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經濟警訊 近800宗土地流拍 土地財政模式已走到盡頭

今年前7個月,中國土地流拍接近800宗。有體制內專家表示,土地財政模式已經走到盡頭。

前7個月土地流拍796宗

陸媒證券時報8月28日報道,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公佈的數據,今年前7個月全國房地產市場土地流拍共有796宗。其中,一線城市土地流拍共有13宗,創下2012年以來的新高;二線城市土地流拍共154宗,同比增長200%;三四線城市土地流拍合計達629宗,2017年同期為284宗,同比增長121%。

房企資金緊缺無力拿地

銀庫金融副總裁齊俊傑8月29日撰文表示,今年土地流拍接近800宗,這個情況類似於2013-2014年的局面。當時也是幾乎沒有什麼土地成交,開發商資金鍊吃緊,到處都在做資產處置。2015年去庫存的放貨幣刺激房地產,這使2014年已經進入了下行通道的中國樓市迴光返照,如今經濟左右為難,進退維谷,既不敢刺激,也不敢緊縮,全都是當年政策錯誤的苦果。

文章說,開發商如果對未來有信心,現階段就應該大規模擴張土地,歷史經驗表明,凡是在逆周期擴張土地的開發商,最後都發財了。開發商應該是想拿地的,但是資金鍊不允許他們這麼做,融資渠道全部收緊,發債受限,上周開始浙江、江蘇、上海等地銀監局發文暫停新增地產信託的報備,這意味着開發商又一條資金通路徹底被堵死。

目前,開發商經過一通折騰,基本已經沒錢了,各種資金渠道也被限制住了。開發商目前只能通過賣樓回款,但現今的局面比2014年更嚴峻。當年至少融資渠道沒有被限制,民間金融也還能替他們搞錢,本幣也是升值的,現在民間金融已經基本被打殘,人民幣快速貶值,開發商在海外發債的成本也急速上升,融資難度進一步加大。對於資產負債率極高的房地產企業來說,今年的冬天會不好過。

文章表示,中共從2015年開始房地產刺激,當時房企大規模舉債。地產債基本周期是3年,這意味着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房地產進入債務兌付高峰期,2018年要還債2.9萬億、2019年還6.1萬億、2020年是5.9萬億,2021年要還3.4萬億,四年加起來要還債18.3萬億。一些負債率超過200%的企業,包括泰禾集團,泛海控股,綠地,佳兆業,融創恆大等知名企業,這些公司動輒幾千億的負債,他們光還債一年就要上百億,所以房地產行業可能會在交出最強的半年報之後,業績就達到頂峰,未來的業績可能會逐漸變差。而股市也提前做出了反應,負債率高的這幾家企業,從去年開始就已經在不斷下跌了。

劉世錦:中國土地財政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

8月26日,前國研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表示,以土地謀發展的城市融資模式,逐步走到了盡頭,很難再持續了。

他說,土地政府所有,單邊壟斷供給,造成住宅用地、工業用地定價嚴重差異化,工業用地的價格相當低,有的時候零地價,相應把住宅用地價格抬的很高,以把價格抬的最高的方式拍賣,因此,政府得到了一個很高的收入,而且是一種超額收益。

劉世錦認為,政府的賣地收入,實際上成為財政收入很重要的一部分,相當多的城市這塊收入佔到財政收入的40%,有些地方差不多是一半。另外,抵押進行融資,政府利用權力從土地上獲得一種大大的高於土地本來具有的,作為一種生產要素獲取收入。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希望之聲賀景田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830/1166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