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這個古老民族險被明朝滅族 消失了四百多年 他們的後裔去哪兒了?

作者:
400多年前,在四川宜賓發生了一場慘烈的戰爭。這場戰爭之後,僰人,這個曾經長期生存於中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神秘地消失了。如果不是明朝末年的那一場慘烈的戰爭,今天的中華民族的大家庭里可能會多一個民族僰族(或稱都掌族)。

這個古老民族險被明朝滅族。消失了四百多年,他們的後裔去哪兒了(示意圖片: pixabay)

400多年前,在四川宜賓發生了一場慘烈的戰爭。這場戰爭之後,僰人,這個曾經長期生存在中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神秘地消失了。如果不是明朝末年的那一場慘烈的戰爭,今天的中華民族的大家庭里可能會多一個民族僰族(或稱都掌族)。網文分享了這個古老民族後裔僰人的故事。

在現今雲南省文山州的丘北縣境內有這樣一群特別的婦女,她們的服飾十分獨特,頭戴套頭,形似雞冠,當地人稱之為「沖天帽」,「雞冠帽」,其帽周圍各種顏色的小彩珠和海貝整齊排列,並配以銀器,骨質飾物等,4-5厘米左右寬的帽帶從頭頂垂至下顎,帽帶兩側竄有白色的帶橫齒的海貝,衣服寬腰大袖,前襟過膝,胸襟上繡有美麗的彩色花紋圖案。前面配有一塊與衣尾同長的圍腰,繡花圍腰長15-20厘米,肩挎有紅線球的背袋。

僰人服飾(網絡圖片)

這些穿着特別民族裝束的婦女被其他民族稱為「海巴族」,「伯族」,但他們卻自稱「鍋潑」,「僰族」。僰族是中華民族中一支非常古老的民族,他們的先祖是夏朝遺民,商朝的戰俘,後跟隨周武王伐紂,歷史上的「僰人」,是個歷史悠久、英勇善戰的民族。曾參加過周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立下赫赫戰功,被周武王封為僰侯,並在四川宜賓建立了僰侯國。

《珙縣誌》(舊志)上說:「珙本古西南夷服地,秦滅開明氏,僰人居此,號曰僰國。」由於僰人地處西南,是中原通往東南亞的門戶,他們將中原的商品銷往阿富汗,印度等地,逐漸開闢出了一條「南​​方絲綢之路」,這比漢武帝開通的北方絲綢之路至少早了2個世紀。

隨着漢武帝對西南夷的開發,僰人開始向周邊地區拓展,由此形成了三大流域支系,即以四川珙縣為中心的南廣河流域支系,以雲南橫江流域為中心的橫江支系和以貴州南盤江流域為中心的南盤江支系。此時的僰人已從原來的遊牧民族發展成為一個非常發達的農耕民族,培育出了許多人們廣泛食用的農產品,如稻穀,玉米,高粱,豆類,茄子等,由此可見,他們的農耕文化十分豐富。

僰人不僅勤勞,善於經商,而且英勇善戰。由於僰人棲身於荒野荊棘之中,秉性剛直,暴烈強悍,被認為「判服無常」。公元1世紀,益州僰人首領若豆、孟遷起義,反抗王莽,王莽3次派兵20多萬鎮壓僰人,並把若豆、孟遷列為不赦之人。

都掌蠻,也稱都蠻,是古老民族僰人的一支。都掌蠻生性豪邁,不受拘束,喜歡銅鼓,剽悍驍勇,喜歡武鬥,平時散居在村寨中,一遇戰事,則各寨擂鼓集合,勇士披掛上陣,轉眼就能變成一支強大的軍隊。從西漢到三國、唐宋、一直到明代,都掌蠻都沒有完全降服。

到明代,都掌蠻人的勢力依然強大,雖然表面上對明王朝稱臣,但仍「時時盜邊,侵略旁小邑」,因為宜賓地區(敘州)地處雲、貴、川三省咽喉,戰略位置極為險要,使得明朝在西南地區的統治十分不穩。《明實錄》記載說:「都掌蠻盤踞其中,實為大患」!明太祖、成祖、英宗、代宗、世宗、穆宗在位時都曾對都掌蠻用兵,先後多達十二次,前後發生大小數百戰。

明朝成化年間,都掌蠻又多次侵襲周邊地區,憲宗皇帝命令襄城伯李瑾為總兵官,領兵20萬征討都掌蠻。明軍足足打了四年才勉強打敗了都掌蠻,但是都掌蠻所處地區地勢險要,天險重重,明軍始終沒有攻下其老巢九絲寨,所以當明朝撤軍之後,他們又再次反叛。

萬曆初年,朝廷接報,都掌蠻酋長阿苟與其義子阿麼兒盤踞凌霄城,「擅抬大轎,黃傘蟒衣,僭號稱王」。經過長達數月的準備,萬曆元年三月,明朝在四川敘州集聚了十四萬軍隊,以總兵劉顯為統帥,決定再次出兵,徹底解決西南問題。

明神宗,年號萬曆。(圖片:Wikimedia Commons)

劉顯曾經帶兵同都掌蠻打過仗,曾在一次戰役中殺死了數百名都掌蠻士兵,有豐富的戰鬥經驗。明軍經過分析,都掌蠻之所以不好消滅,就是因為他們的巢穴極其險要,比如凌霄寨、九絲山、雞冠嶺、都都寨等,尤其是九絲寨,四面峭仄壁立,險峻不可攀,僅有一徑羊腸小道可出入,歷來為都掌蠻盤踞之地。明軍認為,欲破都掌蠻,必破九絲城;欲破九絲,必破凌霄。

在劉顯指揮下,明軍一路高歌猛進,先攻下凌霄城,再攻下都都寨,最後明軍兵分五路撲向九絲寨,不分晝夜攻打。但都掌蠻以死相拒,「乘城轉石發標駑,下擊栩栩如電霰不休」,明軍傷亡慘重,半年時間也沒有打下。一直到了這年的九月九日,這天,是蠻人的「賽神節」。這天,天降大雨,山路濕滑,都掌蠻認為明軍絕不可能來襲,於是在九絲山上殺牛慶祝,盡情痛飲。令他們沒想到的是,明軍乘着夜色攀岩而上,殺入九絲城中,在城中四處放火,殺聲撼天,都掌蠻從睡夢中驚醒,混戰中,被火燒死、墜落懸崖者不下萬人,酋長​​阿大、阿二、方三皆為明軍擒殺。明軍繳獲銅鼓90多面,擒斬4000多人。

捷報上報至京師,兵部下令:對逃遁在深山中的都掌蠻繼續剿殺,「鏟削禍本,席捲雲徹」。躲在深山中繼續抵抗的都掌蠻也先後被消滅。經此大劫,大多都掌蠻勇士戰死沙場,倖免於難的也只有隱姓埋名,四處流亡。

此後,明朝在這裏採取了「改土歸流」的政策,派官員直接管理,設立衛所、建設城池,開發田地,開展教育,這個地方逐漸成為開化之地,剩下的都掌蠻人慢慢地融入到漢人或其他民族中去了。到明末清初,都掌蠻便再不見於史料記載,逐步消失了。

直到400年後,僰人才重回人們的視線,而令他們再次成為焦點的是他們一個奇特的習俗:懸棺葬俗。

懸棺(示意圖)

僰人相信,人死後的棺槨只有脫離土壤和大地,靈魂才能順利進入天堂,因此他們通過索道法,棧道法,支架法,水位法4種方式進行自然洞穴葬,人工鑿穴葬,人工懸棺葬。僰人的這一神奇葬俗源於何時,已無從考證,專家推測至少有500年以上的歷史。從僰人的歷史以及其神秘獨特的喪葬形式,讓我們認識到:僰族就像一個沒有母親的孩子,在歷史的滾滾潮流中,失去了自己的名字和遷徙的記憶,而唯一沒有失去的是流動在血液里的堅韌和頑強。

據當代學者研究,都蠻還有後裔整體存在,他們生活在雲南省文山州丘北縣境內,分佈在雙龍營、捨得、官寨等6個鄉、44個自然村,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語言、服飾和習俗。只不過,在1956年劃分民族時,已經將他們歸入彝族白彝支系了。當地僰人稱自己的祖先是為了躲避戰亂才渡江逃到這裏的,為了紀念祖先渡江逃難的歷史,他們的嬰兒出生後都要放到冷水裏讓他「過一次江」。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1026/1194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