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重陽節為什麼有賞菊習俗?菊花為何是重陽節的重要標誌

重陽節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民間在該日又稱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賞菊是重陽節的一項傳統活動,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重陽節賞菊的習俗。

一、重陽節為什麼要賞菊

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

重陽節正是菊花盛開時,每逢重陽節是最佳的賞菊時期。而菊花又被稱為長壽之花,重陽節賞菊有祈求長生與延壽之意。所以,菊花又被稱為「延壽客」。

據說重陽節賞菊的風俗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

賞菊之風盛行在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

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

二、重陽節賞菊的風俗

唐朝時人們對重陽節賞菊已十分重視,當時的詩人在詠九日的作品中,涉及到菊花的比比皆是。王縉的詩句:今日登高樽灑里,不知能有菊花無,生動形象地說明唐朝已形成無菊不重陽的風尚。

宋代《東京楚華錄》卷八:「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其黃、白色蕊者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金齡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

明代,在《陶庵夢憶》中記載有:「兗州紹紳家風氣襲王府。賞菊之日,其麵食、其衣服花樣,無不菊者夜燒燭照之,蒸蒸烘染,較日色更浮出數層。席散,撤葦簾以受繁露。」

清朝時,有的地方在重陽節期間舉辦菊花大會,人們傾城出動觀賞。在京城幾乎家家種菊花,富貴人家往往要種上數百盆,在重陽節時用盆菊堆成前低後高的山形,稱為九花山子。

清代賞菊,如《燕京歲時記》:「九花者,菊花也。每屆重陽,富貴之家,以九花數百盆,架度廣廈中前軒後輕,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積者,曰『九花塔』。」

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記》等書中也有賞菊之記載。至今,重陽節期間,各大公園也仍組織大型菊展,並將菊縛紮成各類動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觀。

三、古人重陽時節賞菊的詩篇

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是一位賞菊專家。有一記載說,有一年九月初九,他正在宅邊東籬下賞菊,彈琴吟唱,突然酒癮大發,忍耐不住,立刻吟出了一首《九日閒居》的名詩。

重陽之時,芳菊盛開,獨傲秋霜,文人雅士感物懷人,於是除飲菊花酒之外,又有插菊花、賞菊花的逸事。唐杜牧詩云: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中看到了唐代重陽節習俗,不僅有「登高」,還有「插茱萸」。

孟浩然在《過故人莊》便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的賞菊記事。到了宋代賞菊之風更熾,宋代的都城九日賞菊,那菊花不但品種繁多,而且賞菊形式花樣翻新。

重陽賞菊是節日必不可少的內容,我國人民賞菊其歷史也很久遠。漢代,曹丕在給鍾繇的書信中就曾寫道:九月九日,草木遍枯,而菊芬然獨秀,今奉一束。

可見,當時就有君王在重陽節賜臣子以菊花的習俗。不僅說明古人賞菊成風,而且描述了他們愛菊的程度,賞菊既罷,還要摘些菊花插在頭上,何等歡欣鼓舞。

其實,古代人過重陽節時,有不少內容和「菊花」相關,比如賞菊花、詠菊詩、戴菊囊、喝菊花酒等等。插菊花盛行於唐代,九日賞菊之風亦蔚然大盛。各位看官,你說呢?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中原文化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1007/1352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