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力撐國企 中共打擊民企代價大

中國經濟接連出現增長放緩跡象,且在外有貿易戰陰雲密佈、內有債券違約率大增的情況下,中國一些大企業,尤其是國有銀行,仍在賬面上取得多年來的最佳利潤增長。《華爾街日報》文章分析以上現象,這是當局通過政策擠壓更具活力的民營企業得以實現的,從而讓整體經濟付出巨大代價。

Wind金融數據顯示,中國上市公司每股獲利增長放緩許多,2016年底平均有兩位數字增長。但今年上半年仍有8%增長。然而,這類增長主要反映在獲得了中共政府強力支持的金融、工業和材料三個市值最大行業。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中共當局在近18個月內給了中國市值排名靠前的上市公司打了兩劑強心針:削減重工業產能過剩、打擊影子金融業。而這些刺激措施很大程度上是以犧牲非國有企業的利益為代價的。這些非國有企業往往不是上市公司,但卻佔三分之二左右的中國經濟產出。

例如,為了削減過剩產能,政府強制重工業關閉部分工廠,此舉嚴重打擊了小型民營企業。另一方面卻提振了寶山鋼鐵公司(寶鋼)等上市國企的利潤。寶鋼的市場佔有率上升,議價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寶鋼等上市國企的資產負債表變得漂亮,也對持有這些企業債務的國有銀行有益。截至2018年年中,國有工業企業整體利潤規模相當於其債務利息的五倍,而2017年年初時為三倍。

而中共當局為了去金融槓桿而打擊影子金融之舉,強有力提振了大型國有銀行的業務,但進一步阻礙了小型民營企業的發展。這類小企業往往難以通過官方管道按合理的利率獲得銀行貸款。

隨着2018年初影子銀行貸款銷聲匿跡,傳統銀行貸款的加權平均利率逼近6%,創下2015年年中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存款利率依然較低且批發融資成本下降的情況下,銀行利潤大幅回升。據Wind資訊的數據,2018年初中資銀行平均每股收益同比增長逾4%,為2014年以來的最好表現。與此同時,民營部門的融資問題出現惡化,2017年末時,民營工業企業利潤相當於其債務利息的九倍,但到2018年年中時已降至只有七倍。

中國國有企業的財務狀況改善是通過擠壓更具活力的民營企業得以實現的,對整體經濟而言,代價巨大,未來幾個季度經濟增速或將明顯放緩。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907/1170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