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中共官員二奶成群 吳佩孚卻以「老妻尚在」拒洋妞!

—原標題: 吳佩孚以「老妻尚在」拒洋妞!人的價值,在遭受誘惑的一瞬間被定格

作者:
1921年4月21日,來自德國的露娜小姐在洛陽見到了吳佩孚,一見傾情,秋波頻傳,無奈吳就是不領情。回去之後,露娜小姐對吳大帥下了「最後通牒」——譯成中文就是:「吳大帥,我愛你,你愛我嗎?」吳佩孚看後大笑不止,提筆原信批了「老妻尚在」四個大字,命譯員將此信送回。

吳佩孚:面對誘惑人的價值瞬間被定格(圖片:希望之聲合成)

1921年4月21日,來自德國的露娜小姐在洛陽見到了吳佩孚,一見傾情,秋波頻傳,無奈吳就是不領情。回去之後,露娜小姐對吳大帥下了「最後通牒」——譯成中文就是:「吳大帥,我愛你,你愛我嗎?」吳佩孚看後大笑不止,提筆原信批了「老妻尚在」四個大字,命譯員將此信送回。

以老妻拒洋妞,這等情懷,遍觀時下,有幾人能比?這就是吳佩孚。1924年9月8日,吳佩孚將軍作為第一位中國人登上美國《時代》周刊,被稱之為「Biggestman in China(中國最強者)」。

1924年9月8日《時代》封面上的吳佩孚像(圖片:維基)

那時,吳佩孚被北洋政府授予將軍府孚威上將軍稱號,手握重兵,出任直、魯、豫三省巡閱使,駐軍於京漢路,是當時實力最強,控制地域最廣,被認為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軍閥。

吳佩孚言行一致,對自己的誓言踐行到底

吳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東蓬萊北溝吳家村人,一說是蓬萊縣城人,祖籍江蘇常州

吳佩孚生於一個小雜貨店主家庭,其母張氏有娠時,其父吳可成夢見戚繼光到家,為表示對英雄的景仰,便以戚繼光的字「佩玉」為此子取名佩孚,字子玉。

大概戚繼光這個標杆在吳佩孚心目中還不夠高,終吳佩孚一生,他常常自比岳飛、關公。

日後,他領軍南征北戰時,填詞《滿江紅·登蓬萊閣》,譜成全軍軍歌,激勵士氣。全詞如下:

北望滿洲,渤海中,風浪大作。

想當年,吉黑遼瀋,人民安樂。

長白山前設藩籬,黑龍江畔列城郭。

到如今,倭寇任縱橫,風雲惡!

甲午役,土地削;

甲辰役,主權墮!

嘆江山如故,夷族錯落。

何日奉命提銳旅,一戰恢復舊山河,

卻歸來,永作蓬山游,念彌陀!

岳飛(圖片:維基)

吳佩孚6歲入私塾,14歲時,父親病故,家境頓入貧寒,吳佩孚幾近輟學。為籌集上學的銀子,他虛報年齡為16歲——當時徵兵不要未成年人的,到山東登州水師營當了學兵。水師營要求學兵每隔5天集訓1天,每月發餉二兩四錢白銀。

吳佩孚自此開始半兵半讀的生活,其間拜登州府名儒李丕春為師。吳本是一介書生,22歲考上秀才,會寫詩、繪畫,字也寫得好,熟讀《易經》、《春秋》,有「儒將」之譽。正是受過這樣的薰陶,日後,吳佩孚在大老粗扎堆的北洋軍閥里,不但儒雅風度無人能比,更是操守品行無人比肩。

吳佩孚年輕時就寫過:「率性而節慾,可庶幾於聖賢;縱慾而滅性,則近於禽獸。」這道理說得簡明形象,想當聖賢,就要節制性慾,否則,就是禽獸!一個人一時禁色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吳佩孚做到了。

擇一人而終老。北洋權貴人物,袁世凱、曹錕、張作霖個個三妻四妾。吳佩孚自比關公,想做一個道德完善的真君子。他三十開外才娶結髮妻子李氏,後難拗母親堅持納妾張佩蘭,才順從。李氏病故後,吳佩孚再未納妾,與張佩蘭相伴一生,從不拈花惹草。

吳佩孚也曾撰寫一對聯,以表心志:「得意時,清白乃心,不納妾,不積金錢,飲酒賦詩,猶是書生本色;失敗後,倔犟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園搶壁,真箇解甲歸田。」

吳佩孚一生飲食起居簡單,衣食儉樸,難能可貴。1924年,從英國留學歸國的錢昌照,曾記述與吳佩孚初次見面的情景:吳穿布衣布鞋,白薯屑落了一身,招呼錢一起吃烤白薯,還大談自己的做人哲學。

上海《民生》雜誌曾在1939年創刊號上專門描述過吳佩孚的日常生活:

他雖身居要職,無奈賦性剛毅,廉潔自守,與其部屬同甘共苦,所以說到他的衣服方面,當在職時除了數襲必備的軍服外,西裝和華服一件也沒有的……他權勢雖然煊赫,為了杜絕任人唯親,曾下過一道手諭,蓬萊吳姓五世之內不得依傍他為官。

終其一生,吳佩孚言行一致,對自己的誓言踐行到底。

劉子真博客發表文章,概述了吳佩孚的一生沉浮。

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

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吳佩孚把奉系打回關外,大獲全勝。而這一次,由於直系大將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吳佩孚一敗塗地,只得浮海南逃。雖然中間曾短暫再握重兵,然而,北伐一起,直系潰敗,這位昔日「中國最強者」身邊只剩下自願追隨的衛隊,四處流寓。

被奉系打敗後的1925年,英美等國銀行表示,願意借款給吳佩孚,並且不需要抵押,支持他東山再起,結果被他斷然拒絕。此前在洛陽時,蘇聯要扶植他為中國王,他也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馮玉祥,字換章,號倒戈將軍,人如其名。有人統計過,馮玉祥的一生一共倒戈八次,其中第四次是:北京政變倒吳佩孚。

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率部返回北京,包圍了總統府,劫持了時任大總統的直系曹錕,將其囚禁在團城,推倒了顏惠慶內閣。迫使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戰,並解除吳佩孚的職務,史稱」北平事變」。

馮玉祥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話總結就是:「誰實力強我就跟誰混」,簡而言之就是——有奶便是娘、給錢就叫爹。他的一生精確地闡釋了「做人無底線」和「政治投機主義者」這兩個詞。

中國有句古話叫「識時務者為俊傑」,但是馮玉祥一生能前後八次識時務,能隨時隨地做俊傑,也是一個傳奇了。

1948年,馮玉祥乘坐蘇聯輪船回國投靠中共途中火災致死,不得善終。

「九·一八」事變後,吳結束流亡生涯,遷居北平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扶植溥儀搞偽滿洲國,他立即通電反對;吳曾怒責張學良:「為何不打?」張說:「實力不足,打不過。」吳說:「現在我來了,實力就足了!軍人最大的實力,便是一個死字!」

他寫詩批評張學良:「棋枰未定輸全局,宇宙猶存待罪身。醇酒婦人終短氣,千秋誰諒信陵君。」詩中「醇酒婦人」是指當時傳言「九一八」前夜,張學良正與電影明星胡蝶跳舞。

日軍在九一八事變後進入瀋陽(圖片:維基)

1935年10月,日本人掀起所謂華北自治運動。上門來拉吳佩孚下水的日本特務、漢奸一撥接着一撥。吳佩孚一直不為所動,他告誡自己的舊部:「若另組政府,實國家不幸中之尤不幸矣。自治者,實自亂也,自治者,人治也。治其所治,非吾人所謂治也。」

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危急,吳拒絕南逃,在客廳的牆壁上掛上了關羽和岳飛的畫像,設置香案祭拜,以示自己以忠義的關羽、岳飛為榜樣,誓死不與日本人合作的決心。然而,日本人怎麼會放過他呢?

據吳佩孚的隨員、英文翻譯陳文會回憶,北平陷落後,投降日本的江朝宗上門勸降,吳罵道:「你年紀比我大,還當日本人走狗,賣國求榮,真是白髮蒼蒼,老而不死。」遂與江朝宗絕交。

1937年10月,日本大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親自出馬,前來拜會吳。吳坦率表示:「爾等就商於我,首須急速撤兵;次則將所有佔據地方之軍政、財政,及一切行政交還,顧問、指導官必須取消,經濟統制亦應立即解除。我為主,日為客;我發命令,日本人亦當極端服從。能如是,自可建議政府,恢復和平。」

在淪陷的北平,無論日本人和漢奸們怎樣利誘威逼,吳佩孚都不改其志。為明志,他買了一具棺材放在客廳里。

1939年12月,吳佩孚因牙病病逝於北平。1939年12月9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追贈其陸軍一級上將銜,以及明令褒揚之。

吳佩孚死後埋在京西一帶,墓地四周有松牆圍護,墓前立一石碑,上刻「孚威上將軍吳公之墓」,牆外立一塊「吳佩孚墓地」指示牌。

吳佩孚一世戎馬生涯,一生赤膽忠心。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320/1262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