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舅公公俞大維 民國國防部長燒出舍利子(圖)

作者:
一九五零年三月,俞大維在台灣被任命為國防部長。他不是黃埔出身、不是國民黨員,一介書生當了國防部長,是很罕見的。 俞大維生前信佛,去世前的五個月正式皈依佛門,法號淨維。他的遺骨火化後,出現數十粒舍利子,令人稱奇。

俞大維任軍政部常務次長時與夫人陳新午合影

半生讀書

俞大維五歲啟蒙,他的老師是湖南一個舉人,但他瞞着老師看了許多閒書,如三國、紅樓、西遊、隋唐演義等等。家裏還請了英國老師教他們姐妹兄弟學英文。十六歲進上海復旦中學,家住在英租界唐山路,他常常跟附近英國孩子一起玩耍,英語能力大大提高。從復旦中學跳班畢業時,俞大維英語科第一名。十八歲進入復旦預科,他選修了德語、經濟、數學、化學等科目。後來因肺病休學,在家養病期間,他自學了微積分。兩年後,他插班考入聖約翰大學三年級,必修課程中有邏輯學、社會學、國際法、哲學史等,開拓了他的視野。

一九一八年,俞大維負笈留洋,在美國哈佛大學專攻哲學。三年一共十二門課,他統統都拿的A。他告訴同學們他的秘密: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他認為平時應該認真讀書,不要等考試才臨時抱佛腳,功夫全在平時的孜孜不倦。在哈佛三年,他取得博士學位,並獲希爾頓旅行獎學金。用這筆獎學金,他到了柏林大學,攻讀德國哲學和數學,並聆聽了愛因斯坦教授的相對論。一九二五年,俞大維寫了一篇論文,題為數學邏輯問題之探討,刊登在愛因斯坦主編的德國數學雜誌《數學現況》上,成為在這本著名刊物上發表論文的第一個中國人。幾年後,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也在《數學現況》上發表了論文,成為第二個中國人。後來,他倆結成好友,只要見面就談數學,沒有任何客套話。抗日戰爭時期,愈大維在重慶任兵工署署長,華羅庚一家逃難也到了重慶。俞大維幫他找了房子,兩家人住得很近,便於時時探討數學問題。

俞大維學成畢業,柏林大學請他留校任教,他婉言拒絕了,但他學到的知識卻終身不忘。(他九十歲那年,摔了一跤,後腦勺摔破了。醫生治療後,說問題不大,但他自己不放心,叫人從書架上找了本塵封的微積分書,說:你念一道習題,我來做做看。結果答案完全正確,老人很得意:我腦子沒跌壞!)一九三零年,俞大維第二次留學德國,這回專門學習軍事,包括兵器製造、戰役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彈道學,他用德文寫了四十多本筆記。後來他回憶說:這兩年學到的比哈佛三年學的還多!德國前參謀本部軍令署署長是他的楷模,他把自己以後的生涯定位成:做一個沒有姓名的參謀官。

半生行伍

一九三二年,俞大維自德國學成回國。次年,他擔任兵工署署長併兼任兵器教官。抗日戰爭期間,兵工廠都遷到西南大後方,保證了武器、彈藥的供應。他當了十二年兵工署長,後來又擔任軍政部常務次長,自己開玩笑說他是在打鐵。一九四六年五月,俞大維接任交通部長,不僅修復了浙贛鐵路,還修建了大陸到青海的一些公路,改善了郵政系統。我記得當時有一組漫畫,描寫國家要人,有一幅是俞大維跨騎在一列火車上,大頭小身,維妙維肖,配的詩則忘記了。(另一幅是宋慶齡,有可憐國母宋慶齡的句子,至今記得)他擔任交通部長兩年零八個月,一九四九年初,蔣介石下野,俞大維正因病住院,辭去交通部長職務。

一九五零年三月,俞大維在台灣被任命為國防部長。他不是黃埔出身、不是國民黨員,一介書生當了國防部長,是很罕見的。一九五四年初,他因惡性腮腺瘤在美國治病,想辭去國防部長一職。但是後來發生了大陸炮擊大、小金門島的九三炮戰,俞大維只好繼續國防部長職位,親自到前線視察,並下令報復性炮擊大陸沿海各省。後來,他幾乎每兩周就去視察一次大、小金門及大擔、二擔島。有一次為搶佔高登島,他被吊車吊上懸崖峭壁。高登被駐軍官兵稱為大維港以感念這位身先士卒的將領。他帶領士兵們用馬其頓防線方法挖坑道、築工事;親自參加偵察飛行,有時深入到福建機場上空;他肯定兩岸即將發生戰爭。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三日,俞大維正在大金門視察,三千多發炮彈從對岸呼嘯着射過來,死了好幾個人,俞大維腦部中彈,血流披面。後證實他腦後有一彈片,差一點便沒了命,那彈片一直沒取出來。他帶着傷指揮了金門海戰。那年我正在讀大學,跟同學們興高采烈地唱着一首新歌:大炮封鎖了金門島,嚇得敵人鑽坑道。剛想伸伸烏龜頭,(白)預備!開炮!烏龜的腦袋就報銷了!

台灣在一九八八年發行紀念八二三炮戰三十周年的郵票,上面赫然是穿着軍服的俞大維在金門前線向蔣介石匯報的情景!

俞大維通過接見美國記者,要求美國出兵干涉。美國果然又發表聲明、又派了飛機支援,還送給俞大維一批響尾蛇導彈,導致九二四空戰。巧的是,對面海峽指揮戰爭的也是個湖南人:國防部長彭德懷。有人說湖南人嗜辣,所以火氣大,兩岸打得不亦樂乎。漸漸地,大陸改為單日射擊,節假日停止射擊,直到完全停火。一九六四年底,俞大維再次請辭國防部長,並極力推薦蔣經國接任。從此,結束了他的行武生涯。他說:當了十幾年的國防部長,我沒有交白卷。而赤膽忠心、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彭德懷呢,也正在這個時候被拉下馬來,最後落得個悲慘下場。世事難測,俞大維當年對李登輝說的那番話,說明他認識到幾十年來兩岸、世界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

妻與子

俞大維在德國期間,愛上了美麗的鋼琴老師。那位德國姑娘珠胎暗結,父母卻不允許她嫁給這個身材矮小、貌不出眾的中國青年。孩子生下來,是個漂亮的男孩。俞大維根據德文名字的發音,叫他揚和;又依照俞家族普中文、明、大、啟、聲、振、家、邦的排行,給兒子起名為俞啟德,一方面紀念他的德國母親,一方面希望兒子德才兼備。揚和由誰來撫養呢?跟俞大維同時在德國留學的表哥陳寅恪建議帶回中國交給他妹妹撫養。

陳寅恪的母親,是俞大維的嫡親姑母俞明詩;父親是著名學者陳三立,號散原老人。陳寅恪行六,有個九妹陳新午,小名九毛毛,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哥哥作主,能幹潑辣的陳新午以未嫁雲英之身做了揚和的母親,俞大維也順理成章地娶了表姐為妻。婚後他仍以早就習慣了的稱呼九姐稱自己的太太,夫妻鶼鰈情深。因為是嫡親表姐弟,他倆的第一個兒子方濟天生弱智,一直跟父親住在一起。一九八九年我見到他時,送他一盒裝潢美麗的巧克力。我那五十多歲的方濟舅舅笑得像個孩子,將巧克力緊緊抱在懷裏。他們的小兒子小濟早年來美國,雖已成家,過着捉襟見肘的日子;兩袖清風的俞大維不得不變賣多枚勳章支援小濟。

我第一次見到陳新午是在重慶,我們在戰火中顛沛流離、衣不遮體,看見雍容高貴的四舅外婆,小小的我喊了出來:你真好看啊!她聽了非常高興。到南京後,她常常叫人接我父母去陪她打麻將,我們當然也跟着去玩,他誇我父親牌風甚好。兩岸分割後,彼此失去聯絡。她晚年患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大維先生對老妻關懷備至;她住院後,俞大維風雨不改每天去探望。俞夫人去世後,每年忌日,大維先生一定前往祭悼,手扶骨灰罐,流着淚對亡妻喃喃細語。

四舅公公對我說,如果有來世,他也想當一名教師。他很欣賞他的岳父散原老人的集句:憑欄不盡風雲氣,來作神州袖手人。對他目前的情況則自諷為:幾時春暖秋涼日,一個冬蟲夏草人。我喜歡這幾句詩,當場跟他討了一張印着俞大維用箋的紙抄了下來,保留至今。

親家

俞揚和一九二三年生於德國,是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第十六期畢業生。他二十歲時,在美國鹿克戰鬥機飛行學校完成了高級飛行訓練,回到中國,參加中美聯合飛行大隊,對日作戰。戰鬥基地在湖南醴陵,揚和的英文好,給隊友們的相互溝通帶來很大方便。他參加空戰三十多次,最後一次被敵機擊落,跳傘受傷,為醴陵游擊隊抓獲,以為他是日本人。想不到揚和跟他們大講湖南話,問他們:難道有會講湖南話的日本人嗎?游擊隊員們弄清他的身份,趕忙抬他去醫院治療。可惜揚和的傷殘已不能再服役,他依依不捨地離開了空軍,後來一直擔任民航駕駛員。

一九四七年,我在南京、上海都見過揚和舅舅,當時他顯得高大英俊,一雙灰藍色的眼睛配上高高的鼻子,但是臉型和嘴都是俞家的標準模樣。他講一口道地的湖南話,叫我母親大姐姐,十分親熱。他那時的妻子是個不會說中文的華僑,名叫IRIS,揚和跟她說英文。一九四八年底,我父親到香港辦事,揚和開着汽車陪大姐夫玩遍了港九。從那以後,我們就再沒有見過他,聽說他離了婚,一直在美國。一九五九年聖誕節,正在美國讀書的蔣孝章在華盛頓俞家邂逅了俞揚和,一見鍾情。他倆談婚論嫁的消息傳到了台灣,蔣經國愕然,要求愛女三思而行;俞大維泰然,認為兒女成年,有權利婚姻自主。一九六零年五月,揚和、孝章在一間小教堂悄悄結了婚,雙方父母皆不在場。一九六一年,他們生了一個兒子。祖父俞大維為孫子取名俞祖聲。祖聲的出世,不僅得到祖父母的歡心,也得到外祖父蔣經國、曾外祖父蔣介石的寵愛。台北中正紀念堂的牆上,有一幅大照片,蔣介石坐在當中,懷裏抱着的便是祖聲。蔣、俞兩家就這樣成了親家。

揚和被外界稱為神秘人物,他與孝章婚後一直住在三藩市,深居簡出。令孝章痛苦的是,她的兄弟孝文、孝武、孝勇至死沒有接受揚和這位姑爺;甚至有人寄過一封帶子彈的恐嚇信給揚和。夫妻倆保持低調,從不在媒體上曝光。四舅公告訴我,每當美國出了新書,揚和便立刻買下寄到台北讓老父先睹為快,是個孝順的好兒子。四舅公生前留下遺言:

余無長物可以遺子孫,惟忘身報國家訓而已。余去世後,遺體火化,不得舉行任何弔祭或紀念儀式。骨灰由長子揚和駕機飛灑於金門海面。

一九九三年七月十五日,揚和親自將父親的骨灰灑到了金門外海面上,俞夫人陳新午的骨灰也一併海葬。俞大維生前信佛,去世前的五個月正式皈依佛門,法號淨維。他的遺骨火化後,出現數十粒舍利子,令人稱奇。我來三藩市定居後,跟揚和舅舅見過幾次面,他似乎不象我記憶中的那麼高大了,但仍是和藹親切。他不肯合影,也從不邀我去他家。我至今沒有見過表舅母蔣孝章。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共識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706/1311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