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中國經濟正面臨改革開放40年來最冷的寒冬

中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資料圖片路透社圖片

日前北京的國家統計局公佈最新數據,顯示許多重要經濟指標出現下行趨勢,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今天的觀察中國要向大家介紹有關當下中國經濟情勢的分析評論。

台灣《旺報》的社論稱:「大陸經濟情勢嚴峻,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數據,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率8.1%,遠低於預期8.8%,亦持續創下2003年5月以來的新低紀錄。投資表現更是低迷,11月固定資產投資在財政政策大力奧援下,仍然不見起色,成長率僅有5.9%,處於25年來的低檔位置。外貿表現隨着搶出貨熱潮結束,11月進出口總值大幅滑落至4101億美元,年增4.3%,較10月的18.2%,足足少掉14%。引領經濟前行的三駕馬車,都出現失速跡象,尤其撐起大陸經濟半片江山的消費,增速逐月下滑,令人擔憂未來經濟成長動能將無以憑藉。」「華為孟晚舟事件,是中美貿易戰的未爆彈,平添諸多的風險與不確定性。大陸出現以牙還牙的聲浪,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凱與白頭文化交流公司負責人史帕沃在大陸被捕,被聯想到是大陸政府的報復行為。面對錯綜複雜局勢,北京當局或許應出面表達全力化解中美貿易戰的立場,避免讓民粹升級,21世紀沒有一個國家經濟可以自力更生。面臨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拐點,閉關自守只會扼殺經濟成長動能。」

北京《環球時報》的社論稱:「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顯然在增大,但一些人發表的悲觀看法要比真實情況誇張了很多。比如有人宣揚中國經濟的實際增長只有百分之一點幾,甚至已經是負增長,」「唱衰中國的聲音在中國互聯網上能得到一定的傳播和追捧,這實際反映了社會中真實存在一些悲觀情緒,這些情緒是值得高度關注的。中國經濟的確面臨一些困難,它們部分是經濟轉型時期的階段性問題,部分由國際大環境導致,但把這些困難說成是中國經濟斷崖式的風險,在理論上很輕率,與中國的現實情況也對不上號。」「儘管經濟領域沒有什麼是百分百確定的,但中國經濟的可預期性依然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最高的之一。歷史的垃圾箱裏有太多中國經濟『崩潰』的預測,它們大多曾紅極一時。中國當下的問題並非出在經濟本身,恐怕更多出在了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層面。後者被公眾看在眼裏,起到了侵蝕社會信心的很壞作用。它們既讓人擔心具體經濟任務完成的前景,也讓輿論對改革能否真正落實產生疑慮。消除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大概是中國當下推動各種工作最重要的一環。」

美國中文《世界日報》的社論稱:「今年戊戌年,是清代『戊戌變法』失敗120周年;習近平今年也『變法』廢除國家主席任期制,權力如日中天,成了新強人。但隨着和美國貿易戰、中國經濟走疲下滑,各種挑戰接踵而至,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卻危機四伏,走上發展十字路口,困阻重重,」「學者向松祚近日透露,一個重要機構內部報告,今年GDP增速僅1.67%,另有估測指是負增長。『紐約時報』報導,南方許多工廠放無薪假或提早休無薪春節假,中國經濟正面臨改開40年來最冷寒冬,當局卻誤判形勢、拙於應對。不少學者和外媒認為,政經形勢嚴峻是因偏離鄧小平改革之路;習團隊都成長於文革時期,思維受限,徒有強國強族心思,缺乏現代觀念,作為與世界潮流牴觸,引發當今困局。或許不少人反對這些說法,認為習近平走強國之路該受支持。美中競爭也是既有霸主防範老二挑戰的必然,換誰主政都會面臨這類難題,不能怪習近平和其策略。」「為維護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習近平『變法』能抵擋潮流、能被受壓制的民意認可嗎?這是重蹈『戊戍變法』,或真能走出中國模式的成功之路?」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法廣RFI香港特約記者張文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1228/1224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