可能。從常識判斷,人口規模小的國家,出口數額小,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微乎其微,或可保持長期貿易順差,但對中國這樣的人口超級大國來說,全球市場卻顯得太小,中國的勞動力佔全球就業人口的26%,即便全世界所有工業化國家都停止出口、把市場全都讓給中國,中國的「出口景氣」也不可能無限期延續下去。何況,從國際經濟平衡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不現實的,因為貿易必須互利,才能維持久遠;若中國一國賺盡了全球的錢,長期多賣少買,積累起巨額外匯儲備,以後誰還有能力持續從中國進口呢?所以,這樣的「出口景氣」總有結束的一天。

果然,中國的出口景氣從2012年開始衰退;而中國對美國市場的快速擴張以及對美國知識產權的侵犯,最終導致了去年爆發的美中經貿衝突。這場衝突徹底終止了中國多年來依靠每年數千億美元對美出口順差來積累外匯儲備的國際收支平衡手段。現在看來,中美經貿衝突其實早就植根於當年的出口景氣當中,它的發生是完全可以預料的。

再來看房地產泡沫的營造。從2008年開始,中國為了阻止經濟下滑,大力推動房地產開發,用房地產泡沫來拉動經濟。在過去的十年裏,迅速膨脹的房地產泡沫終於造成了供大於求的局面,也造就了圍繞房地產需要的畸形發展的製造業產業鏈、地方政府為房地產開發而大量投入基礎設施投資所形成的巨額地方債,以及銀行和民間借貸市場對房地產業的高度依賴和潛在金融危機。如今,靠房地產投資來帶動經濟這一發展戰略,終於在「死胡同」里走到了盡頭。

二、從「三駕馬車」到「蹺蹺板遊戲」

為了安慰國際商界和國內民眾,中共當局總是宣稱,中國有十幾億人口,消費潛力巨大,靠國內消費足以帶動經濟繼續保持增長。但是,中國的企業界仍然十分焦慮,因為他們看不到商機。他們的焦慮其實與盲視有關,許多人不了解,當局昔日放縱房地產泡沫膨脹的痛苦後果現在終於顯現出來了。

由於房地產泡沫造成的過高房價一直在擠壓國民的消費能力,而當局害怕房地產泡沫破滅造成嚴重金融和財政危機的心態,導致中國經濟坐上了「蹺蹺板」。所謂坐「蹺蹺板」,就是說,房地產泡沫和民眾的消費能力成為一對分「坐」「蹺蹺板」兩端的「對手」,此上彼下,此下彼上,這種情況下,妄議消費拉動經濟,幾乎成了笑談。

具體來看,如果房地產價格不斷上漲,那麼消費者背負巨量房貸,只能壓縮消費,於是經濟就處於房價偏高、消費萎縮的「一高一低」狀態;反過來,若房價大跌,則銀行壞帳暴增、財政收入斷源,同時貸款買房的民眾會進入「負資產」狀態(即貸款額大於房屋價值),雖然新的購房者或許可能因房貸負擔下降而增加消費能力,但擁有數套房產的中產家庭卻財產縮水,整體經濟會處於房價大落、消費略升的「一低一高」狀態。不管是「一高一低」,還是「一低一高」,都只不過是經濟增長困境的兩種形態,無論哪一種都不是擺脫困境的出路。

三、居民家庭房貸債務擠壓消費

中國銀行研究院9月25日發佈的《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稱,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大,消費不振是經濟最大的拖累。2015年之後中國居民的家庭債務與可支配收入(指居民稅後可用於消費和儲蓄的收入,包括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淨收入、財產性淨收入和轉移性淨收入)的比值,迅速從89%上升至120%,幾乎每年增加10個百分點。

那麼,那些有債務的家庭每年必須支付的還本付息數額平均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究竟是多少呢?這個比例在中國似乎是個研究禁區,研究者們往往故意把負債家庭的債務支出負擔與沒有債務的家庭支出平均計算,得出一個偏低的債務負擔比例。

不過,中國的《金融時報》今年4月15日披露,「2017年城鄉調查口徑可支配收入下中國居民部門的償債比率,已經超過英國、美國、日本、法國和德國等國家。」可以想見,對中國城市的許多家庭來說,債務支出會大大壓縮消費開支。

居民借錢都幹什麼用了?買車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8月,金融機構的52.8萬億元人民幣住戶貸款中,61.4%是消費性中長期貸款,這部分貸款主要是住宅貸款。顯然,中國居民借錢主要用來買房了。

高房價通過高額房貸掏空了消費者的荷包,民眾的消費潛力自然會萎縮。直接受到影響的不只是買房的年輕一代,由於房價居高不下,許多年輕人的長輩不得不幫助支付一部分首款,這便影響到許多長輩家庭的長期消費潛力。

四、玩「蹺蹺板遊戲」來維持經濟穩定?

目前,中共當局的經濟政策實質上是在玩「蹺蹺板遊戲」,即試圖讓房價不大漲、消費不大跌;換言之,讓「蹺蹺板」保持在水平狀態。一方面,當局繼續抑制房價上漲,希望高房價不要進一步壓低購房者的消費能力;另一方面,為刺激消費,出台了多種政策,從6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的推動新能源汽車消費、「汽車下鄉」和家電更新換代等措施,到8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穩定消費預期、提振消費信心的20條措施,不一而足。

但正如官媒所言,「這些政策刺激消費的效果遠不及預期,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簡單來說,中國居民借錢太多,沒錢消費了。」

毫無疑問,居民消費能力與房地產價格的「蹺蹺板遊戲」無法產生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而讓「蹺蹺板」保持在水平狀態,更是高難度操作,這連玩過蹺蹺板的小朋友們都一清二楚。事實上,除了「蹺蹺板遊戲」,中共當局也確實沒有什麼別的辦法來重建經濟繁榮。

今天的中國,經濟下行已經成為定勢,而這個「下行」並沒有底線,經濟增長速度的滑落會隨着時間的延伸而日益明顯。對中共當局來說,頭痛的經濟困境已經是一個它始終不願承認的「新常態」了。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1011/1353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