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監控全民防資本外逃 境外刷卡千元須上報

中共最近連番出招嚴控資金外逃,包括對個人嚴格限制海外消費、大陸企業則限制境外投資等。備受關注的境外刷卡1,000元須上報的新規定,21日起開始實施。儘管中共外匯管理局聲稱不會影響個人在境外的正常刷卡消費,仍難釋中國民眾「被監控」的憂慮。有大陸遊客、商人趕在限期前帶多張銀行卡來港刷卡消費、提款等,不想自己的消費記錄被當局掌控。

中共外匯管理局早在6月2日發通知,9月1日起,凡境內銀行卡在境外提款和單筆消費1,000元人民幣以上,發卡金融機構需向外管局上報。至8月5日再發文,要求提前11天至8月21日即開始實施新規定。

長期消費會被重點關注

針對這一新規,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聲稱新規是防止資金非法流出和運作,「對中國的金融安全是有好處的」。又表示只是統計和調查海外消費的數據,不會影響一般消費。

至於1,000元的額度,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認為,1,000元以下可以基本滿足境外小額消費的需要,「如果長期有超過1,000元的境外消費,就有可能被視為有洗錢嫌疑,到時就會被重點關注」。

專家:矯枉過正侵犯私隱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中共十九大前,中國金融局勢非常敏感。相信新規是防止資金外流,可謂出盡招數。不過他認為矯枉過正,「有些擾民」,「應該針對罪犯,不是針對市民的普通生活。一萬元以上我就覺得可以理解,但一千元,買個普通手錶就夠數了」。

他批評,新規會引發民眾被監控的憂慮,亦侵犯私隱。「我買東西,住在哪間酒店,到哪兒吃東西,為什麼要告訴你呢?而且日後大數據統一之後,你在哪裏刷卡,用電話消費,政府也會有你的資訊。問題是這些資訊,他們將來用來幹什麼呢?都會讓人擔心的。」他又指,以往中共當局政治上嚴控,微信上個人私隱都一覽無遺,但現在連消費資料都要掌控,實在難以理解。

對於外管局提前11天實施新規,他分析是外管局擔心有人在限期前走資,或提前消費,故又提早實行打擊資金外流措施。

大陸客急赴港消費刷卡「爆買」防監控

儘管外管局多次重申,1,000元新規不會影響正常消費,不過,難釋民眾的憂慮。近日多了大陸遊客、商人帶多張銀行卡來港消費、提款,同時也催生了一些幫助走資的渠道。

一位不希望透露姓名的中港商人李先生,帶上親朋好友的共七八張提款卡,近日來港提款、購物。他表示,雖然以往也經常來港購物,但不希望自己的消費記錄被中共當局掌控。故特意來港買東西,安排轉錢等,「趕在限期前,能花多少就多少,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對體制失信心走資成熱話

李先生認為,中共限制個人海外消費防走資,只會適得其反。不僅凸顯中國經濟出現危機,同時引起民眾的恐慌,對中共體制極度不信任,進一步加劇走資潮。「現在在大陸再有錢,都在中共掌控之內,都不是真正自己的錢,隨時可能被『共產』。只有出來了,才安全。」

他又指身邊的朋友、企業老闆,討論的最多話題就是如何走資。「整天忙的都是把自己的錢轉出去,不斷來往香港以及海外,試各種管道,把錢搬出來。這個通道堵了,新的通道又產生,甚至政府也靠此賺錢。」

資料顯示,去年中國的個人境外持卡交易已超1,200億美元。

除了銀聯卡等實體卡之外,最近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電子支付系統,也納入央行監控的範圍之內。

港澳配合收集陸銀聯卡資料

2015年8月中旬人民幣突然貶值,加速資本外流,成為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最嚴峻問題之一。

針對換匯,跨境交易等行為,中國央行及外匯管理局連番下達文件。先是規定自2016年1月1日起,每卡每年在境外累計提款不得超過10萬元人民幣。去年10月及今年3月,銀聯已先後落閘,禁大陸客赴港刷卡買投資性壽險及買樓;今年1月1日起個人購匯申報需要細化到用途和時間,以及7月1日起,對跨境超過20萬元人民幣的交易,銀行需要上報給央行。

除中共外管局要求銀行上繳個人海外刷卡消費資料外,香港金管局月初亦向港銀行發出通知,要求收集今年首6個月,大陸銀聯卡戶經行方旗下自動櫃員機(ATM)提款宗數及金額累計資料,是該局首次收集相關數據,相信是配合外管局打擊走資的措施。

今年5月,澳門政府宣佈ATM須加配視像鏡頭及身份證讀卡器,大陸旅客用銀聯卡提款時,須先確認大陸居民身份證及進行容貌辨識。

當時有澳門賭業人士指,一人利用多張不同姓名的提款卡取現,屬司空見慣,有傳當時澳門ATM一個月的提款量可高達100億元。亦有大陸遊客用銀聯卡在澳門「假購物」套現現金。

接連打擊洗錢凸顯經濟困境

香港財經專欄作家廖仕明認為,中共越嚴管,越暴露經濟出現到了一個比較敏感的時刻,或者說是一個很危險的時刻。一方面國內壞帳多,另一方面央行緊縮貨幣,加劇債務人的負擔,令整體經濟出現惡性循環。

他預計新規定限制大陸客海外消費,亦拖累香港以及各國零售業,因為從2014、2015年開始,有關數據已經逐年地在減少。

瑞信:限中資海外投資或衝擊港樓市

除了針對個人境外刷卡千元消費要上報外,中共國務院連同多個機構上周發文,限制大陸企業境外投資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股權基金等的投資。

外媒引述瑞信分析表示,新規對股市情緒或有負面影響,因其證實了政府對資本外流的擔憂;另外,對相關資產市場也會造成打擊,比如香港的地產市場。

瑞信指,新規對中國地產商的實際影響有限,因多數公司主要投資仍在中國;但投資者仍有可能會由此為藉口拋售這類股票;分析又指,新規適用於進行海外投資的公司,但不會影響到把錢帶到香港去買房產、買保險的個人。

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早前表示,上半年香港有逾九成土地由大陸發展商投得屬不合理現象,或許是由於本地發展商對市況看法較淡有關。最近大陸有限制國企參與地產投資,故國企來港投地會遇到阻力,同時早前一些較進取的地產商亦傳受到調查,預料中資來港投地較之前緩和。未來投地結果,中港發展商的投地比率各佔一半。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大紀元記者梁珍香港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823/981896.html